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海上丝绸.docx
4页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变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多种历史时段划分方法,比如有依附于政治史断代的划 分,认为秦汉形成、三国至隋唐发展、宋元繁荣、明清转型;还有航海发展角度 的划分,以 15 世纪地理大发现为断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时段是局部航海 后一个时段是全球性航海至于丝路的走向,则分为从中国山东半岛出发往朝、 日的东路,和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南海,过马六甲海峡、越印度洋沿线 到非洲、欧洲的西线一、唐以前的海上丝绸之路一般认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肇始于西汉武 帝时期《汉书•地理志》提及从日南(今越南)、中国的广东徐闻、广西合浦, 走五个月到都元国(今苏门答腊),穿过马六甲海峡后,到达邑卢没国(今缅甸 地区),然后继续沿岸航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黄支国南行到达已程不国 (今斯里兰卡)武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记载到此为止,但显而易见,这段路程 只是海上丝绸之路西段的一部分海丝西段整体通畅是在东汉桓帝时期,《后汉 书•西域志》载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从越南来献宝大秦是古 代中国人对古罗马的称谓,大秦人民一直很喜欢中国丝绸,但在很长一段时间, 中西海上的通道一直由安息帝国(今伊朗地区)把持,所以大秦跟安息征战不断 终于在 165 年占领了安息与波斯湾之间的两个重要城市,从而占据了有利位置。
第二年,大秦遣使访华,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正式凿通海上丝绸之路自汉代凿通后,中国的特色货物源源不断输出海外,主要有丝 绸、瓷器和茶叶等丝绸及生丝虽然出口很多,但由于丝绸比较难保存,而且比 较珍贵,即便破损也会用于缝补装饰其他物品,所以很少有丝绸实物留存除了 丝绸,瓷器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大宗,最初外国人从中国进口的瓷器都是中 国本土使用的瓷器,但外国人逐渐开始让中国人在瓷器上添加本国文化要素进行 烧制,于是就有了洋溢异域色彩的外销瓷器除此之外,茶叶也中国的重要海贸 商品古今用茶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下国人喝散茶冲泡的茶水,但中国 古代人则吃茶汤,即把茶磨碎,然后用热水搅匀冲服,类似于现在的抹茶中国 古代茶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这是茶文化海外传播的生动案例国外的东西也顺海路而来,比较传统的输入物有珠宝、琉璃等装饰物品和香 料这些都是有形的传入物代表,另外还有宗教等无形的传入物佛教从汉代自海路传入之后一直延续至今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在适应中国 本土需求,出现一些变化,比如菩萨形象最初是男性形象,但传入中国后,由于 他的慈悲形象与女性接近,因此他的角色慢慢往女性化方面转化,出现了送子观 音这样一个完全女性化的形象。
另外还有摩尼教,也叫明教摩尼教在宋元时期 很是繁荣了一阶段,但明建立之后不为统治者认可,慢慢被边缘化,以至今天我 们生活中已经感受不到它的气息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虽然经历之后三国两晋的动荡时局,但依然保持了 发展态势西晋时期,传入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物种,这就是茉莉花茉莉花并不 是中国本土物种,而是西晋时期靠海路从阿拉伯地区传来,当时人称之为“耶悉 米”,来自阿拉伯语 jasmine 的音译茉莉花传入后慢慢本土化,与衍化出很多 的派生文化,比如著名的民歌茉莉花茉莉花是安徽凤阳地区花鼓剧中一个爱情 剧的序幕乐曲,后来慢慢从花鼓剧中分离,词曲也发生变化,并随着花鼓艺人四 处卖艺而传播,于明清时期传唱大江南北19 世纪初,茉莉花这首歌传入英国, 由于当时清朝没有国歌,到 19 世纪末的时候,外国人以为这就是中国国歌一 直到今天,这首歌在国外的存在感依然很强二、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唐代时期海丝西段拓展到了非洲东海岸,水密隔舱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帆船 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新港口如广州、扬州也不断崛起,水下考古也印证了当时 海丝的繁盛,比如上世纪末在印尼勿里洞岛发现的黑石号,有力佐证了海上盛况黑石号是一艘唐代沉船,是 20 世纪末一个德国水泥厂老板沃特法在印尼勿 里洞岛的黑色岩石附近发现的。
从缝制工艺来看,黑石号是一艘阿拉伯船只经 过打捞,黑石号出水 67000 多件唐代瓷器、金银器、玻璃制品、铜镜及银锭等其中瓷器占 98%以上,在这些瓷器中,有 56000万余件是长沙窑产品根据一件 长沙窑瓷器上“宝历二年(826)”的铭文,推测该沉船属晚唐时期另有 200 余件越窑青瓷、300 余件邢窑白瓷、3 件巩县窑青花瓷、近 200 件白釉绿彩瓷器 以及一些广东窑系的产品等船中有 3 件巩县窑青花瓷关于青花瓷的起源,有明代、元代等不同说法 后来陆续在唐代地层或遗址中发现青花碎片,但限于文物不完整且并未成批量发 现,因为学界不能定论唐代已有青花瓷而“黑石号”沉船上的青花瓷盘与大量 无可争议的中晚唐瓷器同处于一艘船上,则证实了唐代已经用钴料作釉下彩烧制 青花瓷,而且当时已经输出海外另外,黑石号上发现有 200 件白釉绿彩瓷器,其中有两件非常特别,一件是 “盈”字款的白釉绿彩碗,一个是“进奉”款白釉绿彩盘,属皇室用瓷一般认 为,这种皇室用瓷多为官窑定制,如有残次件需就地销毁但黑石号上这两件瓷 器表明,其他窑口也可烧制皇室用瓷,且可在民间和市场流转,可见唐代并未对 瓷器使用严加管制三、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唐“安史之乱”以后,由于陆上“丝绸之路”阻塞,加上经济重心南移, “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海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趋 于鼎盛宋元时期航海业的繁荣,有赖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其中最具革命性的代表之 一就是航海罗盘的应用于航海航海罗盘脱胎于风水先生的堪舆罗盘,由栻盘和 指南针组成航海罗盘强调实用性,所以剔除了堪舆罗盘繁复的风水卦象要素, 仅保留了一圈指示方向的 24 位符号在航海罗盘的指引下,海上航行也不再局 限于沿岸,而是可以适当放洋大海,人类的航行范围得以扩大;于此同时,航线 也相对固定下来,航行时可以在罗盘指引下,走相对安全便捷的路线,使航行在 一定程度上可控至明清时期,海上盛况的极致体现莫过于著名的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途 中所用的一项来自阿拉伯地区的航海技术,就是过洋牵星术过洋牵星术是阿拉 伯人使用的一种导航方法,简言之就是利用天上的晨星(主要是北斗七星)跟船 只的夹角来推算船只的位置以及航行方向,该方法主要是用于印度洋地区的导航 并在《郑和航海图》中留下了曾经使用的痕迹四、结语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福利,如番茄、向日葵等与我们的日 常生活密切相关,番薯、玉米等则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相关,也与明清时期人口大 爆炸直接联系的这些东西在最初给国人带来新鲜观感,如今则内化成为我们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可以知道,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与世界紧紧 联系起来,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外人民的友谊,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 涵,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只有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 步参考文献:刘璐璐:《“过洋牵星术”用于印度洋考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 年第 1 期孙亦悦:《泛论观音菩萨在中国的本土化——以观音菩萨性别变化为例》, 《国画家》2016 年第 5 期齐东方:《“黑石号”沉船出水器物杂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 年第3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