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国别化.doc
4页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的必然趋势为充分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战略,进一步促进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加快汉语国别化教材的建设,深化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效果,由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主办、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承办、厦门大学中文系协办的“2009 年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研讨会”于 2009 年 12 月 19 至 20 日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是由国内外从事汉语教学研究与教材编写的专家学者的倡导发起,并积极参与组织的,旨在为全球汉语教材学界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近 80 篇论文与论文摘要,以“探讨面向各个国家的国别化汉语教材、实现汉语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家和中国内地、台湾等地区 50 余家高校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藉此共商汉语国别化教材编写大计19 日,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郑通涛教授主持本次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厦门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白锡能教授亲临大会致开幕词,合办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李无未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开幕式上,郑通涛教授还就本次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术主题与讨论主旨等作了系统陈述。
开幕式后,美国夏威夷大学姚道中、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方丽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刘乐宁、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古川裕、美国圣十字大学何宝璋、北京语言大学赵金铭、厦门大学李如龙、台湾铭传大学杨小定等八位专家做了大会主题报告大会报告后,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别化汉语教材的需求分析与编写原则、汉语教材的立体化与数字化、汉语特征在汉语教材编写中的运用等三个主要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广泛交流围绕大会的学术主题,为了讨论的深入开展,本次研讨会除了安排八位专家进行大会报告外,还根据与会专家论文的学术内容进行了分组,一共分为四个专题讨论组,分别是国别化教材编写理论究、国别化教材编写实践、国别化教学与文化因素、国别化教材的立体化建设等一. 汉语国别化教材编写理论认知的深化现行的汉语教材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从学生视角出发,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体现在国别化教材的编写实践方面,学者们的理论认知比以往有所深化北京大学李红印教授指出,以往的教材编写者并不了解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仅以编写者的母语思维编写教材他认为,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只有转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材的国别化问题才真正具备现实操作的可行性。
语”与“文”的关系问题向来具有争议,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何时引入“ 汉字”教学,确实难有定论,许多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有自己的处理,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的赵金铭教授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出发,为汉字教学、汉字与汉语教材的建设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应该根据各种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别处理,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教汉字汉字教学应遵循“认” 、 “描”、 “写”、 “用”的基本步骤,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形、音、义及用法短期学习者应“只认不写” ,专业学习者应“ 多认少写”,而针对学习第二语言的青少年儿童,则应本着“先认后描,先描后写”的原则厦门大学李如龙教授则强调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要学习汉字,并就对外汉语国别化教材如何有效合理降低难度提出了对外汉语基础教材编写与建设的努力方向,李如龙教授强调汉语的特点是字词一体,以字生词,以词组句,以句成篇,主张以 500-600 汉字的习得为根基,通过拓展教学与延伸练习,将字组成词语,通过词语连缀,生出无限的句子,汉语国别化教学中,应该抓住汉语最为根本的“字-词- 句” 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自主生成能力与此相应的,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的郑启五教授提出,当前使用的一些优秀教材还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比如注重“学简识繁”、单字的鲜活组合、会话的扩展与缩略、课文内容的配套补充与注释、多笔画难字的应对、配套歌曲的适宜选取以及课本的印制重量等。
二. 汉语国别化教材的编写实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刘乐宁教授以该校中文部所编写的校本教材《大学语文课本》为例,分别从教学环境、学习者的母语与本土文化、学习者的目的与动机等三个因素入手,深刻阐述了汉语国别化教材的适用性问题哥伦比亚大学《大学语文课本》的选题涉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汉字练习和教材习题设置不同于非华裔同学的教材,非华裔的同学注重听说训练,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好的语感,语法教学上则注重隐性刘乐宁认为,面向社会不同职业不同背景学生的短期班,如孔子学院的短期班,需要非常规的教材,这也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姚道中所极力强调的针对不同背景的同学,哥伦比亚大学则根据他们语言学习能力高低、需求和学习目的进行区分,为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都不同如三年级开设有商务汉语,四年级有法律汉语、传媒汉语、医用汉语等等课程,其中商务汉语特别侧重在“用”中“学”,而法律汉语在教学上则以案例教学为主,每班配有一名中国律师关于编写汉语教材国别化的主要障碍,刘乐宁认为基础理论的先行研究做得很不够,美国、澳洲以及英国学生虽然同为英语国家,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文化习惯也没有研究得很透彻;成年人和非成年人在语言习得方面的差别也只侧重于很宏观的方面,微观方面的研究很不足。
另外,有些汉语教师对所教授的汉语和学生的母语了解不够深,功底不够扎实,导致不能准确地分析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刘乐宁最后强调,现在大家搞国别教育,大多是凭经验,其实前期的准备工作很不够,在没有把这些前期工作和研究做扎实、做透彻之前,难以编出真正像样的、有适用性和针对性的国别化教材,所以国别教材要想真正的成熟,还需假以时日南开大学的吴星云认为,根据非华裔学生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应具有如下原则,即以交际性内容为主导,以听说读写全面语言技能的培养为目标,教学中以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为顺序,着重句型操练和反复练习实践,强调基础以建立一定的语言习惯,首先过听说关相应的,根据华裔学生的特点,则以培养实际生活交际能力、听说读写的语篇能力和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材则更为适合和有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曾毅平教授带来了自己的最新论文《略论对外汉语教学“国别化”教材词表的研制》 ,对国际汉语教育基础教材的建设做出了很好的补充三. 汉语国别化教学与文化因素如何实现国别化教学?厦门大学郑通涛教授认为,所谓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其实就是一教,根本仍然在“人” ,即教师的问题因为好的老师,不管用什么样的教材,都能把课讲活讲好,归根结底还是教师的问题,人的问题。
台湾开南大学的曹瑞泰认为, “教什么”、 “怎么教”、 “如何学”密切连结,共构成第二语言教学的三角体系,该体系的运作基础主要立基于课程规划与教材编制海外的汉语教育的课程规划与教材编制,因广布于不同的文化区尤其需着重于因地制宜与学习对象的考虑,语言教学要结合文化因素,教材必须先行,没有能够提供文化信息的教材,语言教学要与文化因素相结合有其困难,国别化教学则难以进行,台湾东海大学的陈燕秋讲解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功运用,来自台湾地区众多高校的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台湾地区对外汉语教育和国别化教材的特色如何实现教材国别化,意大利帕多瓦金龙语言学校校长、威尼斯大学教授李雪梅认为,教材的编写,特别是如何实现其国别化和本土化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僵局,她认为一方面母语教师国外教学经验不足,对本地文化社会不够了解,难以摆脱固有模式;另一方面,国外本土教师又缺乏专业知识和对于汉语的了解现在许多汉语教材只起到简单的翻译作用,不能贴近外国人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如果不了解当地的语言、文化、社会情况,就无法真正地写一本适合本土的教材,也只有从外国人的文化、语言和表达习惯出发对教材进行本土化改进,才能使教材具备实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汉语国别化教材的立体建设立体化教材的含义应该有三:一是教材介质的立体化,包括影像材料、语音材料、网络材料、数字化材料等,二是教材种类的立体化,包括课堂教材、辅助教材、工具书研制等;三是教材编写组织的立体化,包括校际合作、地区合作和国际合作等美国夏威夷大学姚道中教授认为,现在的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所面对的大多是非常规的学生群体,他们并无固定的时间来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且学习的目的性和功利性都很强,对这类非常规学生的汉语教材设计应以自学为主,课堂操练为辅,相应的,对外汉语教材也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让学生通过视听材料来学习汉语,教学的内容也应以学生工作上最需要用的语句为主厦门大学的方环海教授提出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应该顺应汉语加工的认知策略,执行语义优先的原则,同时使用有效材料通过视觉、听觉等多通道地对认知功能区的加工强度进行激活,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现今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技术、超媒体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教材语料库和检索统计软件在教材语言的定量分析、难度测定与控制,教材编写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技术在汉语教材的创新中初现端倪分组讨论会的与会学者也就对外汉语教学的技术研发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基于网络资料虚拟学习环境的远程学习和移动学习方式受到与会学者的关注。
清华大学程伟民主张搭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弥补传统汉字教材一本书和常规课堂教学一个老师的局限,既能满足教师备课、授课、编写材料的需要,也能为学习者提供自学的方便台湾立台中教育大学的刘莹和台湾逢甲大学的姚兰分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华文识字教学网站和全球华文网的运作模式以及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的新作用,展示出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教材编写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以及学界对这一新趋势的准确把握,他们讲解了台湾“全球华文网” 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网站的主要框架和特色课程,与会的许多学者还提出了建立融教、学、考、练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想厦门大学杨子菁教授的《对外汉语教材词语注释模式解析研究》一文中充分利用语料库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日本大阪大学的古川裕教授在报告中认为,现在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国家的老师都在编很有特色的立体化的教材,除了纸质教材以外,也需要应用很多科技手段,这是 21 世纪汉语教学的一个新的突破古川裕同时认为,作为大众化媒体的电视平台,它的普及性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体,这对汉语国际推广的作用巨大即使对中文不感兴趣的观众通过这个节目学会几句汉语,喜欢上汉语,这是一个潜在的可能性,对外汉语教学还有培养汉语兴趣的责任。
通过电视等媒体的网络教学,目前的网络教育发展空间还很大,国家应该好好地去开发它们的潜力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日本留学生内藤美和报告的论文《对日初级汉语教材编写刍议》是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王虹教授领导的对日初级汉语开发组的研究成果之一,引发与会者的强烈兴趣该课题组调查了中日两国初级汉语教材等方面的情况,在征得两国汉语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分析了厦门大学日本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并结合目前开发的切身体验,针对如何开发对日汉语初级教材,采用何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开发组的看法和建议,课题组成员李想也介绍了该课题组对日中高级立体汉语教材的开发研究情况台湾东海大学的陈燕秋、中央民族大学的叶婷婷、厦门大学的俞云红等六位学者就对外汉语教材以及工具书的编写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建议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方丽娜教授在大会报告中认为,编写教材必须充分考虑到教材内容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喜好、能否满足学习者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教材的文化取向是否认同等等,同时提出教材编写必须与师资培训工作相结合,客观处理教材中语言与文化的互动问题,教材语言与当地文化互动的建议她以台湾和新加坡合编教材《悦读华文,细品文化》为例,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跨国跨地区合作编写对外华文教材的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建立长期合作的跨国教材编写团队的必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宏丽建议有关教学及派出单位联合起来,扩大研究对象和样本,收集更多的国际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将其系统化整理,早日推出面向各国中小学的精品汉语教材五. 本次研讨会形成的共识本次研讨会上,许多专家阐释了汉语国别化教材编写。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