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推广淡水鱼混养技术提高淡水鱼养殖经济效益样本.doc
6页积极推广淡水鱼混养技术 提高淡水鱼养殖经济效益[ 编辑:admin | 时间:-07-05 14:58:09 | 浏览:101次 | 来源: | 作者:]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校 淡水鱼混养是在水库、池塘投放鱼种过程中,逐年增长异种、异龄鱼混养比例、种饲养方式从当前鲜鱼市场看,淡水鱼混养可以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淡水鱼混养好处有一、淡水鱼混养好处1、充分运用水体水库和池塘水体是一种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大多数面积小,深度浅,普通只有水层区和水底区之分在投放鱼种时,依照养殖鱼类各自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生动活泼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2、广泛运用饵料淡水鱼饵料涉及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水体中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运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运用率目,就必要在同一水体同步养殖各种食性鱼类,以保证各类饵料资源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运用,提高饲料运用率,减少成本,增长产量3、运用鱼类共生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一水体中除投喂一定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
因以养草鱼为主,投喂日粮重要是牧草草鱼吃剩余碎渣沉淀到水底,成为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饵料,而草鱼、鲫鱼、罗非鱼不断地排出粪便,增长了水质肥性,增进了浮游生物繁殖,为鲢鱼,鳙鱼提供了饵料鲢鱼、鳙鱼摄食浮游生物,有效地防止了因浮游生物过多而导致水体过肥,为草鱼生长提供了保障黄鳝、甲鱼等在养殖过程中可以翻松底泥,加速有机质分解,为鱼类提供饵料4、节约育种费用混养成鱼水塘,实行异种、异龄鱼不同规格套养,既不影响成鱼生长,又可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限度上解决鱼种供应问题,节约购种费用并且,这种养殖不需要增长鱼种池和管理人员,省地、省工、省成本5、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淡水鱼混养,不但年均鱼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并且上市鲜鱼品种也明显增多,获得了良好效益和效益二、淡水鱼品种混养技术要点1、多品种鱼类混养科学根据在同一种鱼塘中混养各种鱼类,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重要办法,也是国内池塘养鱼技术特色池塘养殖鱼类重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鲮鱼、鲤鱼、鲫鱼、团头鲂和罗非鱼等按照它们栖息习性,可分为上层鱼、中下层鱼、底层鱼三类上层鱼以摄食浮游生物鲢鱼、鳙鱼为代表,中下层鱼是草鱼、鳊鱼和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底层鱼有鲮鱼、鲤鱼、鲫鱼、青鱼等,它们在水底摄食有机碎屑或底栖动物。
将这些鱼类同塘混养,其好处是:⑴可以充分运用池塘各个水层,发挥水体生产潜力⑵全面合理运用池塘天然饵料资源,提高饵料运用率⑶发挥养殖鱼类之间共生互利关系,改进池塘生态环境例如,草鱼等吃食性鱼类残饵和粪便通过微生物分解成为肥料,可培养浮游生物作为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饵料草鱼食量大,排泄物多,如果单养则水质容易变肥,不适于其喜清新水质习性;如果混养鲢鱼、鳙鱼,让它们滤食浮游生物,就能防止水质过肥,保证草鱼所需清新水质环境;鲮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它们可以吃掉池塘中腐败有机质,也能改进水体卫生条件各种混养鱼类就这样相安共处,不互相残食,不互争饵料,彼此栖息在不同水层,生活在良好共生互利生态环境中2、高产鱼塘混养品种选取技术高产鱼塘放养鱼类品种普通约有10种,其中以1~3种为主养品种,称为主养鱼,对提高全塘产量起着重要作用;其她鱼品种则为配养鱼,依托摄食水中有机碎屑和天然饵料以及人工饲料而生长,是养鱼高产不可缺少品种这样混养,成本低,效益高 选取主养鱼和配养鱼,重要根据是鱼种来源、饲料供应和池塘条件等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肥料充分鱼塘,适当主养鲢鱼、鳙鱼;水质清新、排灌以便、草源丰富池塘和新挖鱼塘,适当主养草鱼;生活污水较多城乡近郊和村边肥水塘,适当主养罗非鱼、银鲫;有机碎屑多和藻类多池塘,适当主养鲮鱼。
由于主养鲮鱼池塘水质往往很肥,适当多混养在肥水中生长较快鳙鱼;而适当主养鲢鱼、鳙鱼池塘,同样适当主养鲮鱼鲮鱼可以充分运用草鱼残饵和粪便,因此主养草鱼离不开养鲮鱼因此,主养鲮鱼池塘,普通是主养鲮鱼、鳙鱼或主养鲮鱼、草鱼 选取配养鱼时要注意,除了主养鲢鱼、鳙鱼外,其她主养品种都必要把鲢鱼、鳙鱼作为重要配养鱼类,它们应占全塘鱼总量25%以上,以利于充分运用池塘中天然浮游生物资源3、妥善解决不同鱼类之间关系⑴鲢鱼、鳙鱼之间关系 鲢鱼主食浮游植物,鳙鱼主食浮游动物,而浮游动物以摄食浮游植物为主因而,多养鲢鱼会影响鳙鱼生长,故应依照鳙鱼在水温高、水质肥时生长快特点,在5~10月主养鳙鱼,11月至翌年4月主养鲢鱼⑵罗非鱼与鲢鱼、鳙鱼关系 罗非鱼幼鱼主食浮游生物,成鱼为杂食性,也摄食浮游生物,与鲢鱼、鳙鱼在食性方面有矛盾,可采用交叉放养方式加以解决即上半年罗非鱼个体小、密度稀时,主养鲢鱼、鳙鱼,争取大某些成鱼在6~8月出塘上市;下半年则主养罗非鱼,少养鲢鱼、鳙鱼,到年终捕起大某些罗非鱼,然后增长鲢鱼、鳙鱼放养量⑶吃食性鱼类与滤食性鱼类关系 池塘实行混养,滤食性鱼类重要依托吃食性鱼类排出粪便增肥水质以哺育浮游生物解决饲料问题。
如果既不施肥也不投精饲料,而每生产1公斤吃食性鱼类,其肥水作用加上天然饵料可生产滤食性鱼类1公斤,两者比例为1∶1随着池塘大量投饲、施肥,产量越高,滤食性鱼类所占比例越小,每公顷产量为7.5吨(每亩/667平方米产量500公斤)鱼塘,两者比例为5.3∶4.7;每公顷产量为15吨(每亩/667平方米产量1吨)时,比例则为6.3∶3.74、实行合理密养实行合理密养是池塘养鱼高产重要办法合理放养密度必要是保证及早达到商品鱼规格,并能获得最高产量密度放养密度较低时,鱼生长速度快,但不能充分运用池塘水体和天然饵料资源,产量并不高而密度过大时,产量也许有所提高,但养成鱼个体瘦小,商品价值不高,经济效益不佳,增产不增收,有时还会导致缺氧死鱼,减少鱼产量 鱼类放养密度,受池塘环境条件、水质、饲料、混养品种、饲养管理水平等各种因素制约在生产实践中,必要努力改进鱼塘生态环境,创造最佳养殖条件,提高放养密度,实现养鱼高产、优质、高效益 密养与混养密切有关,只有在实行多品种混养基本上,才干提高池塘鱼类放养密度,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如果混养品种少或单养一种鱼,是达不到这种效果如果实行大规格与小规格套养,增长小规格鱼种放养量,提高放养密度,既不影响成鱼养殖,又能解决大规格鱼种来源,就能提高成鱼产量。
依照广东省各地创造养鱼高产经验,姚国成提出每公顷产量为7.5~15吨(每亩/667平方米产量0.5~1吨)各类鱼种放养密度如下,供参照:⑴草鱼 年初每亩/667平方米池塘放养草鱼种300~500尾,大、中、小规格鱼种尾数分别占25%、35%和40%5月陆续起捕达到商品规格成鱼,8月补放小规格鱼种150~250尾全年共起捕草鱼4~6次,每亩/667平方米水面可净产草鱼200~400公斤⑵鲮鱼 年初每亩/667平方米池塘放养鲮鱼种2 000尾,其中大规格鱼种400尾,中规格鱼种600尾,小规格鱼种1 000尾5月陆续起捕达到上市规格成鱼,下半年补放当年繁殖鱼种1 500~2 000尾饲养期间,规定每亩/667平方米水面保持鲮鱼重量为100公斤,不要超过200公斤鲮鱼饲养经验可概括为“全年精育,前期密养,中后期刮罟(网)捕鲮,捉大拉疏,后期套养新鲮”这样普通每亩/667平方米水面可净产鲮鱼200公斤⑶鳙鱼 全年投放鱼种3~5次,每次每亩/667平方米放养体重250克大规格鳙鱼种40~60尾,养至尾重1 000克时起捕上市夏季50~60天为1个养殖周期如果缺少上述大规格鱼种,可在起捕成鱼前约30天,套养体重50克鳙鱼种。
普通每亩/667平方米水面可净产鳙鱼100~150公斤⑷鲢鱼 鲢鱼食物链短,如采用单一饲养鳙鱼办法,产量可高于鳙鱼,但市场售价较低普通采用“鳙主鲢副”方式养殖,即全年放养鲢鱼种2~3次,每次每亩/667平方米放养40~60尾,个体重约200克也可以像养鳙鱼同样套养体重50克鲢鱼种⑸其她鱼类 罗非鱼、鲤鱼、鲫鱼、鳊鱼等,普通是年初放养当年繁殖鱼种每亩/667平方米池塘放养密度:罗非鱼1 000尾以内,银鲫200尾,野鲮鱼50~100尾,杂交鲤鱼、鳊鱼各30~50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