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象是亓老师).doc

50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13121756
  • 上传时间:2022-08-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8.52KB
  • / 5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导言   教 材:王宁主编,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授课内容:包括通论和文选两部分一、文选文选的教学分精讲和泛读两部分精讲古代诗文25篇,着重于字、词、句有关知识的讲解,部分篇目要求学生背诵;泛读古代诗文20篇,供学生课余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通论包括导言、汉字、词汇、音韵、实词短语与句子、虚词、古书阅读常识等7部分 课 时:通论60课时;文选50课时总计110学时导 言教学目标:讲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介绍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古代汉语课的性质:(1)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2)工具课——实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语料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1) 文言文;(2)古白话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内容包括两大方面:(1)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2)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即通论。

      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要读懂古汉语,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而词是用汉字记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词有音和义两部分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因此首先就有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汉字部分:古人总结的“六书”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 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古文字的形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字所记录的意义,如果找不到与本义的关系,那就是假借——假借义一个字记录意义过多,造出新字来分担其职能,就是分字分化——分化字音韵部分:如果文字用的是假借义,就要考求这个假借字记录的是哪个词,那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同源词的系联,理解古诗的押韵、韵律,也需要语音知识古代的语音与现在的语音不同,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同一时期的各个方音也不同所以,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就要有古音学知识而作为对语音史的研究,本身也是语言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词汇方面:汉字一章涉及意义问题,词汇一章也涉及意义问题,因为在古汉语中,字与词既有区别而又关系密切。

      一个字(词)有多个意义,用词义引申的理论来掌握它,这与汉字一章的“本义”、“引申义”有关古汉语的词不是独立存在和变化的,它的使用也常有并列、同义换用的情况,要理解掌握一个词,还可以通过同义词关系、同源词关系得到更深入的理解语法部分:解决了字词(实词)的问题,还有组词成句的规则问题实词在特定的句子中改变词性,是词类活用把字词一个个串起来的是句子,组词成句的法则就是句法在实词间起辅助、加强表达作用的是虚词句法和词法合起来就是语法的内容这些都是必要掌握的古书注解部分:古汉语的语言,储存在一种特别的载体即经典文献中历代对经典文献的注释、整理工作很多,可以帮助准确理解古汉语反过不定期,读古汉语的最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利用古代文献所以,文献阅读的有关知识也要掌握以上就构成了本材的通论的各个部分这也反映了通论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全面把握知识体系三、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1. 使学生牢固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综合能力,以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3. 提高学生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四、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将通论的学习和文选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附录:古汉语课内容和知识点(一) 文选:主要为1.先秦:《左传》、《战国策》、《礼记》以及诸子,等2.汉代:《史记》、《汉书》、《文选》等3.唐宋:韩、柳、欧、苏散文以及部分诗歌,如《诗经》、《楚辞》以今人注为主,古人注为辅本科生要实现从读今注向读古注的过渡,进行一定量的古注阅读训练二)通论: 1.文字(1)形体演变(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汉代隶书——楷书)(2)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3)因形求义(4)古书用字——通假、分化、异体2.词汇(1)多义词——本义、引申义、假借义(2)同义词——认识和辨析同义词(3)同源词——因声求义3.音韵(1)等韵学——古代的语音学(2)中古音——《切韵》的声、韵、调系统;反切(3)上古音——声母研究及其结论;韵部研究及其结论(4)上古字音的判定目的——判定同源;确定通假;了解用韵和声律;了解复音词的构成标准和方法——声符、古注、声训;工具书4.词法与句法(1)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一般、使动、意动)一般动词:段不弟;晋灵公不君使动:尔欲吴王我乎?(左?定十)意动:(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侯王宝之(淮南子?说山)形容词用作动词(一般、使动、意动)数词用作动词(2)短语问题名词作状语(名+动)动词的使动用法(动vi+名)特殊动宾关系(施动、与动、因动……)动宾语序:A疑问代词作宾语;B否定句中的宾语;C被强调的宾语(用是、之复指)双宾语主谓之间加“之”(或“其”)(3)句子判断句(无判断词“是”)被动句无标记有标记:“见(……于)”、“为(……所)”、“被(……所)”5.虚词主要是实践问题,要求在文献阅读中随见随解决;最后在通论课中归纳。

      6.古书阅读(1)古注A.作用:古汉语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逐步培养起直接阅读带古注(不带古注)的文献的能力B.发展: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清C.类型:传注;章句;义疏;集解D.内容、体例、术语(2)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略)(3)阅读古书(包括研究)所需的工具书:《说文解字》、《尔雅》、《广韵》、《经籍纂诂》、《经传释词》等初学实词方面可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汉语大词典》,虚词可用何乐士《古汉语虚词通释》、杨伯峻《古汉语虚词》、杨树达《词诠》等第一章 汉 字教学目标:了解汉字发展的历史;认识汉字的性质和构造;掌握因形求义的基本方法;熟悉假借字、分化字、异体字、繁简字的特点教学重点:汉字构造类型的判断;因形求义方法的运用;几种用字方法的识别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12教学内容:“汉字”这一章,有四部分内容,分为四节:(一)形体演变;(二)六书;(三)因形求义;(四)古书用字其中,对于本科生来说,核心部分是因形求义(最重要的是实践)因为,我们学习的古汉语,是用汉字记录下来的上古汉字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寓义于形是其本质特征古汉语的词的本义,很多是可以通过对汉字的最初构形的分析理解来掌握的;掌握了本义,也可以进一步掌握从本义出发的引申义。

      从而把一个词的几个义项系连起来如:“自”字,古文字象鼻形,本义是鼻子《说文》:“自,鼻也辠,犯法也从辛,从自言辠人蹙鼻,苦心之忧臭,味也从自,从犬鼻子”有开始、本源之义,如“鼻祖”,《方言》卷十三:“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所以“自”有开始、本源义,如《韩非子?心度》:“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后代有“渊源有自”一语由本始义又引申出由来、由头、缘由义,如《礼记?中庸》:“知风之自注:“自,谓所从来也后来又语法化,产生多种意思和词性:1.本来之义,如《论衡?问孔》:“人之生死自有长短副词)2.自然、当然之义,如《史记?田单列传》:“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副词)3.从之义,如《左传?成公二年》:“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介词)因形求义,必须根据最早的字形这是是因为,汉字的形体是不断演变的,后代的字形(今文字)不能反映最初文字的构形意图如“自”字的隶书形体已经看不出鼻子的象形所以,必须学习有关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找到最早的形体,还得知道古文字构形的道理上古文字形体的认识,即它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构形,代表语言中的哪个词,其中有很多道理。

      找到最早的形体,还得知道它的造字道理,才能认识造字的道理,古人总结了“六书”,也叫造字的原则比如,“自”是象形,“从”、“及”是会意,“本”、“末”是指事如果没有学习古人造字的道理,就不能正确认识上古汉字所以要学习“六书”写在古书中的字,与写在字典中的字,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即,认识了字典中的字,并不等于就一定知道古书中写的这个字是表示什么词,是什么意思,因为古书用字和古人造字是分别进行的,处于不同时期,出于不同的人其中有用本字的,有用通假字的比如,“庄公寤生”,照着“寤”的本义讲,就成了“寤寐而生”这就要学习通假的知识古代字少,后代字多,其中很大部分是文字的分化造成的,知道文字的分化,可以了解很大一部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学习古书用字的有关知识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返回形体,指构形(形体结构所反映的造字意图)、笔道形态(笔画形态)、书写体势(运笔规则)三方面的综合三者的变化是相关的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一)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殷虚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锲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发现一些少量陶文,被认为比甲骨文早)主要出现在商代后期二百多年间周代有甲骨文,但很少商代的主要书写工具是毛笔但用毛笔写的保存下来的很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不易腐朽,所以保存下来的较多特点:1.象形、象意字多形声字占百分之二十但用字上有许多假借2.字无定格,异构字多3.存在不少异字同形现象二)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两周盛行在铜器上铸文,两周的古文字留传下来的,也以金文为最多所以,论两周的古文字,当然以金文为代表;研究金文,也多研究两周的金文特点:1.象形性弱化,符号性增强2.趋向定型化,但异体依然不少3.形声字增加4. 注重字形美化三)战国文字(六国文字)战国文字的品类很多:金文、石刻文字、玺印文字、货币文字、陶文、简帛文字秦国文字继承春秋、西周的文字传统;东方六国文字变化大商代政治统一,文字使用地区集中;西周政治统一,所发现铜器大多数为周王朝贵族;所以这两个时期文字形体比较统一(甲骨文异构,属于事物出现早期的不稳定)东周铜器属于各诸侯国,开始时沿袭西周,后来形成各自的特色这是一个西周到战国的中间时期战国时期有几个原因促使文字变化:诸侯各自为政,文字应用多,使用者由贵族扩散到民间。

      特点:1.形体歧异多2.俗体使用广泛四)小篆秦统一中国之后颁行的标准字体;是根据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最多地保留西周文字传统)稍作整改;主要保存在《说文》中许慎在《说文解字?序》:“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与不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形考任务1-3+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教育学》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Android核心开发技术》形考任务1-7参考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答案.docx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6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内蒙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1月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陕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1(原卷+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