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城建筑资源的类型.doc
6页旧城建筑资源的类型赵建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5)【摘要】从建筑与城市设计的角度考虑,实现城市的物质结构更新的重要 内容之一就是对大量旧建筑进行更新我们可以将建筑寿命看作无限长,或是一 个无限期循环存在的建筑,我们知道影响建筑寿命周期的两大因素是建筑的物质 寿命和功能寿命,当建筑功能寿命截至后,我们可以通过改造,结合新的需要, 构建新的功能使之继续使用;当物质寿命截至后,我们也可以通过新建来补充建 筑的物质组成,使原有功能继续发挥作用关键词】旧建筑资源;建筑空间;建筑资源;基础环境通过对大量现存建筑的调查,我们总结出九类与旧建筑紧密相关的建筑要素, 也就是我们需要对旧建筑更新进行评价的资源基础它们包括建筑的结构、空间、 材料、色彩、设备、构件、历史文化、风格、环境九类这九类资源理论上可以 分为显形资源和隐形资源两种类型,顾名思义显形资源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显而 易见得资源,这类资源可以通过视觉观察、测量计算使之直接量化,也是建筑资 源评价的主体1.建筑结构建筑的结构形成了建筑的整体框架,肓接对功能的更新产牛影 响,按一般规范建筑结构分为砖石结构、砖木结构、木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 构等,针对旧建筑更新再利用,其结构资源主要体现在三种类型上,即砖结构、 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因为这三种结构具有典型代表性和普遍性,现实中大部分旧建筑改造对象是 基于这三种结构形式的木结构多存在于中国古代建筑中,属于历史文物保护范 畴,需要专业技术作为保证,不属于我们所研究的普通城市旧建筑砖结构建筑 是目前旧建筑中数量较多的一类,由于粘土砖的牛产要消耗大量的粘土,对紧缺 的土地资源造成威胁,近些年国家建设部以颁布有关法规禁止建设中大量使用实 心砖,由空心砖和混凝土砌块等材料代替但在旧的普通砖混建筑中承重结构基 本为实心砖在更新改造中由实心砖构成部分结构将被隔热、隔声效果好的轻质 环保材料所取代混凝土结构在改造中基本得到完全保留,从混凝土结构本身的 特点来看,这类结构本身具有整体性,通过整体系统传递荷载力,局部的破坏有 时会影响到整体结构的安全可靠性,2.建筑空间空间资源是建筑资源的重要组 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再利用性,I口建筑空间资源可分为三类:独立空间资源、常 规空间资源、外部空间资源独立空间存在与体育建筑,工业建筑,以及普通民用建筑的组成局部从尺 度考察,这类空间为I口建筑改造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不仅体现在新功能的适应 程度,也体现在活跃建筑内部气氛上在改造中,独立空间包括两种形式,即整 体建筑由单独的一个大空间组成(体育馆、厂房),以及独立空间附属于建筑, 作为一部分存在。
常规空间是最为普遍的建筑内部组织结构形式,空间长、宽、 高一般与人体尺度接近变更后功能适合分散活动为主的,如办公、居住等建 筑的外部空间也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与城市环境联系的纽带,同时恰 当的改造也可使外部空间转变为内部空间,空间是建筑更新再利用的重点和亮点, 以前设计的建筑往往考虑实用多于美观,沉闷的空间布局并不适应现代建筑对内 部环境的要求,再利用除满足功能寿命的延续作用外,应通过改造使【口建筑内部 空间活跃起来从许多成功的改造实例可以看岀丰富的空间为I 口建筑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使I 口建筑比更新前更具吸引力3. 建筑材料这里的材料资源主要指建筑表面装饰材料,以区别于钢筋、混 凝土、木材等结构材料,建筑材料资源在建筑整个生涯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元素, 之所以称之为“活跃”是因为抛开建筑更新再利用不谈,建筑本身在运营的过程 中往往要进行周期性的装修改造,一般情况下新装修经过少则3年多则5年就 会显岀陈I 口的样子影响使用,这在一些诸如饭店、宾馆、商场建筑中表现很突出, 陈I 口的室内装修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所以这类建筑在最初的建造时周期性的装 修通常也会作为开发商最初投资中考虑的因素之一。
装饰材料分为可冋收使用与不可冋收使用两类,可冋收材料在拆除后仍【口可 以发挥材料原有功能,通过折价处理可以在合适的地方继续使用,不可冋收的材 料通过改造继续发挥原有功能的可能性不大,但从经济和环保角度考虑,一个成 功的再利用项目应该实现建筑材料的重复使用,通过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来 减少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所以对这类拆除废物进行分类后可作为二次原材 料通过再加工实现再利用4. 建筑设备建筑设备在原有建筑的造价中占有相当得比重,等级不同的建 筑区别较大建筑设备部分主要指建筑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暖通系统、以及 支持这些系统正常运转的机器设备I口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通 过改造使建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和无害的室内空间,在新的运营过程中使能源 和资源消耗最小化,形成建筑寿命周期内的质量、功能、性能和环保的协调统一 状态建筑设备的改造在这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新的功能要求,般情况 下建筑设备投资往往占到改造投资的40%以上,因为建筑设备是与建筑功能和使 用标准紧紧联系的,更新再利用后功能和标准往往变化较大,同时原有设备系统 经历数年运转已经老化,基本不能够继续使用但设备资源的再利用是将生态环 境的良性发展作为基本目的,诸如管线等设备系统其制造材料大都可以冋收作为 再生产原材料,因此通过分类、整理、回收的设备资源是【口建筑中可以看得见的 物质财富。
5. 建筑构件建筑构件多指在改造过程中所拆除的I口的门、窗、栏杆、建筑 构造等在建筑的节能化改造过程中,建筑构件一般属于被拆除之列但对于一些特殊建 筑,其门窗的样式代表着建筑文化与特色,不能够简单的作为普通构件对待对 这类建筑来讲“整【口如故”显得重要一些,在功能置换的同时,要考虑建筑历史 文化层的延续性,其至可以通过新与【口的呼应来强调这种延续,使门窗构件作为 建筑的永久符号存在于建筑之中或者对有特殊价值(技术、纹样)的门窗完整 保存,经过翻新工艺处理后用于建筑装修对于普通的建筑构件在拆除后可以用作其它用途在德国,森林覆盖率达到 国土总面积的30%,每年木材产量是2000万立方米,应该说德国具有足够的森 林储备来满足木材的需求但政府却通过法律的形式要求对【口木材进行循环利用6. 建筑色彩建筑色彩影响着整个城市的风貌,在我国古代建筑色彩在营建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显示出建筑等级,为阶级、宗教统治服务今天,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建设中,通过色彩体现城市风貌显得十分有限, 这并不是发展的滞后,而是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建筑的形式,而忽略了色 彩这个重要的元素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是:要么城市色彩千篇一律,要么色彩缺乏统一而杂乱 无章,独善其身,对环境照顾不周。
此外,我们还应欣喜的看到随着建筑材料的 发展,各种色彩和质感的材料应有尽有,为建筑色彩的营造提供出更为广阔的空 间色彩其实是建筑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可利用资源,相对与显形资源,色彩 抽象的表示出建筑的功能、用途,适宜的色彩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对建 筑本身使用效率的一种促进色彩资源根据建筑更新的需要分为两类,对于历史 文化性较强的建筑,本身改造要求“整1 口如故”,建筑色彩需要得到延续和恢复, 以突出建筑历史文化特点而对于大多数普通建筑,往往可以通过新的色彩融入 新的功能而促进建筑的更新再利用7 •建筑历史文化在我国城市与建筑更新过程中存在的最人问题就是公式化、 教条化的搬用国内外的现成模式由于我国南北纬度相差很大,受气候、地形、 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原来城市的发展因地制宜,极富地方特色但在这些年 的大拆大建中这种特色逐渐消失了,纵观其原因有三:由于地区交往的存在,由 于交往所带来的建筑文化选择性,三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这三点中科学进 步是最终的原因,过去我们的建筑强调就地取材,以经济实用为设计的出发点, 追求地方特色,这当然有助于地方建筑文化个性的增强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地域交往的增进,人们能选择更好的方式来建造房子,而不囿于就地取材,例 如许多研究人员在研究陕北地区的窑洞建筑,甚至开发出更为适宜居住的新窑洞 样式,但在延安,我们接到的多数设计任务是如许多城市一样的多层住宅楼和商 业建筑,这不难看出普通使用者对建筑的期望已经跨越了地域的界限,将实用与 新的生活方式作为第一位选择。
其次,信息为建筑的民族性与地方性带来众多的 新的特点,将民族和地域文化纳入到广义的文化范畴之中由于信息交流的递增, 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是导致建筑走向趋同的原因之一虽然 地域的差异在逐渐减小,但建筑流派的区别逐渐明显起来,人们在同i座城市欣 赏各种风格的建筑成为可能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是形成城市风格的重要元素之一,并U与建筑的文化 历史息息相关建筑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每一个不同的历史吋期都有相 应的建筑风格体现例如在欧洲,城市在中世纪以后就先后出现过哥特风格、伊 斯兰风格、文艺复兴吋的古罗马穹顶、巴洛克式、洛可可等风格到了工业革命 以后,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岀现了古典复兴建筑、钢铁吋代建筑、以及后来很长一 段吋期的“国际式”等等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就象i条项链i样将城 市的历史文化发展串了起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建筑也从以木结构为主的 古代建筑跳跃发展到了现代建筑形式在一些受西方影响明显的大城市先后出现 了 “苏联式”,“欧式”以及称之为“中国固有形式”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这些风格的建筑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在一些城 市大兴土木的建设浪潮当中,有的城市在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甚至根本不考 虑I口建筑特色的不可取代性,只是当作拆迁改造的对象随意处置,而那些迅速崛 起的风格近似的新建筑,使城市变得千篇一律,以至于无论你走到那一座城市, 都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类同感,让人失去地域的概念。
9.建筑环境“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 义的空间许多有魅力的城市不仅是因为它们拥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还在于它 们拥有许多吸引人的外部空间在城市复兴运动中社会学家将建筑、环境与人联系起来,他们提出城市在功 能上应是错综的,城市要能够吸引不同层次的人,并且为它们提供各自的活动空 间和场所此外人们还需要有积极意义的社会交往,因而“城市设计一个值得注 意的方面是增加建筑与街道间的中间地带空间”,这些公共的或是半公共的将丰 富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行为活动提供场所因此在【口建筑的更新再利用过程中, 通过外部环境的塑造增加I 口建筑的利用效率与存在地位显的极为重要与I 口建筑 相关联的外部环境资源分为两类:第一类指有形的外部物质环境,如空地、老树、 水池、烟囱等通常旧建筑及周边范围呈现出低容积率,低密度的特点,改造形 式无非是拆建、改建、扩建三种,i般情况下通过集约改造后的建筑外部空间将 与建筑联系更为紧密,为了烘托建筑外部物质环境更为开发者重视,外部物质环 境成为新建筑的一个部分而非仅仅衬托第二类是建筑周边的无形的环境资源, 如商业的氛围、生产状况、居住人群面貌等等、者类环境资源的利用是双向的, 它既能间接影响更新的实施,如短期可能会影响到居住者的利益而成为更新阻碍。
但它往往也会成为建筑新功能选择的条件,如【口厂区的i栋临街厂房被改造成一 座服务与相邻住宅区的超市等等第二类环境资源是我们在更新改造前期考察的 重点对象,考察的目的在于对症下药,寻找到适宜的改造切入点,使改造变得更 为有意义,而非“空中楼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