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度参与带来积极学习体验.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lm152****8155
  • 文档编号:253791956
  • 上传时间:2022-02-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26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度参与带来积极学习体验唐隽菁摘要: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的学生参加度不容忽视当老师进入“非焦虑临在”状态,教室成为安静的空间时,学生就能感觉到平安;当老师克服自己的“专家盲点”,以学习者的姿态与学生并立,学生就会对学习很感爱好;老师建立并强化互动的基本规则,确保学生彼此敬重,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高度参加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会让学生获得这三种主动的学习体验关键词:高度参加;学习体验;道德與法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参加度是评判教学效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美国国家科学探讨委员会就提出:“动机和参加度探讨对理解学校改革中一些最基本和最麻烦的挑战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的学生参加度不容忽视课堂上,唯有学生高度参加,才能充分激活他们的道德情感,促其习得道德学问,情愿接受良好行为的培育,从而提升德行修养,在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主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高度参加的课堂:提高学生专注力的沉醉式教学》一书,供应了影响学生参加度的三个因素:学生的精力水平、老师的主动看法、学生的接受度其中,第2个和第3个因素与课堂参加休戚相关。

      我们团队便以这两个因素为突破口,打造高度参加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努力让学生获得“这里很平安”“我很感爱好”“我特别重要”这三种主动的学习体验一、“这里很平安”——老师进入“非焦虑临在”状态,教室成为安静的空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到了五种需求层次,即生理须要、平安须要、社会须要、敬重须要、自我实现须要他认为,这五种须要层次在个体中是同时存在的,但是人的行为不仅受需求层次的影响,同时还受限于人当时所处的“促动状态”因此,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参加度的第一步,就是满意学生的平安须要非焦虑临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德温·弗里德曼最早提出的,在他看来,我们生活在一个长期焦虑和过度反应的社会中,“对学校和其他组织,当领导者对组织保持真诚,并且不会过度焦虑与担忧时,团队的效率最高,其成员同时也不至于带着担忧与恐惊来彼此沟通”《自驱型成长》一书中,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和奈德·约翰逊对“非焦虑临在”状态进行了阐释,即父母先处理好自己的压力,不焦虑,不惧怕,对孩子施以平和的影响力课堂上,老师也应进入“非焦虑临在”状态通过实践,我们提炼了3个详细的外部行为表征:表征1:微笑地看预备铃响,老师面带微笑,与每一个学生进行眼神沟通。

      课堂上,老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认可与观赏从微笑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被认可、被观赏这种感受作用非凡,对学生的自尊心和华蜜感都很重要表征2:宁静地听学生在课上沟通时,老师肯定不能马上评价,而是要非批判性地接纳接纳,意味着一种强有力的立场接纳学生原来的样子,可以表达出对他们的敬重接纳,同时也是一种选择,即选择接纳“本就如此”如此,在学生沟通时,老师就不会条件反射式地匆忙回应,而是宁静地倾听表征3:平和地说压力就像一种心情的病毒,是能传染的同样,平和的心情也会传染老师应当提高自我调整心情的实力,语气平缓地表达,传递平和的心情,让学生沟通时不必带着担忧与恐惊这3个外部行为表征均指向亲和力,所诠释的不是师生间物理距离的远近,而是心灵上的通达与投合课堂上,老师微笑地看、宁静地听、平和地说,进入“非焦虑临在”状态,让教室成为安静的空间,让学生感到“这里很平安”二、“我很感爱好”——老师克服“专家盲点”,以学习者的姿态与学生并立“专家盲点”的概念源自设计领域——由于设计的困难性,设计从业者必需具备大量的专业学问,故这些“专家们”经常会陷入以自我为前驱、以自身专业为思索切入点的盲区详细表现为:抱有技术至上、阅历至上的认知壁垒,蜷缩在其领域内被固有观念所桎梏。

      这样的状况在传统行业尤其明显,包括我们教化行业事实上,老师必需学会“清空”,克服自身的“专家盲点”,以学习者的姿态与学生并肩站立,帮助学生获得“我很感爱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备课时,我们团队提出用好三个“一”,即一本课程标准、一本教材、一张思维导图它们各有用途:课程标准是用来明确教学目标的,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不同课之中的精准定位;教材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坚实拐杖,专心揣摩推敲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每一幅图,领悟编写者的用意,就能架起课程标准与寻常生活的桥梁;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清楚全面地观照一课与一册之间的关联以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为例本单元一共三课,分别是《学会敬重》《学会宽容》《学会反思》,课程标准“我的健康成长”中对应的课程内容是: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情愿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学会宽容和敬重他人原本,我们囿于“一课一得”,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发觉,三课不但相互关联,还层层递进于是,当学生提出“别人不敬重我,我要不要敬重别人?”的困惑,老师引导时就成竹在胸了:“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请在这三课中找寻理由有了这一方向,全班起先辩论,发言的学生有理有据——支持者的观点:别人不敬重我,我就不敬重别人。

      《学会敬重》中的论据:(1)只有敬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敬重;(2)我应当疼惜自己的名誉;(3)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学会宽容》中的论据:宽容不是无限度地纵容和姑息迁就,而是有限度、有原则的反对者的观点:别人不敬重我,我要敬重别人《学会敬重》中的论据:(1)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都应得到敬重;(2)推己及人;(3)敬重他人是一项基本都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学会宽容》中的论据:(1)面对他人的无心之失时要大度、不计较;面对损害时,平静不满,放弃报复,宽恕他人;(2)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3)宽容让我们心胸开阔《学会反思》中的论据:(1)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2)养成反思好习惯辩论只是手段,能激活学生的爱好辩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就是深度理解的过程,就是找寻敬重与宽容意义的过程最终,大家达成一样看法:他人首次不敬重我,应安静下来,调整心情,了解缘由;数次不敬重,就要申明立场;宽恕是有限度、有原则的三、“我特别重要”——老师建立并强化互动的基本规则,确保学生之间彼此敬重小学阶段是儿童全面发展社会技能和心情技能的重要阶段,儿童在社会性和心情方面的发展要远大于智力上的发展。

      老师应以适应学生发展的方式营造课堂氛围借鉴美国学者苏珊·A.安布罗斯等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课堂气氛理解为一个“连续体”在连续体的一端,是外显的边缘化气氛这些气氛是卑视性的、冷漠的例如,有的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指出其他同学的缺点,点名指责某些同学这些做法都极大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导致课堂缺乏人文关怀向连续体更具包涵性的一端移动后,我们可以发觉内隐的集中化气氛这种气氛的典型特征是学生不加思索地包涵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经验在连续体最具包涵性的一端,是外显的集中化气氛这种氛围的特征是,包涵多样性视角为了让课堂干脆进入内隐的、外显的集中化气氛,道德与法治课堂须要建立一些清楚、明确地表达预期的规则(即課堂行为)这些规则,特殊是班级探讨时的规则,能够促进学生相互敬重,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我特别重要”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我们都采纳以下步骤,帮助学生创建课堂探讨的基本规则:步骤1:找寻课堂探讨主动和消极样态·你们参加的最佳的课堂探讨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些探讨令人满足?·你们参加的最糟的课堂探讨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些探讨令人不满?步骤2:协商课堂探讨的主动特征和消极特征·课堂探讨的主动特征有哪些?每组提出3条建议。

      ·课堂探讨的消极特征有哪些?每组提出3条建议步骤3:明确课堂探讨的基本行为规则·仔细听:用耳、用眼、用脑每位同学都有表达的权利·不打断:我有被倾听的权利我的看法很重要,同伴的看法也很重要·有依据:从自己的阅历动身,观点必需有论据支撑我有权利谈论我的感受,但不要损害别人或让别人尴尬步骤4:定期反思这些基本行为规则是否有效,刚好调整制订规则只是开端,要想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被敬重,就须要确保规则的执行为此,老师需驾驭“雷达扫视”的技巧方法很简洁:小组探讨时,站在教室一角之所以站在角落,“是因为站在讲台上扫视的范围大约得150°,而教室的一角,只需扫视80°的范围就能看到整个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时,“有了基本行为规则的爱护,每一个人都拥有安心感和期盼感,因为任何一个提问或是发言都会得到大家的接纳和响应”提高课堂信息收集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在视察过程中带有适当的目的性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追踪而非旁观”,即每次巡察教室,都要进行有目的的视察,确定详细找寻的对象,主动追踪学生的进度,刚好发觉问题我们班每位学生都有一本《道德与法治课堂记录本》,小组探讨前,学生都会在记录本上写下自己的见解。

      老师由此追踪学生的详细错误,弄清晰哪些是学生未驾驭的、谁没有驾驭;追踪胜利之处,逐一作标记老师巡察结束,也就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给二次教学供应了标尺另一方面,这些简洁的标记,就是一种动力源,老师用其“刺激”学生的学习当老师在记录本上画下标记时,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于是,大脑就分泌欢乐的神经递质: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些神经递质使他们更加乐于学习这样的教学尝试,老师建立并强化了互动的课堂规则,让学生在彼此敬重的氛围中高度参加课堂学习参考文献:[1] 罗伯特·J.马扎诺,黛布拉·皮克林,塔米·赫夫尔鲍尔.高度参加的课堂:提高学生专注力的沉醉式教学[M].白洁,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2.[2] 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奈德·约翰逊.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育孩子的自律[M].叶壮,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3] Jon Kolko.交互设计深思录:顶尖设计专家Jon Kolko的阅历与心得[M].方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4] 苏珊·A.安布罗斯,等.聪慧教学7原理: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M].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高校出版社,2022.[5] 道格·莱莫夫.像冠军一样教学:引领学生走向卓越的62个教学诀窍[M].丁浩,赵婕,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2.[6] 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高校出版社,2022. 猜你喜爱 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的详细应用策略学习周报·教与学(2022年38期)2022-11-06高校生课程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与学习效率探讨青年生活(2022年22期)2022-10-21课程学习体验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探讨对外经贸(2022年6期)2022-07-04在评价中促成长教化界·上旬(2022年9期)2022-11-24番茄高效率学习一体化协助平台电脑学问与技术(2022年3期)2022-03-25翻转课堂模式在工业分析检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教化教学论坛(2022年17期)2022-05-02浅析小学管理中的“故事领导”赢将来(2022年28期)2022-04-11刍议小学数学课堂的差异教学新课程·小学(2022年8期)2022-09-20徜徉灵动课堂 品尝魅力地理读与写·教化教学版(2022年8期)2022-08-28小学语文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策略课程教化探讨·中(2022年12期)2022-02-27 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