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基础知识.docx
25页电影基础知识什么是电影?电影起源于哪里?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象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过程在银 幕上造成活动影象以表现一定内容的艺术形式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 使该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0 4秒左右■我们目前看到的电影,正是根据这种"视觉暂留〃 理论,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使一系列静态画面因视觉暂留作用而填没画面间的空隙, 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到了 1894—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制成能将影象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真正的电影终于诞生了 ■早期电影都是黑白无声 片,然而,给电影配音个添色的尝试几乎是与电影诞生的同时开始的最先给电影配音全部 采用临场人工操作的方式.1928年世界上第一部音话同步的有声电影问世,配音设备为用机 械连接装置带动大型录音唱片造成音画同步效果的"维他风"系统,这种方法很快就被光学录 音系统所代替彩色电影在其原始阶段也是人工操作的,直到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统问世, 才拍出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电影艺术综合艺术的一种•利用现代摄影技术手段,融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和舞蹈等 多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方法,在统一的创作意图下,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完 整的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所特有的重要表现手段遗憾的艺术电影的重要属性之一,它是一次完成的艺术,不象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形式,写好 乃至发表或演出之后,还有修改甚至再创造的可能.电影只能将终极成果发行放映,才能被观 众认识接受,才能判定优劣成败,而此时电影的制作创造已经完成定型,它已通过特殊制作 手段,将一切凝固在胶片上,几乎无法修改•如要修改就得重新演出,重返外景地,重新摄制, 重新洗印,而同样,再补正的过程中的效果也只能在洗印出来后通过放映才能知道从这个 意义上看,电影艺术往往与遗憾同在故此,人们把电影称为”遗憾的艺术”.第七艺术电影艺术的同义语,语出于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1911年,乔托•卡努 杜发表了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著名论著,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综合 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的〃第七艺术"热媒介对电影特性认识的比喻性说法.电影由于采用了”光一一光”反应的原理制作从拍摄 一直到放映,光亮度基本上没有损耗.可以说胶片上接受了多少,就能在银幕上释放多少, 这就使画面的逼真性,清晰度达到很高的程度;能准确的还原世界.相比较另一种媒介形式电视的"光 电"反应工作原理拍摄光信息受到损耗,画面不够清晰,逼真,需观众参与补充,电影被称为"热媒介",而电视则被称为"凉媒介"•其理论提出者是美国大众传 播学家迈克卢汉 蒙太奇来自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 构成之意•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度,将全片 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然后再根据原定的 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 使之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承和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 念等效果,构成一个联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一一部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条理 贯通、生动感人的影片。
这种构成一部完整影片的独特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 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 动画面全景和特写相比,视距离差别悬殊如果两者直接组接,会造成视觉上和情绪上大 幅度的跳跃,常能收到特有的艺术效果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视距比近景稍远,能为演员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 不仅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由于取景范围较宽,可以在 同一画面中拍摄几个人物及其活动,因此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景在影片中占较 大比例,大部分用于需识别背景或交代出动作路线的场合中景的运用不但可以加深画面 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 有条不紊,因此常用以叙述剧情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视距比特写稍远近景中,人物上半身活动占据画面显 著地位,成为主要表现对象,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近景和特写 的作用有相似之处,即视觉效果比较鲜明,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做细致 的刻画在表现人物的感情交流,揭示特定的人物关系方面,近景有其独到的艺术功能近 景有时也用于摄取景物的某一局部。
有些摄取人物腰部以上的镜头,一般称为'中近景〃 白昼电影能在光线明亮条件下放映的电影■这种电影白天也可在露天放映放映时须在银幕前装 设暗框,以使画面具有足够的亮度与反差白昼电影改变了电影必须在暗室放映的限制,扩大 了电影的放映范围电影表演电影表演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摄影机前表演情节的艺术■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 演艺术范畴,具有共同的基本规律电影表演继承了戏剧表演中许多适合于电影表演的原则 和方法,然而,又和戏剧表演不同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并直接与观众交流,演员的表演 是观众接受的最后形象而电影演员的表演是通过银幕间接地与观众交流,演员在摄影机前 的表演并不是观众感受到的最后形象银幕上的最后形象须经摄影艺术处理和导演运用蒙太 奇手段的艺术再创造才能完成特别是电影艺术的纪实性、综合性、时空观、蒙太奇以及电 影特有的生产过程,更为电影表演带来了种种特点,既要求电影表演真切、自然、生活化, 同时还要求演员具有镜头感以及对于非连续创作的适应等电影演员影片中角色的扮演者,银幕人物形象的直接体现者和创造者电影演员和戏剧、曲艺等 其他表演艺术的演员一样,都是以自身的形体、声音作为艺术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
电影演员依据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提供的人物形象,在导演的指导下,完成影片所要求的 银幕形象的塑造电影不同于舞台演出,电影演员不是在舞台上和直接在观众面前连续进行 表演,而是在摄影棚或实景中,间接地在代表观众眼睛的摄影机镜头前,根据电影镜头的非 连续性和不按时序拍摄等特殊要求进行表演,并且一经拍摄,就永远定型在胶片上■电影演员 的角色创造,总是在导演设计的一个个镜头中实现导演调动电影艺术的一切表现手段让演 员在真实的环境中活动,这就要求电影演员的角色创造始终与人物活动的真实环境融为一 体,其外部表现力,不应超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力的限度,对白的语气、声调也不宜夸 张做作,而应与实际生活中的音响相协调总之,电影演员的表演必须适应银幕的逼真性特 点,力求真实、自然和生活化本色演员演员的一种类型■多扮演与演员本人的外形、气质、性格近似的角色;本色演员塑造的 银幕形象比较接近于生活,表演较为真实自然,符合电影特性的要求并为观众所接受其局 限是往往只能表现单一的银幕形象,而不能通过表演去创造不同的性格.彩色影片在银幕上能够还原被摄体自然色彩的影片一般用彩色多层胶片制作先用彩色底片拍 摄成原底片,再用彩色多层正片通过底一正片工艺印制成彩色拷贝;也可用染印法工艺以黑 白接受片为原材料,印制成彩色拷贝。
插曲为影片中某一场面、某一情节中的人物而作,并不直接概括影片主题思想或基本内容的 歌曲也有的只为表现时代气氛、地方特征等插曲一般在影片中不反复出现r-l-r QZ电影摄影电影制作的主要工种之一以条状感光胶片为载体,摄取景物的活动影像的过程摄影 机借助透镜组(物镜)的光学成像,并根据视觉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以24幅/秒(有声电影 的标准画幅频率早期无声电影为16幅/秒)摄取被摄对象的一系列姿态渐次变化而活动 连贯的静止画面这样拍摄到的一段段画面,即称为组接未来影片的一个个镜头电影摄影 所获得的影像,显示被摄体的形体、颜色、质感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等,都与正常人 肉眼观察所见相似,既具体可视,且具艺术描绘作用,给人以真实感在电影创作中,摄影担 负着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事电影画面造型的创作任务■主要是根据影片内容及导演创作意 图,精心设计与组织实施每个场景及每个镜头的光线、颜色、画面构图处理,以及摄影机在 拍摄过程中的运动等,赋予影片画面造型以艺术魅力电影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在故事 片中用以表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烘托环境、渲染气氛;作为一种记录手段,分别用作采 访报导(新闻纪录片)和科学研究、电化教育(科学教育片、形象教学片、实验纪录片等)。
电影摄影按片种的不同,分为故事片摄影、新闻纪录片摄影、科教片摄影、美术片摄影等; 按影片制式的不同,分为标准银幕电影摄影、变形宽银幕电影摄影、遮幅式宽银幕电影摄影、 立体电影摄影(其中包括双片制立体电影摄影与单片制立体电影摄影)、宽胶片(65/70毫 米)电影摄影、环幕电影摄影等;按拍摄对象及技术方法的不同,则除一般摄影方法外,还 有变速摄影(区别于2 4幅/秒的正常速率的快速、高速、低速摄影)、逐格摄影、延时摄 影(区别于正常的即时连续摄影)、特技摄影(即具有各种特技效果的合成摄影)、特殊摄 影(包括显微摄影、放大摄影、水下摄影、空中摄影、红外线摄影、紫外线摄影)等长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指焦距长于标准尺寸的摄影物镜在电影摄影中,选取水平视角为23 —24 ,相应焦距约为画幅对角线长度两倍的摄影物镜作为标准镜头35毫米电影摄影的标准镜头,其焦距相当于50毫米,凡长于50毫米者即为长焦距镜头;16毫米电影摄影的 标准镜头,其焦距相当于25毫米,凡长于25毫米者即为长焦距镜头故事片摄影,使用 75毫米或10 0毫米的长焦距物镜拍摄特写或大特写镜头,因摄影机远离被摄对象,可避 免演员产生紧张心理,且便于照明布光。
焦距特别长的摄影物镜(如400、800、1000毫 米甚至更长)称为''望远镜头",能摄取很远景物的某个细部成为特写镜头,造成远处景物被 移近的银幕效果但其所摄画面,缺乏空间感、纵深感和透视关系■在科教影片中,运用望远 镜头,可在隐蔽的远处摄取野生动物,避免动物受到惊扰,从而使画面显得自然真实 长镜头长镜头是''短镜头〃的对称指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能 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 子)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一般分为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景深长镜头、 运动长镜头四种其中运动长镜头包括摄影机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由于长镜头能把镜头 中的各种内部运动方式统一起来,因此显得自然流畅,又富有变化,为画面造成多种角度和 景别,既能表现环境、突出人物,同时也能给演员的表演带来充分的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绪 的连贯,使重要的戏剧动作能完整而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长镜头的拍摄,由于不会破坏事 件发生、发展中的空间与时间的连贯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时空真实感.场记场记是影片拍摄阶段的一项工作内容,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主要任务是将现 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音响 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装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详细、精确地记入场记单由于一部 影片是分割成若干场景和数百个镜头进行拍摄的,拍摄时不能按镜头顺序进行,因此,场记 所作的记录有助于影片各镜头之间的衔接,为导演的继续拍摄以及补拍、剪辑、配音、洗印 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影片完成后,这些记录还可供制作完成台本之用。
出画入画出画入画是电影艺术处理镜头结构的一种手法.镜头画面中的中心人物或运动物体离开 画面,称为出画;人物或运动物体进入画面,称为入画当一个动作贯串在两个以上的镜头中 时,为了使动作流程继续下去而不使观众感到混乱,相连镜头间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