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格式塔完形法则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99722957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9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格式塔完形法则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经验中的一种组织或结构, 并且与视知觉活动密不可分,它把观众对形的知觉组织纳入形的整体 研究,这样形就成了艺术设计中的“格式塔”本文以格式塔心理学为 理论背景,并结合标志设计的实例来分析人们在感知图形时, “完形 法则”对人心理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与作用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完形法则;标志设计一、格式塔心理学对视觉艺术的影响以及基本理论观点(一)格式塔心理学与视觉艺术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创始人是心理 学家魏特海默格式塔一词为原为德文“Gestalt 〃的音译,本意是指形 式、形状或一种被视觉分离出来的整体通常有两层含义:(1)是指 事物具有特定的形状或者形式;(2)指一个实体对知觉所呈现的整体 特征,即完形的概念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研究领域中早期格式塔学家所进行的知觉 研究,为视知觉艺术设计奠定了基础其中魏特海默的弟子鲁道夫• 阿恩海姆,是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运用到艺术心理学最关键的人物, 他的学术研究包括对建筑、音乐、电影、诗歌、雕塑的整体研究,他 的大部分艺术心理学方面的著作都毫无疑问地带有格式塔理论的标 志。

      被誉为格式塔心理美学经典的《艺术与视知觉》,不仅将格式塔 心理美学系统化了,更将心理美学推向了新的高度二)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格式塔心理学指出“在知觉经验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不是由 感觉的简单相加而得的知觉,它强调知觉经验是一个完整的完形或者 格式塔,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所倡导和主张的元素主义研究取向”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 心理学对于完形的最终解释是:当外界的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的心 里会产生一个“形”与之相对应,如果心里的“形”与客观事物不相符时 这个“形”就会产生不完整感此时人的知觉就会自发的弥补这个不完 整,而结果就是使客观出现的“形”本身达到良好完善,从而形成“完 形”如,一首曲子若是分开成各个音符去听,与这首曲子从头到尾 地听下来的感受是不同的所谓特征指的是概括而不是仅指一点,一 点改变容易,整体却不容易改变同样还是一首曲子,当换个调子来 演奏,人们还能听出来是这首曲子,甚至有部分音符走了调,依然能 从整体上分辨出该曲子这即是完形的变调性,改变部分元素的属性, 而整体形式不变,人们依然能依靠知觉经验得出结论所以说,整体 “完形”就是格式塔,也就是所谓的知觉经验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三)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组织的完形法则正如考夫卡所说:“格式塔学说不只是一种知觉的学说,它甚至也 不只是一种心理学的理论,然而它却起源于对知觉的研究,并且在已 进行的实验工作中,比较成功的部分,都是由对知觉进行的研究所提 供的”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魏特海默认为: “个体在视知觉过程中, 在不自觉中总有一种追求事物完整性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指的就是 他们所说的完形”在现实生活中,知觉对象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也并不相隶属,但大脑却倾向于将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完整 的形象而这里所谓的整体或完形并非是简单的部分相加之和,而是 经过人的视知觉能动地重组与安排后,在原有基础上“凸现”出来的全 新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在研究感知觉过程中,发现了几条完形法则, 它们可以简化加工过程,主要可以概括为简化性法则、图底关系法则、 封闭(闭合)性法则、相似性法则、接近性法则、连续性法则、公共 方向性法则魏特海默将这些组织原则称为“图形优化趋势定律”,根 据这个定律,知觉组织在优势条件下能尽可能地趋向完美因此,我 们是以环境提供的一种有秩序的、连贯的和经济的方式来观察世界 这些组织原则在知觉经验中是给予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强调这一 点很重要。

      二、格式塔完形法则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的实质,其实是将心理过程的知、行、意体现在“完 形”之中,强调生理和心理基础在“形”产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由此 提出了格式塔的“图形设计”观点阿恩海姆认为:“审美知觉本质上 就是对图形中体现出的‘张力'的知觉,一旦某些艺术形式能够激起的 ‘张力'的形式在结构上相似时,那么,尽管这两个艺术形式千差万别, 也能引起相同的情感经验”因此,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原则在标志 设计领域,主要就是要使设计师通过对完整的形体的研究和分析,对 一个“形”进行有意识的分解,使这个“形”产生一种完美趋向,通过这 种状态使观众对“形”知觉由熟悉引向陌生,从而使观众产生一种新奇 的感受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产生自发的完形想象,使其对“形”产生 一种新的认识,从中激发观众产生新的观念或了解设计师的意图通 过这种方式使观众产生的观念认知能够突破习惯性的知觉经验,进而 使观众在视觉与心理认知方面产生一定的冲击,在无意识中知觉地接 受了“新形式”传达的信息因此,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法则,来 设计标志可以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从而赋予设计新的意义和 视觉效果下面作者以部分格式塔完形法则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 分析。

      一)简化法则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知觉偏爱简单的结构,从而造成知觉 有一种潜意识的简化倾向,主动地选择极为突出的视觉形态作为关注 的焦点,忽略掉次要的信息,进行最终的印象储存这是一种知觉在 整体上进行抽象的过程这种简化倾向是指将知觉物体以尽可能简单 的元素组织起来的倾向,即突显或放大视觉物体特征的典型性与代表 性,以此来完成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因此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简化并没 有损害事物的完整性标志设计的发展是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在这 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更喜欢简单方便的东西,简单的东西容易被人记 忆在观看一个复杂图形的时候,人会潜意识地剔除复杂而繁琐的部 分,而直接去记忆眼睛看到的直观印象可见,太过繁杂的标志设计 往往会产生理解障碍,因而,要求在标志设计时要尽量精简,不使其 显得拥挤在以上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图1)的标志将绿地、旗 子、人物等元素整合到了一个标志中,削弱了标志的意义传达性相 反,在(图2)中,观众们可以发现,只需要少数几个元素就可以设 计一个视觉可读性好的标志依据格式塔心理学完形论中简化法则, 简单而规则的图形可使人易于理解,同时在视觉产生舒适感复杂而 又缺乏内涵的统一,更容易使观者产生困惑,干扰或阻碍人们心理的 “完形”过程,进而无法对形产生完整的认知。

      正如阿恩海姆曾指出: “在视知觉中,一旦达到了对某一范式的最简单的理解,它就会显得 更稳定,具有更多的意义,更容易掌握”因此,设计师在标志设计 过程中务必注意并掌握简单与复杂之间的关系,简单性的图形往往给 观察者留有想象的空间,从而使观看者根据已有的经验去联想,最终 使每一个观看者都基于自己的经验对标志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二)图-底关系法则通常能引起人们注意的元素会看作一个画面中的“图”,而其余部 分则被看作“底”(即背景)对于知觉者来说,图形和背景是可以相 互变动的,图形通常成为知觉的重点,而背景则往往处于注意的边缘 在知觉场中,图形更倾向于轮廓分明并且完整,表现得比较积极主动 而背景则因缺少组织和结构而显得不那么确定,表现消极、被动,处 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在标志设计中需要设计师对这种图与底的关 系进行特别的处理,使观看者在看“图”的过程中,将注意力或兴趣点 转移到“底”,使其通过“图”与“底”的相互转换巧妙设计两者的组合, 并且赋予设计更多的内涵,使其更有趣味性通过(图2)观众们可 以看出,图底变换赋予了标志图形想象、情感与力量,更深层次地丰 富了标志的内涵与意义将固有的形态解放,利用“底”进行视觉的隐 喻、双关或幻象等形式,其形象简练概括寓意丰富,令人回味遐想。

      在这个图底关系模式之中,整个画面绝不是这两种形态的简单相加,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两种不同的形态(或部分)相互结合成一个 整体,其整体会大于部分之和因此通过对象和背景模糊的关系,造 成模棱两可的感觉,让观看者对各个部分形态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构 成一个全新的整体三)相似性法则格式塔心理学的相似性法则认为大脑会自动的将视觉所见物体最 相似的部分视为一个整体在标志设计中,运用相似性法则主要表现 在重复、异质同构和对称三个方面利用相似的整体感,设计师把标 志中的单个元素进行复制,将元素进行有序改变;有序的改变指的是 大小、方向或放射性的变化再把元素紧凑进行组合排列而形成最终 的标志,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在元素相似的情况下避免标志的枯燥和 呆板,从而使重复的元素有一种稳定平衡的视觉感觉,使观看者无意 识地将反复出现的元素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视觉联想,(如图 4)相似的又一个特征“异质同构”,人们经常会讲到的“某物像某物”, 这个“像”就是人们潜意识中的格式塔简言之,即是将几种不同的视 觉形象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全新的图形或形象的过程如 图 5)的标志,无论是字母、头发还是标点符号,都是人们生活中所 常见的,无论是用字母代替头发,还是标点符号代替字母,都没有破 坏人们对这个图形的整体印象,人们心中的格式塔会潜意识的去完形 而没有在观看时给观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第三是相似的对称性,应 用相似性法则设计标志,也可以产生对称的效果,对称给人的和谐和 整体感更强,观看起来比较舒服,能够更容易地使观察者在记忆中产 生一个“完形”(如图 6)四)封闭性法则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我们在知觉一个图形时,知觉活动会能够产 生一种还原倾向性,主观地把图形内部的各元素看作一个完形这种 现象就是我们在视知觉过程遇到熟悉的形象时,就算它不完整,我的 知觉也会不自觉地对形象进行补全,而后形成一个在我们认知中熟悉 的形象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标志就是通过格式塔心理学的封闭性法 则,观众们可以感受到,工商银行的“工”字虽然图像不是闭合的, 或者说是不完整的,但是人们在看到标志后视知觉会自动补全了图像 在观众的心里,仍然完整地感受到了标志所表达的内容,这就是建立 在知觉对形象与完形心理效应基础上的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师在进 行标志设计时可以刻意创造一种没有闭合完全的图形、文字,通过分 解固有形象、探索新的图形组织方式等手段,促进观察者积极参与图 形的补充,最终在视知觉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标志三、结语在人们常规思维模式中,当人视知觉所见图形的组织为简洁、规 则、协调的格式塔时,往往会让观察者感受到图形规则性带来的舒适 感,通过知觉的整体性,这种形式的图形会被人们自动知觉为一个生 动的完形。

      而且这种“形”具有表达情感的能力,因为它是人类内在情 感的高度概括,是最本质的反应因此,在信息社会的当下,人们对 信息有了太多的认知,视觉的注意力不易集中,视觉语言的视认性就 在这一过程中格外重要如果设计师们能够熟悉视知觉的特点,能够 使用视知觉的组织原则进行标志设计,把握格式塔心理学中视知觉思 维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标志设计的实践中来,会使图形化标志设计 的表达更生动形象,更能引起观察者的情感和共鸣参考文献[1] 郭本禹.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 社,2003,208-209.[2]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2006,17-18.⑶孙红.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实践中的应用[J].黄河科技大学学 报,2000,2(1):112-115.[4] 张 坚 . 视 觉 形 式 的 生 命 [M]. 北 京 : 中 国 美 术 学 院 出 版 社,2004,65-67.⑸吴卫,付洋璐•探究“鲁宾杯〃与图底反转中的视觉魔术[J].设计,2016(7):148-150⑹郑惊涛•关于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分析卩]・设计,2016(2):132-133作者:王鑫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