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新闻传播史_张昆_第七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ppt
43页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新闻传播1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第一节、一战时期的新闻宣传第二节、战争准备:法西斯对新闻媒介的控制第三节、同盟国的新闻政策第四节、战时轴心国的新闻宣传第五节、同盟国的新闻宣传2第一节、一战时期的新闻宣传一、交战国的新闻管制二、交战国的战争宣传3一战时东线地区绞刑4日德兰海战56续上对付飞机一战中的印度士兵7纽约时报报道一战停战8一、交战国的新闻管制n这次大战不同于以往历次战争的显著特点 ,就在于它不仅是交战双方军事力量的较 量,而且是双方政治、经济、宣传力量的 全面较量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同 时为了瓦解敌军斗志,各交战国纷纷控制 并利用新闻媒体,在另一条战线上展开了 攻势 9n各国控制新闻媒介的关键措施,便是实施 新闻检查 新闻检查各国情况: 沙俄 :执行得最彻底 英国:新闻检查的内容和要求逐渐明确下来 德国:建立新闻检查制度,该项工作由直接隶 属于德军司令部的“作战新闻局”负责实 施的 日本:新闻检查亦由军方进行,随军记者的 报道迟缓,电报等通讯工具被限制使用10n法国:新闻检查局是根据戒严状态设立起来的, 并直接隶属于法国陆军部n美国 :刚一宣战,就由公共新闻委员会制订了一 套自动的新闻检查制度,报纸的主编必须遵守这 些规定,不登有利于敌人的消息。
1917年6月15日,美国颁布了惩治间谍法 1917年10月,国会制定了通敌法案,授权对所有 的海外通讯进行检查 1918年,国会又通过了取缔煽动法,将前年的惩 治间谍法加以修正和扩大 这些控制措施,是美国建国以来给予新闻媒介最 严厉的制约 11二、交战国的宣传战▲ 英国成功的宣传战: 一、 传单宣传战:斯温顿中校的发明:传单坦克 1918年2月,英国政府成立对敌宣传部(克 尔之家),任命著名报人北岩勋爵为总监 ;同时将外交部新闻局升格为新闻部,由 另一位报人比弗布鲁克勋爵任大臣12二、进行破坏德国形象的宣传 尸体榨油厂的 故事三、英国战时宣传的特点 谋略派13▲ 其它国家的宣传战◎ 德国:其对敌宣传组织比 英国、法国等国还 要完善、系统但 是由于德国军队传 统意识特强,特别 轻视宣传工作,所 以未能进行有效的 对敌宣传 但也有成功案例14◎ 法国:n宣战不久,便利用飞机空投传单初期, 法国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状态,德军势如破 竹、长驱直入,法国几乎没有报道胜利的 机会,故而尽搞些“瞎扯宣传”,直到玛 恩会战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后,法国的宣传 才有了点生气n但法国的对外宣传材料主要是来自外国人 的作品,法国人的宣传炸弹,并非本国所 生产,这是法国战时宣传的一个重要特色 。
15◎ 美国: 参战虽然很迟,但在宣传上颇为主动、积极 “公共新闻委员会”的宣传 美国战时宣传的特点就是真实、客观地报道 ,有人认为美国的宣传家应该算作报道派 16小结: 1、1917年以前,战时宣传作为甚少,真正 的战时宣传在战争后期才开始出现 2、协约国的宣传效果被夸大; 3、就组织形式而言,战时宣传机构可分为 三类:美国式:宣传乃至新闻督导权由一 人执掌,以免重复、矛盾之弊;英国式: 对敌、对中立国、对国内宣传分工合作; 德国式:政府各部分别设立宣传班底引自展江:《战时新闻传播诸论》17第二节、战争准备:法西斯对新闻媒介的控制n德国纳粹对新闻媒介的控制n墨索里尼的控制措施n日本军部对新闻媒介的控制n广播统治与同盟会的成立18第三节 同盟国的新闻政策n英国严厉的新闻检查措施n法国维西政府对报刊的管制n中国国民政府的新闻政策n前苏联的新闻政策n美国的新闻检查与对媒介的积极利用19轴心国阵营对新闻媒介 的控制: 德国:纳粹 意大利:墨索里尼 日本政府同盟国阵营的新闻政策 : 英国 法国 美国中国国民政府 前苏联 战时轴心国的新闻宣传 德国纳粹的新闻宣传 日本的战争宣传 意大利的战时宣传 同盟国的新闻宣传 英国战时新闻宣传 法国战时新闻传播 前苏联战时新闻宣传 战时美国新闻宣传 20(一)英国1、二战爆发后,英国政府重新恢复宣传部, 发表新闻。
同时对邮电通讯和新闻传播实 行检查,在当时的同盟诸国中是最为严密 的 2、从绥靖到鼓舞斗志 3、以对外宣传为重点 4、宣传手法老练黑色宣传21(二)法国n战前,法国新闻界同英国一样,绥靖主义 占上风 n在德军占领的北部地区,报刊实际上接受 占领军当局的统制和指导南部维希政府 控制区域的新闻事业则屈服于政府的高压 政策,报道内容离群众的需求相去甚远甚 至背道而驰n在这种情况下,地下报刊在法国各地流传 ,对法国的抵抗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2223(三)美国1、 官方的新闻检宣传活动起步晚1941年12月政府成立了新闻检查局罗斯福总 统于1942年6月下令建立战时新闻局, 242、报纸和广播的出色报道:在战争报道上最有成效的报纸主要有《纽约时 报》、《芝加哥每日新闻》、《纽约先驱论坛报 》、《巴尔的摩太阳报》及《时代》周刊25广播电台:更为出色爱德华·R·默罗《这里是伦敦》诺曼底登陆战 当时,美国广播公司的乔治·希克斯冒着密集的 炮火从一艘登陆舰上,向国内听众生动地报道了 盟军登陆的壮烈场面诺曼底登陆战场面263、对外宣传方面:美国除了利用“美国之音”进行公开的宣 传外,还开创了宣传战历史上“灰色宣传 ”的典型。
27(四)中国 新闻政策283、 国民党政府还采取了收买、强占、查封 报刊,监视、监禁、暗杀报人,查封报馆 ,限制报刊发行,秘密扣留办刊,统制出 版物资等,来加强对新闻舆论的控制29(五)前苏联n卫国战争期间,前苏联政府一方面坚持并 强化了自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新闻检查 制度,同时于战争爆发的第三天便成立了 前苏联情报局,每天用通报的形式向国内 外新闻传媒提供战事信息从1941年6月25 日起,几乎所有的前苏联报刊都开始刊登 该局的战争通报 3031前苏联二战时期的游击战士32第四节、战时轴心国的新闻宣传☆战前:纳粹对德国新闻媒介的控制希特勒执政后,在短短几年期间,纳粹党便 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新闻传播的具体措施:其一,查封民主力量的报纸,建立法西斯垄 断报业 33其二,建立法西斯新闻 统制机构 其三,制订“编辑人法” ,限制从业人员资格 在纳粹对犹太人 的迫害达到极致 时,调查者们在 测量一个老人的 鼻子尺寸,以便 与标准量化指标 对比后,确定他 是否一个犹太人 或者有那么一点 犹太人血统 34纳粹德国的战争宣传1、把挑起战争的责任推到对手身上,从而 塑造正义和自卫的形象, 2、与此同时,纳粹分子还利用无线电广 播展开了针对同盟国的宣传战。
353、前线报道队伍军事化二战中的PK连( 德语Propaganda Kompanie 的缩写) 其任务首先是鼓舞国内公众和所 在部队的士气,其次是对敌军和居民展开 宣传36意大利战前:墨索里尼对新闻传播的控制报人出身的墨索里尼采取措施, 控制新闻传播,限制言论自由 其主要措施有: 其一,实行一区一报制 其二,制订《新闻记者登记法》 其三,向新闻界直接发布宣传指示 其四,禁止刊登犯罪及社会新闻 最后,实行新闻检查37秘密地下报刊成为组织各种抵抗活动的中心 ,最有影响的是《团结报》 38n总的说来,在宣传战方面,缺乏一以贯之 的宣传方略和强有力的领导人物,战时宣 传意大利政府远不如德国、日本、英国那 样娴熟、老练,也没有它们那样成功二 战”期间,军队既没有宣传指导机构,又没 有新闻宣传媒介,这在各大国中是绝无仅 有的 39日本战前:日本政府对新闻媒介的控制 其一,建立新闻统制机构 其二,制订统制法令 其三,广播统制与同盟通讯社的成立 其四,报业的整顿合并 40n战时宣传 1、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的色彩9·18事变之后日本广播协会就开办了由军人广播 的节目内阁情报局由军人各居要职;太平洋战 争开始后,战况一律由日军大本营公布。
军以上 部队均设有报道部2、日本新闻界内部也实行战争动员,主动配 合政府及军部的行动,服从它们的统制战地记者 征调报道班员制 3、虚假报道41第五节、同盟国的新闻宣传n英国BBC的特殊作用和秘密电台的广泛使用n法国报纸的悲观主义色彩,各地地下报刊 的流行,戴高乐对传播媒介的娴熟利用n前苏联的战时宣传n美国的战时宣传42前苏联的战时新闻宣传 战时前苏联的新闻事业有三个特点 一是民间报刊事业规模的萎缩; 二是军事报刊的扩张;► 到卫国战争结束时全国共有821种军事报刊, 发行量超过300万份►充实军事记者队伍,加强军事报道►全力进行抗击侵略、保卫祖国的宣传鼓动 三是对外广播事业的迅猛发展 四、战时报道的客观性值得质疑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