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湖南苏仙岭的导游词范文.docx

30页
  • 卖家[上传人]:1768****007
  • 文档编号:237404100
  • 上传时间:2022-01-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93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湖南苏仙岭的导游词范文   苏仙岭因苏仙奇妙、漂亮的传闻而驰名海内外,岭上有白鹿洞、升仙石、望母松等“仙”迹,自然山水风光久负盛名由秦少游作词、苏东坡作跋、米芾书写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被转刻在苏仙岭的岩壁上,史称“三绝碑”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湖南苏仙岭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湖南苏仙岭的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挚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这山虽然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并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座古朴的院落啊就是历史上赫赫出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原本呢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但是因为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当年被贬官流放至此的秦观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郴州旅舍也从今声名鹊起但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呢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湖南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三绝碑三绝碑指的三绝分别是:秦观的词、苏轼的跋和米芾的字。

      苏轼酷爱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将这首词的最终两句“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秦观去世后,苏轼非常哀思,在扇面秦观词的后面,写下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后来,闻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在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他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旁边的这块岩壁上,形成了52厘米长、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三绝碑有着很高的知名度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沙接见湖南省委和各地市领导时,曾经特地提起过这块石碑,并且饶有兴致地当场背诵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为了纪念秦观这位闻名的文学家,在三绝碑亭的左边树了这尊秦观的铜像中国女排的队员们每次到郴州集训时都会到此闲逛,陶冶性情   徐霞客当年登临苏仙岭时最终拜谒的一处胜境,就是大家眼前的苏仙观苏仙观是祭祀苏仙的道观,它始建于西汉年间,后来遭到火焚到了唐朝开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诏修葺苏仙观,以后宋、明、清都曾加以修理,才形成今日的规模。

      大家看到苏仙观呈南北朝向,长82、2米,宽41、5米,总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整个苏仙观呈现出宋代道观风格,正殿高于厢房,为大屋顶、四角飞檐、犀头粉墙、小青瓦、回纹窗,两厢为双层楼房在正殿门前,大家可以看到门额上有“敕封苏仙昭德真君”八字汉白玉盘龙御碑,这是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御书的,至今保存相当完好   在苏仙观的后面,还有这间“屈将室”1936年,闻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其次次合作的基础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将张学良将军囚禁终身1938年春,张学良将军就被囚禁于这间房间里在这里,少帅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表达了他忧愤的心情解放后,人们将幽禁张学良将军的这间厢房开拓为爱国主义教化基地,陈设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厢房也被称为“屈将室”,现在让我们在这间屈将室一起来缅怀当年将军经验的峥嵘岁月吧我们的参观就到这儿了,感谢大家!   湖南苏仙岭的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挚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闻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   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

      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多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闻名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天下闻名   郴州旅游区共有巡游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挚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桥的对面,大家可以望见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就是在历史上赫赫出名的“郴州旅舍”。

      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因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并以此为题作词一首而声名鹊起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披宿这座客栈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看着窗外暮色朦胧,冷月铺霜,身在陋舍,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内设三墙门楼,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门楼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个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展览室的门额“淮海遗芳”由秦观第33代子孙、秦学会副会长、扬州高校教授秦子卿撰写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旁边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

      这一段经验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奇妙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觉顺水漂来一根非常美丽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新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觉自己稀里糊涂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无稽之谈,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确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异地发觉,孩子安稳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惜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知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苏’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

        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非常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慧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今,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最终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难,所以直到今日,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旧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非常哀思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终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闻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旁边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三绝碑有很高的知名度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沙接见湖南省委和各地市领导时,曾经特地提起过这块石碑,并且饶有兴致地当场背诵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褛台,月为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鸿声里斜阳暮。

      绎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戍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963年,时任中共中南局书记的陶铸来郴州视察时看了这块三绝碑后,挥笔题道:   “惑其遭受之不幸,因盍知生于社会主义时期之有幸,反其意而作一阌,以资读词孝作今昔之对比,而努力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罩滴田畴,绿漫溪渡,拗匕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颂出花千树桥跃飞虹,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现在嵌在护碑亭右侧墙上的就是陶铸的手迹大家不妨将这两首词对比看一下,细细体会其中的意境   为了纪念秦观这位闻名的文学家,在三绝碑亭的左边树了一尊秦观的铜像中圄女排的队员们每次到郴州集训时都会到此闲逛,陶冶性情胡耀邦、李鹏、乔石、宋任穷、唐天际、邓力群、杨得志、胡绳等党和囝家领导人也曾到此阅读过   过“初登仙境”亭,沿着石阶向上,可到景星观景星观位于苏仙岭半山腰,又名云中观,始建于唐,是唐代闻名道士廖正法修炼的地方景星观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民居式结构,分为上下两厅、四间子屋、两间厢房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郴州时曾经登山探望廖道士,并为他写下了书序大家在中厅看到这块汉白玉碑刻,就是《唐韩愈送廖道士序》。

        通过“蓬莱在望”亭,大家立刻就可苡颔略到苏仙飞升的境界子大家有没有发觉,路边的松树都只有ˉ边枝丫!而且全部是向西倾斜的?传闻苏仙得道飞升之后,因为思念母亲,常常从仙界驾临到苏仙岭的山顶,向西远眺郴州城里的故居,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群松为苏仙的孝心所感动,一齐探身向西,于是便形成了眼前的这些“望母松”这就是“古郴州八景”之首的“苏岭云松” 眼前这块向前伸出的石头就是升仙石,又叫跨鹤台在旁边这块突兀而立的3米多高的石壁上刻有“跨鹤台”三个大字,下面的“升仙石”三字是元朝郴州’总管、朝鲜人完者秃在元朝泰定三年即公元1326年所书的传闻苏仙在得到天帝升天诏前在这里同另一位神仙——王仙下棋接引上天的白鹤来时,苏仙一时匆忙,一脚踩在石头上,险些跌下来,从今这里便留下了一个脚印 后人在升仙石旁边建有一座“飞升亭”1934年,国画名家王震依据苏仙飞升的故事画了一幅《苏仙跨鹤图》,刻在亭子里的青石碑上碑高167厘米,宽78厘米,厚125厘米画旁边还有一首七绝: “流芳橘井咏苏仙,未肯飘然绝俗缘闻说当年应召去,一天白鹤舞翩翩在诗中所说的“橘井 ”有一个典故,据说苏仙在飞升前预知郴州会爆发一场瘟疫,于是告知母亲在发生瘟疫后,用屋前井里的水和屋旁树上的橘叶熬汤治疔。

      后来苏仙徐霞客当年登临苏仙岭时最终拜谒的一处胜境,就是前面的苏仙观苏仙观是祭祀苏仙的道观,始建于西汉年间,后遭火焚唐朝开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诏修葺苏仙观,以后宋、明、清都曾加以修理,才形成今日的规模苏仙观南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