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pdf
38页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西)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二零零八年六月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38 页 -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西)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项目承担单位:井陉县国土资源局设计编制单位: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院长:赵国通总工程师:赵宗壮项目负责:王昕洲编写人员:吴向辉高明辉赵建青 李淑辉报告审核:郭润瑞提交时间:2008 年 6 月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38 页 -1 目录前言.1一、方案编制的依据 .1二、方案编制目的 .2三、恢复治理期限 .3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3一、矿区自然地理 .3二、矿区地质条件 .4三、矿山企业概况 .6第二章 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6一、矿山环境现状 .6二、矿山环境发展趋势分析.11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11 第三章矿山环境影响评估.13一、评估级别确定 .13 二、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13 三、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15 四、矿山环境影响综合评估.16 第四章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16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38 页 -2 一、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原则.16 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目标.17 三、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任务.17 第五章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总体布局.17一、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分区.17 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部署.19 第六章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21一、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技术方法.21 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费用预算与进度安排.25 三、矿山环境监测方案 .28 四、项目实施的保障和验收措施.30 第七章恢复与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34一、恢复与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34 二、建议.34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38 页 -1 前言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西)灰岩矿位于井陉县县城以南4km处,省道衡井公路西南200m。
多年来以生产水泥用灰岩和建筑用石料为主,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极大的破坏了山体植被及地貌景观,犹如青山上的一块伤疤,与周围秀美的风景很不协调根据河北省井陉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 年),将其列为禁采区,2005 年采矿证到期后不再批准延续,并于当年闭坑对该矿山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当地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此举势必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井陉县人民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土资发200332 号文、财建2003530 号文及冀国土资环 2003302 号文,并结合本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选择该矿山作为本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之一,决定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彻底的环境恢复治理依据有关规定,井陉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承担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西)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的编制工作,要求对该矿山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提出合理方案,进行详细设计,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一、方案编制的依据(一)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1、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 号)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38 页 -2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 号);3、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4、关于印发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环字 200332 号);5、关于进一步落实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 2003302 号);(二)技术依据1、矿山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223-2007)2、河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技术要求3、河北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范方案(试行)(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2006.12)4、岩土工程师实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08)5、河北省建筑工程预算综合基价(河北省建设厅 2003)6、河北省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标准(试行)(河北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物价局、地勘局2006.12)二、方案编制目的1、控制或消除崩塌和不稳定边坡等地质灾害隐患,整治满目疮痍的矿山环境。
2、通过恢复地表景观、植树绿化等方式逐步恢复矿山生态环境3、改善人民生存环境,改善县城面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38 页 -3 三、恢复治理期限按照计划,治理工程于 2008 年 7 月开始实施,到 2009 年 3 月完工,适用期 9 个月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区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面积矿区位于井陉县城东南4km,省道衡井公路西南200m,距石太高速约 2km交通便利中心地理坐标:东经 1140949,北纬 380017,见图 1 交通位置图本次工作区面积为0.16Km2,地形图采用独立坐标系,工作区在地形图中的坐标为:X:513.848 514.248;Y:4207.568 4207.9682、地形地貌矿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属于中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具体位于382m高地东北山坡上,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经过人工开采,矿区内原始山坡地貌已经遭到完全破坏,形成了大大小小五个掌子面,以及多级开采平台,大量弃渣堆放于矿区各处,区内大面积基岩裸露,在未开采山坡上可见第四系残坡积物,厚度0.2-1.5m,土质较好,植被主要为灌木,覆盖率1520。
3、气象水文井陉县位于我国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38 页 -4 风气候除地理位置和环流形势以外,地势和地貌对井陉县气候的形成也有影响井陉县地处太行山区东侧迎风坡面,但全县地势、地貌复杂,有 100 米左右的低地,也有1000 余米的山峰;有中低山,也有丘陵,因此在气候上表现出一定地方特点主要表现为年内温差大,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爽降温快,冬季严寒干燥少雨雪,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56.4mm,最大为 1237.2mm,最小 215.7mm;年内降雨十分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多集中在7、8 月,历时短,强度大,多年平均降雨量7、8 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4.8雨量年际变化较大,1956 年、1963年、1996 年降雨量是其它年份的 3-5 倍多年平均气温13,极端最高气温为42.7,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6.5,霜冻期从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约 204 天,冻土深度 0.5-1m区内无常年地表径流,汛期短暂洪水沿沟谷排走地表水受季节影响较大,以洪流为主,排泄较好,最终汇入矿区东部的金良河。
二、矿区地质条件1、地层岩性奥陶系马家沟组(O2m):广泛分布于矿区,是赋矿地层,岩层呈带状近东西向环绕山体展布并延出矿区,主要岩性为花斑状灰岩(O2mh),致密块状灰岩(O2m Zh)、白云质灰岩(O2m b)花斑状灰岩(O2m h):主要为赋矿岩层,分布于矿区大部,以灰黑色厚层花斑状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花斑状灰岩呈厚层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38 页 -5 单层厚 24m,内夹有薄层白云质灰岩致密块状灰岩(O2m Zh):为赋矿岩层,分布于矿区中部,位于山体中下部,为主要矿层之一,岩性为青灰色致密块状灰岩夹有扁豆状,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块状灰岩为厚层状,层理发育,单层厚度 3m左右白云质灰岩(O2m b):呈条带状,以夹层的形式分布于花斑状灰岩、致密块状灰岩之中,共有三层,夹层厚412m,累计 1319m,岩性为白云质灰岩第四系(Q):分布于山麓及沟谷中,沉积物主要为坡积、冲洪积黄色粘土、亚粘土、砂砾石等,厚度0.2-3m2、矿床地质特征矿床赋存于奥陶系马家沟组岩层之中,呈近东西向环绕山体展布,并延出区外矿层主要岩性以花斑状虫孔灰岩为主,亦有致密块状灰岩,内夹三层白云质灰岩夹层。
岩层倾向NE330,倾角 153、地质构造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2),山西断隆(3 2),太行拱断束(112),赞皇穹褶束(322)的中部甘陶河东逆断层构造带主导了本区的地层产状,该断裂带走向为北东向 2550,倾向为 295320,倾角 4080,以逆断层为主评估区距该构造带南部一逆断层为1.6km矿区构造简单,马家沟组地层为一套较平缓单斜岩层,总体倾向330,倾角 15,岩层中可见宽约2m的小褶曲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38 页 -6 三、矿山企业概况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西)灰岩矿行政隶属于良都乡,该矿山1999 年开始开采,为个体矿山企业,现已闭坑矿山为露天开采型,面积约 0.1Km2,矿产类型为灰岩闭坑前主要生产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资源储量179.5 万吨,年产量 12 万余吨,剥采严重,基岩裸露,矿山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由于该矿山紧临省道衡井公路,处于公路可视范围之内,从远处观望,犹如青山中的一块伤疤,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及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二章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矿山环境现状1、开采区开采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 11409 49北纬 3800 17。
区内由于采石活动,地表原本就不厚的壤土层被剥离,基岩剥采厚度达 3050m,形成了大面积盆地状基岩裸露区,植被破坏严重采石掌子面基本呈圆弧形,环绕采石平台,开采遗留的残山,地貌景观改变显著,区内道路崎岖不平,车辆行走较为困难掌子面:矿山开采形成掌子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掌子面坡度陡缓不一,陡峭角度多在75以上,部分接近竖直,甚至大于90上零星分布有危岩,掌子面下部堆积有大量渣石,边坡坡度在40左右主要掌子面有五处,从上到下编号依次为zzm01、zzm02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0 页,共 38 页 -7 zzm05,分布于山体东北部,统计数据见下表:表 1:主要掌子面调查表编号长度(m)高差(m)面积(m2)山前可视长度(m)山前可视面积(m2)危岩方量(m3)zzm01 202.5 43 8707.5 140 6020 32 zzm02 132.5 39 5167.5 122 4758 36 zzm03 210 33 6930 130 4290 29 zzm04 15 6 90 0 0 zzm05 33 6 198 0 0 合计15068 97 掌子面 1 号、2 号和 3 号上局部岩石突起或凹洼,随时可能崩落;外缘山顶上有弧状山体裂缝,裂缝宽度13cm,垂直位移不明显,裂缝距离掌子面水平距离12m。
崩塌灾害发生的危险性较大采石平台:区内主要采石平台有八处,从上到下编号为pt01、pt02pt08,详见下表统计数据平台主要是在采矿过程中由于施工及运输需要,而人为开挖而成的,平台上杂乱堆积着废渣堆表 2:主要平台调查表编号高程(m)面积(m2)存在何种地质灾害pt01 299.05 150 不稳定边坡pt02 299.05 1080 崩塌pt03 293.32 400 不稳定边坡pt04 278.07 2256 崩塌pt05 265.53 510 不稳定边坡pt06 241.76 2400 崩塌pt07 233.35 630 不稳定边坡pt08 227.63 4000 不稳定边坡合计11426 边坡:残山上主要的边坡有八处,边坡主要是露采和后期翻渣切坡形成的,边坡坡度一般在40左右,主要分布在采矿区东部和北部边坡编号从上到下编号依次为:bp01、bp02bp08其中编号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1 页,共 38 页 -8 02、03、04 和 08 的边坡高宽比大于稳定边界值,存在失稳因素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为中等表 3:主要边坡调查表编号长度(m)高差(m)宽度(m)坡面堆积物高宽比bp01 12 6 12 碎石0.50 bp02 15 11 14 碎石0.79 bp03 22 12 17.5 碎石0.69 bp04 27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