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docx
8页高三上学期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龙山时期的山西襄汾陶寺城址由此可知当时( )A.社会阶层分化开始出现 B.奴隶制度走向繁荣C.初步形成复杂社会系统 D.进入传统农耕时代2.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即位早期由贵族做丞相的惯例之后,汉武帝乂让贤良之士“并在左右”与大臣辩论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凸显 B.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C.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D.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3.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 A.推动了基层自治 B.促进了阶层流动C.扩大了统治基础 D.有益于社会教化4.元代杂剧作家由于受城市分布的区域影响,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作家群体,如大都作家群包括马致远、杨显之、纪君祥、张国宾等,杭州作家群包括鲍天佑、萧德祥、王晔、沈和等这说明元代杂剧( )A.凸显了南北文化的交融 B.得益于商业经济的繁荣C.得到士大夫阶层的追捧 D.取决于城市的政治底蕴5.下图是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赋役的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 B.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D.商业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6.鸦片战争后,魏源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中也有“作者之所忧患”,体现了“革虚而致实”的理念这反映出魏源( ) A.践行中体西用的主流价值理念 B.引领了近代社会变革的方向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 D.根植传统探求救亡图存之道7.下表是1916—1925年我国面粉进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千关担) 年份进口量出口量出(+)入(一)超量1916—1920年339.81750.9+141111921—1925年3913.8643.4-3270.4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B.国内农业严重衰退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国际局势发生变化8.下图为1941〜1943年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后富余人员分流渠道示意图 )A.保证了大生产运动的顺利开展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积累了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经验 D.增加了边区政府的消费性支出9.基辛格在《论中国》写道,“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
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目的是为改革开放营造环境C.国家利益影响外交政策调整 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基本一致10.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工作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贯彻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方针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表明,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 A.反映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巨大成果B.加快了教育领域拨乱反正步伐C.实现了人才培养方针的根本转变D.体现了时代性与求实性的结合11.亚历山大的部队进入埃及后,亚历山大向孟菲斯的神牛化身阿皮斯献祭,并致以崇高敬意;在规划亚历山大里亚时,他特地辟出空间供奉埃及繁殖女神;他还亲自拜访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对阿蒙神表现出特别的尊重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笼络埃及神职人员 B.改变马其顿宗教信仰C.确立统治的合法性 D.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12.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
这反映了亚欧大陆( ) A.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B.区域文明的多元性C.地区交往的密切化 D.经济基础的统一性13.17世纪初,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指出,海洋是所有人共有的一项财富无边无际的作为万物之母的海洋,是人类之家,既不能被获取,也不能被封闭主张海上航行、海上贸易自由,任何国家都不应为了私人利益加以限制据此可知,格劳秀斯旨在( )A.打破西葡两国的海上霸权 B.倡导自由主义贸易C.打击西欧教皇权威 D.缓和西欧国家的矛盾14.1755年11月1日,号称“虔诚之都”的里斯本发生了大地震在科学家对地震起因展开思考与探索时,启蒙哲人则利用这一事件倡导人们反对宗教和迷信教会关于“上帝惩罚”的解释受到普遍质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频发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诞生B.天主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全方位的冲击C.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具有偶发性特点D.突发事件加速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15.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A.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C.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籍 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16.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这说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不复存在 B.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C.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双重保障 D.各国经济发展独立性增强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期儒家传统中,士的形象往往会与“贫”分不开但到宋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豪门阶层渐次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布衣阶层宋人郑樵总结道:“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种不问家世而取土的姿态,随着科举制度的严密化,无疑会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相应地,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社会中也出现了都市贫民阶层——张文涛《宋代救济制度与当代扶贫》材料二:纵观中国的法制史,从商鞅变法开始,就规定商人及其子孙不得入仕,又将社会化为土、农、工、商四等,商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社会上处处受到歧视一直到宋代,这种局面才发生了转变,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商人不再是低位的“杂类”,商业也不再是君子不齿的“贱业”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具有民事主体地位两宋法律赋予了商人很多的权利,如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
……子孙可以入朝做官,并且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等等——杨军、刘金:《试析两宋经济立法的专门化对两宋社会及后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商人地位变化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前后,督理台湾军务的沈葆桢向清廷提出了在台湾联外交、储人才、储利器、通信息的方略,得到清廷采纳随后,在沈葆桢、丁日昌、刘铭传等洋务派官员的主持和推动下,在台湾实行了加固城防、兴建炮台、增调舰船、整备军械、奖励移民、开山抚番、修建道路、开通电报、整顿吏治等措施台湾也迈出了经济技术向近代化转轨的脚步,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矿企业、第一条铁路、第一条电信线路、第一所新式学校……成为中国各省中建设和发展成就较突出的地区之一1885年,清政府下诏在台湾建省,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第20个行省——摘编自汪广仁、王雯妹《台湾近代早期技术发展略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后期清廷重视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中后期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历史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年代1978198519862007初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材料二:——材料—、二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20.三角贸易是指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它随着殖民扩张的不断深入、世界市场的扩展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任选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其命名并加以说明要求:说明需要阐述依据1.C2.C3.D4.B5.C6.D7.D8.C9.C10.D11.C12.B13.A14.D15.C16.D17.(1)变化:豪门阶层衰落;平民阶层兴起;都市贫民阶层出现 原因:科举考试和婚姻不问家世,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商品经济的繁荣,贫富分化加剧2)示例一:论题: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繁荣 宋朝政府让商人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入朝做官等措施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得到社会、国家的肯定,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这一切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面对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城市也得到很大发展,社会阶层流动加快,适应市民需要的文艺、娱乐生活更加丰富,社会生活更加繁荣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生活的繁荣示例二:论题:社会生活的进步有利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宋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手工业发展,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政府让商人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入朝做官,商人得到社会、国家的肯定,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社会生活的发展客观上推动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18.(1)背景:政治上:①西方国家的海上威胁和侵略,使清政府重视台湾的海防价值和战略位置②日本侵略台湾,推动清政府重视台湾近代化国防建设 经济上:①近代工业化进程(洋务运动)逐渐深入,清政府开始重视台湾的内部治理与近代工业的发展②经济结构的变动,清政府开始关注台湾的经济价值思想上:①受西学东渐的影响,清政府“师夷长技”加强对台湾的建设②“天朝上国”观念受冲击,逐渐以国际战略眼光认识台湾的地缘政治意义③随着国际意识、海洋意识增强,清朝统治阶层逐渐认识到台湾是国家的战略优势。
2)意义:①促进台湾的经济开发和近代化进程②密切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③加强了清政府对台湾的治理,为日后的台湾地方行政区划奠定基础④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⑤增强了统治者的海洋意识⑥有利于拓展统治者的国际视野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主权意识)⑧有助于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19.(1)变化: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逐渐上升;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上升快且跃居首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稳步上升 (2)因素: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图1名称:黑奴贸易 理由:欧洲殖民者将廉价工业品运往非洲,然后从非洲掠夺黑人贩卖到美洲做奴隶,再将美洲的金银、原料运回到欧洲因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美洲印第安人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