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发展历程分析.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卢**
  • 文档编号:163072511
  • 上传时间:2021-0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7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发展历程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规划;艺术史;城建史 1西方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体系发展的4个阶段 1.1第1个阶段(1850—1940年)用艺术的原则 设计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项政治运动,具有明显的强人政治和高雅艺术联结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一种精神理想式人人享有艺术文化生活以及用艺术的原则来美化城市,注重美学创造更宏观的福利和塑造一个光辉的城市图景19世纪“fineArt”的艺术概念成为主导,将绘画、雕塑、建筑等纯艺术(PureArt)或“高雅艺术”活动与装饰艺术、应用艺术或印刷、蜡模、动物画家、复制等这样的“低级艺术”(LowerArt)活动区别开来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Brancusi)将艺术作品与空间连成一体提出艺术的“空间领域”,开始有了现代公共艺术概念的雏形加之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城市规划领域盛行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空间中纯粹的精神美化形式,城市规划师和艺术家的实践推动创造了诸多辉煌的城市例如,19世纪50年代G.E奥斯曼的“巴黎改建计划”,19世纪80年代巴塞罗那为迎接万国博览会通过的《斐塞拉法案》(ProyectoBaixeras),19世纪90年代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20世纪00年代美国华盛顿为迎接建城100周年而提出的《城市美化规划》,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艺术救济计划”,均具有精英政治意志的特点。

      1.2第2个阶段(1940—1960年)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城市公共艺术政策的产生 这一阶段,“美的艺术”的概念开始遭到来自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挑战;城市公共艺术的空间属性和作为公共福利思潮开始出现,西方国家逐步建立起法律保障体系二战后,战时国家开始重建家园,现代主义开始盛行,如柯布西耶(LeCorbusier)(1923年)所表述:“艺术不是一种大众的东西……艺术最具其傲慢的本质”规划师和决策者意识到用艺术的法则不能解决城市问题,城市不仅仅是艺术品同时,城市公共艺术的空间意识增强,城市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得到认可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极简主义”(Minimalism)风潮兴起(如RobertMorris等人除去雕塑的台座来创造新的形式,作品不再是用来装饰建筑物,而开始与土地、观众及空间互动),这便形成了现代公共艺术公众利益的主张,产生了公共领域20世纪50年代,城市公共艺术被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在就业和社会教育的贡献逐渐受到关注[1]期间,美国艺术基金会的成立和20世纪60年代“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的推行(所有建筑物建造费用的2%用于城市公共艺术),使得城市公共艺术规划走上了一条法制化道路。

      1.3第3个阶段(1960—1990年)城市公共艺术政策逐渐走向城市公共艺术规划 进入20世纪60年代,城市公共艺术被赋予了“城市资本”的全新涵义以人才为竞争资本和以文化艺术为生产力的创意产业逐渐兴起政府逐渐意识到高品质的人文环境和优雅的城市生活对吸引创新人才和新兴资本的重要性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公共艺术使得衰败的城市地区重新焕发活力这种“输血式”公共艺术政策虽然使得部分城市重新焕发活力,但是一系列问题和质疑声接踵而来,公众对于公共权力和公共政策产生了抗争和不信任感;政策的实效性和经济效益等实用性追求、城市居民和社群与城市空间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对立;局部地区环境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并没有推动周边地区繁荣发展,形成了空间上的分异;依靠旅游消费新增的大量就业机会多为临时性、低报酬的岗位,实际上对城市的改善作用不大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于1964年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对市民的“公共领域”做如下描述“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公众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作为一种社会过程和和话语空间的思想逐渐得到了认可 1.4第4个阶段(1990年以后)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体系框架逐渐形成 公共意识的觉醒、现代规划思想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主义那种古典主义精英式艺术开始消解,艺术开始庸俗化、生活化、平民化,并且越来越强调与公众的交流和互动,同时西方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体系逐步完善。

      浏览2000—2010年间西方国家近60个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发现:首先通过立法和设立基金保证资金的来源、使用和财产的增值;然后将规划的范围扩展至城市的整体,制定与城市发展相吻合的总体目标;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合作,引入区域规划中,作为强制性条款;通过调查统计、申请审批程序规范公共和私人公共艺术品的设立和不同区域的平衡发展;通过制定合作框架联结政府、规划师、建筑师和艺术家、居民各尽其职责;通过制定行动计划保证有步骤的实施;通过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反馈和保障 2结语 通过近百年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已成为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普及艺术教育、制造新奇愉悦的阶梯,是丰富城市表情、塑造城市个性、强化城市可识别性、营造城市创意氛围吸引创意人才的策略[2],是市民参与社区建设、表达民意和需求、促进社会交往迎接市民社会的管道,逐步将“公共”与“艺术”这个矛盾的综合体带向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完美境地 参考文献: [1]曹瑞林,陈韵蕾.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地域性初探[J].人民论坛,2011(34):136-137 [2]车建修.对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现状的思考[J].现代装饰,2011(10):5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