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pdf
19页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附件2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 )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第一级)就是国家对小学教育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维度监测指标参考标准课程与教学1 教师教育课程学分1必修课 24 学分 (三年制专科20 学分、五年制专科26 学分 ) 总学分 32 学分 (三年制专科28 学分、五年制专科35 学分 ) 2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0% 3 学科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35% 合作与实践4 教育实践时间218 周5 实习生数与教育实践基地数比例34 20:1 师资队伍6 生师比5 18:1 7 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6740%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维度监测指标参考标准8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8学校平均水平9 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960%(专科30%) 10 小学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10 20% 支持条件11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与的比例11121313% 12 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学校平均水平13 生均教育实践经费14 学校平均水平14 生均教育类纸质图书1530 册每 6 个实习生配备小学教材 1 套15 微格教学、语言技能、书写技能、实验教学、艺术教育实训室等教学设施有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 )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 )就是国家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一、培养目标1、1 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1、2 目标内涵 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 5 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 ,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她利益相关方所理解与认同1、3 目标评价 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二、毕业要求专业应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并在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涵盖以下内容: 践行师德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1 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2、2 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 ,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与专业性 ,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 ,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 ,工作细心、耐心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学会教学2、3 学科素养 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并具备一定的其她学科基本知识,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她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社会实践、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2、4 教学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 ,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与信息技术 ,进行教学设计、 实施与评价 ,获得教学体验 ,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学会育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5 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2、 6 综合育人 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与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与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与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少先队活动与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会发展2、7 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与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2、8 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与合作学习体验三、课程与教学3、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符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3、2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体现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恰当,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5%,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师教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
3、3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体现小学教育的专业性,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选用优秀教材,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程改革与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优秀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并能够结合师范生学习状况及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3、4 课程实施 重视课堂教学在培养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依据毕业要求制定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与方式应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能够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师范生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与课外学习的时间分配合理,技能训练课程实行小班教学,养成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三字一话”等从教基本功3、5 课程评价 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与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四、合作与实践4、1 协同育人 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小学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 三位一体 ” 协同培养机制 ,基本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与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4、2 基地建设 教育实践基地相对稳定,能够提供合适的教育实践环境与实习指导,满足师范生教育实践需求。
每20 个实习生不少于1 个教育实践基地44、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践与教育实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践有机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贯通,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与教研实践等,并与其她教育环节有机衔接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学期2学校集中组织教育实习,保证师范生实习期间的上课时数4、4 导师队伍 实行高校教师与优秀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 “ 双导师 ” 制度有遴选、 培训、 评价与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与措施 双导师 ” 数量充足 ,相对稳定,责权明确 ,有效履职4、5 管理评价 教育实践管理较为规范,能够对重点环节实施质量监控实行教育实践评价与改进制度依据相关标准 ,对教育实践表现进行有效评价五、师资队伍5、1 数量结构 专任教师数量结构能够适应本专业教学与发展的需要,生师比不高于18:15,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本科一般不低于60%、专科一般不低于30%9,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8,且为师范生上课。
配足建强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学科专业课程教师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基础教育一线兼职教师素质良好、队伍稳定,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20%105、 2 素质能力 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与学习指导等教育教学能力;勤于思考 ,严谨治学 ,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具有职前养成与职后发展一体化指导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师范生发展与职业规划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师范生对本专业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师德与教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5、3 实践经历 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熟悉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至少有一年小学教育服务经历18其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具有指导、分析、解决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基础教育研究成果5、4 持续发展 制定并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教师培训与实践研修制度建立专业教研组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建立教师分类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与绩效分配、职称评聘挂钩探索高校与小学“ 协同教研 ”“双向互聘 ”“岗位互换 ” 等共同发展机制六、支持条件6、1 经费保障 专业建设经费满足师范生培养需求,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与的比例不低于13%111213,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 ,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14教学设施设备与图书资料等更新经费有标准与预决算6、2 设施保障 教育教学设施满足师范生培养要求建有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满足 “ 三字一话” 、微格教学、实验教学、艺术教育等实践教学需要信息化教育设施能够适应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要求建有教育教学设施管理、 维护、更新与共享机制,方便师范生使用6、3 资源保障 专业教学资源满足师范生培养需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数字化教学资源较为丰富,使用率较高生均教育类纸质图书不少于 30 册15。
建有小学教材资源库与优秀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库 ,其中现行小学课程标准与教材每6 名实习生不少于 1 套七、质量保障7、1 保障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 ,机构健全,责任到人 ,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7、2 内部监控 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定期对各主要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