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秭归实习报告.docx
14页秭归野外实习报告信息工程系信息工程专业----班02号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杨超黄鹰学生学号:===起止日期:2015年08月18日〜2015年08月2^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目录第一章:绪言一、实习地概况 3二、 实习目的 4—- Vr.第二章: 实习内容路线一 4路线二 6路线三 7路线四 9路线五 10路线六 11路线七 1 错误!未定义书签路线八 13—* Vr.第三章:实习总结 13第一章 绪言一、实习地概况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北瞰 三峡库区库首部分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临宜昌市,距离湖北省省会武汉市 约 400 公里秭归全县辖 7 镇 5 乡,全县总人口约 39.5 万人,国土面积 2427 平 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 2.39 万公顷,多以荒山林地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 业县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尤以脐橙盛名,有 “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实习区处于我国三个梯度带的第二梯度带大巴山系的东端,属长江上游下段 的三峡河谷地带的鄂西南山区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或北西—南东向气候为 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C水力资源丰富,长江横贯县境, 8 大溪河水系水电开发潜力巨大,水能理论 蕴藏量17.2万千瓦,中小型水电站星罗棋布,秭归已成为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 气化建设县,是全国农村水电中级电气化建设试点县。
实习区地质矿产调查历史悠久自 1863 年,先后有美、德、日本等国的地 质学家做过工作甚粗的地址调查,其成果仅供参考;新中国建立前,我国著名地 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对本区做过开创性的地质调查研究,为峡东地层的进一步研究 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建立后至 1975年,先后有数十个单位或部门进入测区,进 行比较深入的地质调查矿产普查或勘探工作,分别对黄陵背斜岩浆岩、变质岩均 做过较详细的研究;对鄂西的铁、煤、汞、金、铬铁矿、黄铁矿等做了不同程度 的普查勘探工作,积累了丰富资料;对峡东震旦纪至二叠纪地层做了详细的研究, 其研究程度较高近年来,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中 国地质大学、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省煤炭局、江汉石油管理局均在区内进行许多 专题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是加深了区内的地质研究工作 上述研究工作为教学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为实习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定 的基础二、实习目的本次我们信工学院实习的任务是为了巩固与加强我们所学的《地质地貌学》 课程的基本知识,加深我们对地质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 与分析能力通过实习,使我们具备下列基本技能: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步骤;掌握三大岩类的野外观察方法与描述内容以及地层系统的建立原则;掌握 野外褶皱、断层等构造现象的识别、观察与描述;掌握野外相关地质图件的绘制 与要求;具备一定的资料综合分析和整理能力,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为以 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地质学基础。
本次实习自 2015 年8 月18 日至 2015 年8 月28 日,我们的实习组由 116141 班和 116142 班的全体同学组成指导老师为杨超、孙斌、黄鹰、左泽钧实习范围包括实习区内的地貌、区域地质、三大岩类、褶皱以及断裂等各个 方面第二章 实习内容路线一: 基地—高家溪—基地教学任务:一、观察描述莲沱组以三斗坪单元岩体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特征二、林子趟岩溶地质调查三、棺材山危岩体调查教学点一:高家溪新桥点义:观察描述莲沱组以三斗坪单元岩体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特征点位:高家溪 30 米山坡上任务:1.观察描述莲沱组以三斗坪单元岩体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特征 2.观察描述该处为南华系莲沱组与山陡坪单元的角度不整合界面描述:该点可见下伏三斗坪单元与上覆莲沱组清晰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不整合接触界面之上为莲沱组紫红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砾岩大小比较均一、成分单一,主要成分为石英、燧石岩石矿物由不整合接触面向上,莲沱组砾岩、含砾粗砂岩粒度逐渐变细, 反映沉积岩水体深度逐渐加深同内溶比过程教学点二:林子趟岩溶点义:岩溶地貌教材点位:和尚洞任务:1. 观测和尚洞的发育特征;2. 调查和尚洞的发育条件;3. 绘制和尚洞剖面示意图及形成条件。
背景:1. 发育特征:洞口宽大,呈三角形,高40米,宽 21.3 米,宽高往内延伸,空间越 往内部越大洞口8 米处,测得洞宽23 米,高度5 米,深度52 米洞壁发育有岩溶裂 隙,贯穿洞顶与洞底洞壁与洞顶发育有石钟乳洞内可见厚约数米的堆积物,成因有: 洞外地表水向洞内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堆积物及溶洞形成过程中的崩塌堆积物2. 发育条件:在灯影组第二层的青灰色薄层的白云岩中,为可溶性岩石下层为震旦系的陡山沱组(Z2d),成分有薄层的炭质页岩和石煤构造上为向南东倾斜的单斜 构造,产状:倾向144 度到 150 度,倾角10度到 17 度3. 成因分析:此外灯影组白云岩节理断裂比较发育,南东向的小断层与局域的北西 向断裂在此相会,大的断裂带给地下水提供发育条件地下水的循环交替发育了和尚洞教学点三:雾河村北侧 3 号洼地外貌特征:不规则椭圆形,长约200米,宽约 100米,洼地中央有落水洞(已被掩盖),岩性 灰岩和白云岩产状:倾向 135度,倾角9 度条件成因:三号洼地地处分水岭,降水频繁,断裂比较发育,有利于岩溶发育,第一层为震旦系灯影组(Z2dy),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第二层为白云质灰岩,含硅质的白云质灰 岩为可溶性岩石,及陡山沱组,岩性为薄层炭质页煤。
教学点四:棺材山危岩体点义:观察棺材岩危岩体 点位:棺材山危岩体 任务:1. 观察棺材岩危岩体的发育特征;2. 调查棺材岩危岩体的发育条件;3. 绘制棺材岩危岩体的示意图;4. 了解棺材岩危岩体的治理工程发育特征: 宜昌市夷陵区山陡坪镇棺材山,高层827.3米,山脚公路处高层约670米,高约150 米的陡岩危岩体三面临空,陡峭壁立,坡度80到90 度,危岩体高耸,局部反倾,陡 岩坡面危石密布,岩顶活石倒挂,危岩体体积 140000 立方米,直接威胁山路坡下 369 户人家, 1470 人的安全问题发育条件:危岩体岩脚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地层分界处,岩性下部为陡山沱组,粉砂质及碳质 页煤灯影组中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硅质白云质灰岩,岩性坚硬,形成陡坎 产状:倾向 100度到120度,倾角8 度到15度构造:位于黄岭背斜南东翼,总体单斜构造,发育有两组,一组与坡面平行,为卸荷裂 隙,将岩体切割成柱状,部分与母体分离成因分析:(1)岩体软硬相间,坡脚抗风化能力弱,为薄层碳质页层2)岩体下部碳质页岩被当做煤来开采,形成大面积采空区,改变结构,使上覆 危岩体产生,产生平行坡面的大裂隙3)危岩体三面临空,提供空间条件。
治理工程:耗资 140万,工期2个月路线二: 基地—泗溪外—基地教学任务:一、观察描述张家冲水土保持适应区二、傅家老屋南 200 米处的民爆站,第四纪沉积物的河谷地貌三、日月坪 130 米电线杆处观察描述地层坡面四、泗溪桥观察河流形态教学点一:张家冲水土保持实验区 点位:张家冲水土保持实验区 点义:观察水土保持试验模型 描述:张家冲水土保持适应区设置有不同梯度坡地,分别为5度、8度、15 度、20度坡 地农作物不同坡度对贮存雨水量及水带走的泥沙量有关,通过坡度大小计算可得水量 及带走泥沙量对应种植相应植物在相同坡度上种有不同种类混合种物,如 石坎梯田 +农作物/柑橘(+植物篱),坡耕地+植物篱+农作物/柑橘,另有裸露坡地教学点二:茅坪溪点位:茅坪溪-傅家老屋 200 米处干溪沟的民报站 点义:观察洪积物的地貌特征任务:1. 观察洪积物的地貌特征;2. 观察洪积物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描述:洪积物是山区溪沟间歇性洪水携带的碎屑物质,一般堆积在山前沟口属快速流水 搬运,因此一般颗粒较粗,除砾、砂外还有巨大的块石,分显性也差,大小混杂因为 洪流搬运距离不长,碎屑滚圆度不好,多呈棱角状层理面不清,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发 育。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由于山前 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 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 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 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特点:分显性差-大小混杂 磨圆度差-搬运距离小教学点三:泗溪日月坪村130 米电线杆处 点位:泗溪日月坪村130 米电线杆处点义:观察描述莲沱组(Nhll )的岩性 任务:观察描述南华系莲沱组的地层岩性特征描述:从底往上依次为: 第一层:灰紫色中厚层砾岩; 第二层:中厚层含砾石英粗砂岩; 第三层:紫红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粗砂岩; 第四层:褐黄色砂岩和紫红色砾岩相层; 第五层:紫红色中厚层粗砂岩; 第六层:中厚层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带灰绿色薄层的凝灰质泥岩 第七层:中厚层粉砂岩互层,夹带灰绿色薄层的凝灰质泥岩; 第八层:青灰色砂岩教学点四:泗溪桥下 点位:泗溪桥下点义:观察河流地形地貌任务:1. 观察河流地形地貌;2. 观察河流特点描述: 河流特征: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层沉性清楚路线三: 基地—兰陵溪—基地教学任务:一、 观察描述变质岩特征二、 观察描述变质岩断层二、 观察描述崆岭群的变质岩与震旦系莲沱组的分界三、 观察古风化壳及不整合关系四、 观察沉积岩的座椅褶皱教学点一:木材检查站点位:木材检查站以西 200 米左右。
点义:观察变质岩变质岩的形成因素: 温度、压力、流体、时间变质类型:接触、高热、动力、冲击、气液、区域变质作用等变质作用方式: 重结晶、区域变质作用、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逸及变形碎裂作用、变形 和碎裂作用类别: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形成,矿物定向排列,呈片状,重结晶状态 负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具有沉积岩本身特点观察描述;灰白色中粒黑云母角阐斜长花岗岩,其风化后呈黄褐色,新鲜面是灰白色,中粒结 构、块状结构主要成分:石英(呈粒状)、长石,角阐石、黑云母(片状)角阐石含 量百分之四十以上,还能看见绢云母,其呈黄褐色,片状斜长石浅白色百分之四十以 上对面为深灰色条带状混合斜长片麻岩(区域变质导致),局部麦体含量高,能看见变 质不完全变质岩教学点二:杉木溪大桥点位:杉木溪大桥80 千米以西点义:崆岭组小以村组(ptlx)变质岩中断层观察任务:1. 观察崆岭组变质层观察;2. 观察断层,画素描图描述:断层规模较小,两边倾向相差不大,倾角差别大产状:左边:倾向78 度,倾角23 度 右边:产状:倾向65度,倾角9 度 走向: NE57 度教学点三:九曲脑中桥 点位:九曲脑中桥加水站对面山坡上。
点义:莲沱组(Zln)与南沱组(Zll)的分界任务:1. 观察描述莲沱组与南沱组的岩性;2. 观察描述南沱组与陡山沱组的不整合接触;3. 观察描述陡山沱组的内部褶皱构造及地层岩性描述:1•古风化壳上部为陡山沱组紫灰色砂岩,由地壳作用,抬升,风化形成该风化壳, 其中铁、锰含量比较高2.古风化壳上部: 第一层:中厚层状泥灰岩(有白云质灰岩); 第二层:盖子页岩; 第三层:中厚层状泥灰岩(有白云质灰岩); 第四层:薄层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