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说新语》导读.docx
3页《世说新语》导读一、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的体例1. 刘义庆,字季伯,出生于东晋晋安帝元兴2 年(403),卒于宋文帝元嘉21 年(444),祖 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后迁居丹徒之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宋武帝刘裕——仲弟:刘道怜(长沙王) 子:刘义庆幼弟:刘道规(临川王)主要经历30-37 岁之间任荆州刺史8年,政绩颇佳37-41 岁间,江州刺史一年、南兖州刺史,不久,以病告退38 岁始编《世说新语》2.《世说新语》之名《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南史》均题“世说”唐写本 残卷题《世说新书》《四库全书总目》:“黄伯思《东观余论》,谓《世说》之名,肇于刘向, 其书已亡,故义庆所集名《世说新书》段成式《酉阳杂俎》引王敦澡豆事,尚作《世说新 书》可证不知何人改为《新语》,盖近世所传然相沿已久,不能复正矣宋汪藻《世说 续录》:“晁文元(迥)、钱文僖(惟演)、晏元献(殊)、王仲至(钦臣)、黄鲁直家本,皆作《世说新语》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 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 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 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 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3.体例上卷4 门,包括: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9 门:包括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下卷 23 门: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棲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 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侈汰、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二、玄学、魏晋风度与《世说新语》1. 汉末清议至魏晋清谈 东汉后期,宦官专政太学生与官僚士大夫结合,形成一个庞大的反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 量太学生以郭泰为首,奉司隶校尉李膺、太尉陈蕃为领袖,公开与宦官集团相对抗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如:“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 秀王叔茂(王畅)2. 三玄:《易经》、《老子》、《庄子》《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王弼《老子指略》:“玄,谓之深者也”张衡:“玄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 之能先;包含道德,构掩乾坤《说文》:“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 也”玄学”的核心是老庄学说, 始盛于曹魏末年,风行于两晋。
玄学的主要论题是:崇有和贵 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辩、形神之辨和名理之辨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较大的是崇尚自然、.、■ 、丿亠、亠言意之辩主要代表人物:何晏、王弼、郭象、“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 阮咸)、陶渊明等3. 魏晋风度一、有玄心:“玄心可以说是超越感二、有洞见:“所谓洞见,就是不借推理,专凭知觉,而得来的对于真理的知识三、有妙赏:“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的感觉四、有深情:三、《世说新语》与“小说”小说的概念与发展 小说家书十五种,一千三百八十篇 小说约有五十余种(其中魏晋时期23 种,南北朝时期约近30余种)1、“小说”的含义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发展:“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外物篇》)“然案其实,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鲁迅《中国小说 史略》)“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词桓谭《新论》) “小说家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 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然亦弗灭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 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终乃汗漫而用为清谈。
渡江以后,此风弥甚,……世之所 尚,因有撰集,或者掇拾旧闻,或者记述近事,虽不过丛残小语,俱为人间言动,遂脱志怪 之牢宠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邯郸淳《笑林》葛洪《西京杂记》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沈约《俗说》殷芸《小说》2、 《世说新语》的“小说”特征1)形态方面,表现为“粗陈梗概”、“丛残小语”2)功能方面,具有所谓“名士教科书”的性质3)创作观念方面,注重实录,虚构想象成分较少4)叙事方面,以言行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细节生动,而情节简略3、《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事简瑰奇鲁迅)(1)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一一《世说新语•俭吝》(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3)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思考题】1、 玄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2、 小说概念是如何发展演变的?3、 《世说新语》与魏晋玄学的关系是怎样的?4、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六朝文人的精神风貌有何特征?5、 《世说新语》的小说学特征是怎样体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