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8春中考数学《中考中的古诗词》.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9770520
  • 上传时间:2019-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2.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数学文化讲堂(三)数书九章——三斜求积术由中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约1202~约1261)所撰.本著以问题集的形式收录81个问题,记录了秦九韶的许多创造性成就,其中就包括了“三斜求积术”.材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秦九韶于 1247年在《数书九章》中提出了“三斜求积术”.他把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称为小斜、中斜和大斜.“术”即方法.三斜求积术就是用小斜平方加上大斜平方,减中斜平方,取相减后余数的一半的平方而得一个数,小斜平方乘以大斜平方,减上面所得的那个数.相减后余数被4除,所得的数作为“实”,作1作为“隅”,开平方后即得面积. 三斜求积术用现代式子表示为: S=,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三边长,S为面积.1. 在△ABC中,当AB=7,AC=6,BC=5时,请运用“三斜求积术”公式计算△ABC的面积.周髀算经——勾股问题《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算经的十书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数学成就是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材料1《周髀算经》中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2. 如图①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②是由图①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AC=4,点D,E,F,G,H,I都在矩形KLMJ的边上,则矩形KLMJ的面积为( )第2题图A. 90 B. 100 C. 110 D. 121 材料2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中给出了“赵爽弦图”,证明了勾股定理的准确性,如图所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围成一个大的正方形,中间空的是一个小正方形.通过对这个图形的切割、拼接、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证明方法如下: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中较短的直角边为a,另一直角边为b,斜边为c. 朱实面积=2ab,黄实面积=(b-a)2=b2-2ab+a2,朱实面积+黄实面积=a2+b2=大正方形面积=c2.3. 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AB=10,EF=2,那么AH等于________. 第3题图 第4题图4. 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5. 如图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较短的直角边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②所示的“数学风车”,若△BCD的周长是30,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__________.第5题图九章算术——勾股问题《九章算术》大约于东汉初年(公元一世纪)成书,共九章,汇总了战国和西汉时期的数学成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其中勾股类问题至今被沿用.6. 勾股中记载这样一个问题:今有邑方不知大小,各中开门.出北门三十步有木,出西门七百五十步见木.问邑方几何?意思是说:如图,正方形ABCD,E、F分别为AD、AB中点,ME⊥AD且ME=30,GF⊥AB且GF=750,连接MG,MG恰好过正方形端点A,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第6题图 第7题图7. “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翻译为:有一个边长为1丈的正方形水池,在池的正中央长着一根芦苇,芦苇露出水面1尺.若将芦苇拉到池边中点处,芦苇的顶端恰好到达水面.则水深尺,芦苇长尺.8. “今有木长二丈,围之三尺.葛生其下,缠木七周,上与木齐.问葛长几何?”翻译:如图,有圆柱形木棍直立地面,高20尺,圆柱底面周长3尺,葛藤生于圆柱底部A点,等距离缠绕圆柱7周,恰好长到圆柱上底面B点,求葛藤的长度是多少尺.第8题图9. “今有二人同所立.甲行率七,乙行率三.乙东行.甲南行十步而邪东北与乙会.问甲乙行各几何?”译文为:已知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的速度为7,乙的速度为3.乙一直向东走,甲先向南走10步,后又斜向北偏东走了一段后与乙相遇.那么相遇时,甲乙各走了多远?算法统宗——勾股问题10. 程大位在他的著作《算法统宗》中写了一首计算秋千绳索长度的词《西江月》:“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译文为:如图,秋千OA静止的时候,踏板离地高一尺(AC=1尺),将它往前推进两步(EB=10尺),此时踏板升高离地五尺(BD=5尺),求秋千绳索(OA或OB)的长度.第10题图海岛算经——测量问题 刘徽,公元3世纪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海岛算经》是中国学者编撰最早的一部测量数学著作,都是用表尺重复从不同位置测望,取测量所得的差数进行计算,从而求得山高或谷深,也为地图学提供了数学基础.(北师九上104页)11. “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如图)”.译文:有一根竹子高一丈,竹梢部分折断,尖端落在地上,竹尖与竹根的距离三尺,问竹干还有多高?第11题图12. 今“有望深谷,偃矩岸上,令勾高六尺.从勾端望谷底,入下股九尺一寸.又设重矩于上,其矩间相去三丈.更从勾端望谷底,入上股八尺五寸.问谷深几何?”题目的大意是:测量一个山谷AE的深度,拿一个高AB为6尺的矩尺△ABD放在岸上,从B端看谷底EG(D在BG上),下股AD为9尺1寸,向上平移矩尺3丈,现从B′端看谷底EG,上股A′D′为8尺5寸,试求谷深AE.第12题图 答案1. 解:在△ABC中,AB=7,AC=6,BC=5,则a=BC=5,b=AC=6,c=AB=7,∴S△ABC==6.2. C【解析】如解图,延长AB交KL于点O.延长AC交ML于点P,∵AB=3,AC=4,∠BAC=90°,∴BC=32+42=5,由题意知BC=BF,∠BOF=∠BAC=90°,∵∠CBF=90°,∴∠ABC+∠OBF=90°,又∵∠BAC=90°,∴∠ABC+∠ACB=90°,∴∠OBF=∠ACB,∴△OFB≌△ABC,∴OB=AC=4,同理CP=AB=3,∵四边形OBEK、ADJI、CHMP都是矩形,∴KE=DJ=AI=AC=4,DE=AB=3,JI=AD=AB=CP=HM=3,IH=AC=4,∴S矩形KJML=KJ·JM=(KE+DE+DJ)·(JI+IH+HM)=(4+3+4)×(3+4+3)=110. 第2题解图 第4题解图3. 64. 5【解析】如解图,∵S正方形ABCD=13,∴AB=13,∵AG=a,BG=b,∴a2+b2=AB2=13,∵(a+b)2=a2+2ab+b2=21,∴2ab=(a+b)2-(a2+b2)=21-13=8,∴ab=4,∴S△ABG=12a·b=12×4=2,∴S小正方形=S大正方形-4S△ABG=13-4×2=5.5. 766. 900007. 12,138. 答:葛藤长29尺.9. 答:甲行24.5步,乙行10.5步.10. 答:秋千绳索的长度为14.5尺.11. 答:竹干还有4.55尺高.12. 答:谷深AE为41丈9尺.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