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通信中的同步方式.doc
3页数据通信中的同步方式同步是数字通信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同步,就是要求通信的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数据通信中常用的两种同步方式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1. 异步传输(1) 异步传输分组的组成在异步传输中,数据被划分成字符分组独立进行传输该小组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可选项)和停止位,具体如下:☆ 1 bit 起始位:表示字符的开始☆ 5~8bit 数据位:表示要传输的字符内容☆ 1bit 校验位:用于进行奇校验或偶校验☆ 1~2bit 终止位:表示接收字符结束(2) 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如图 2-1-10 所示(图中的信号为负逻辑):无数据传输时,传输线处于停止状态,即高电平(逻辑"0");当检测到传输线状态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即检测到起始位(逻辑"1")时,接收端启动定时机构,按收、发双方约定的时钟频率对约定的字符比特数(5~8bit)进行接收,并以约定的校验算法(如果有校验位)进行差错控制;待传输线状态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检测到终止位),接收结束异步传输方式中,各字符分组所含比特数相同,因此传输每一字符所用的时间相同起始位的作用是使每一字符内的各比特收发同步。
但是,发送各字符的间隔可以不相同,也就是不同步换句话说,异步方式中,各字符分组作为独立的单位被传输,其中的每个比特位都同步,但是传输的字符分组间并不要求同步 图 2-1-10 异步传输工作原理异步传输的优点是实现简单,但数据传输额外开销大(每个字符需加起始位和终止位)因此,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低速设备,如键盘和某些打印机等2 同步传输 (1) 同步传输数据帧的组成同步方式是指在一组字符(数据帧)之前加入同步字符,同步字符之后可以连续发送任意多个字符即,同步字符表示一组字符的开始同步方式数据帧的典型组成如图 2-1-11 所示图 2-1-11 同步方式下的数据帧组成其中:☆ 同步字符(SYN):表示数据帧的开始☆ 地址字段:包括源地址(发送方地址)和目的地址(接收方地址)☆ 控制字段:用于控制信息(该部分对于不同数据帧可能变化较大)☆ 数据字段:用户数据(可以是字符组合,也可以是比特组合)☆ 检验字段:用于检错☆ 帧结束字段:表示数据帧的结束(2) 同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发送前,收发双方先约定同步字符的个数及相应的代码,以便实现接收与发送的同步:接收端一旦检测到同步字符 SYN,即可按双方约定的时钟频率接收数据,并以约定的算法进行差错校验,直至帧结束字段出现。
同步方式中,整个字符组(数据帧)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被同步后,才作为一个单元传输,不需要对每个字符添加表示起始和停止的控制位所以数据传输额外开销小,传输效率高但是同步方式实现复杂,传输中的一个错误将影响整个字符组(而异步传输中的同样错误只影响一个字符的正确接收)这种方式主要用于需高速数据传输的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