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下册课本笔记资料.doc
16页第 1 页 共 17 页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册笔记资料第一单元第一课 藤野先生一、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第二部分:在仙台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二、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治学严谨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热情诚恳,教学认真关心实习——正直热诚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三、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四、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五、1.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2.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3.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4.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辛,怒其不争5.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6.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7.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8.所以……当然……:用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9.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10.……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伟大。
六、注释:1.选自《朝花夕拾》 2.烂熳(man):即烂漫 3.富士山:日本第一高峰,日本人奉为“圣山”4.油光可鉴: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5.兼以:加以 6.斗乱:飞腾杂乱斗通“抖” 7.芦荟(hui) 8.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9.模糊:指马虎、不讲究 10.落第:考试不及格 11.《新约》:基督教圣经《新约全书》的简称,记载耶稣和他的门徒的言行 12.托尔斯泰: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著名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 13.不逊(xun):无礼逊,谦逊 14.匿(ni)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15.犹言:如同说 16.诘(jie)责:质问并责备 17.托辞:借口 18.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19.适值:正好遇到 20.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第二课 我的母亲 胡适一、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赞美了母亲优秀的品格二、本文分层:(1-4) 我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5-12)母亲对我的管教第 2 页 共 17 页(13) 母亲对我的影响三、第二部分:对我学习上的督促 严厉的管教方法 犯错的严厉惩罚 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1 ○ 2 ○ 3 ○ 4除夕打发债主 与嫂子们的相处,及如何处理她们的矛盾 母亲受到人格侮辱的反应○ 5 ○ 6 ○ 7四、前三段内容并非闲笔,既为下文写母亲做了铺垫,又与文末相呼应。
五、母亲为人:仁慈温和,严父慈母,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很有刚气教子:严格“与嫂子们的相处”:写了母亲的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仅写了言传,更写了身教六、如果……如果……如果……:用假设表现自己已经具备的美德,表现了他不溢美,不自夸的品质,也符合自传的语言特点不能不:双重否定来肯定“打了一点底子” ,既表明态度,又不是很绝对七、注释:1.选自《胡适自传》 胡适(1891-1962) ,字适之,原名胡洪骍,安徽绩溪人,学者著有《尝试集》 《胡适文存》 2.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3.翳(yì) 4.凡:总共第三课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七月诗派)爸爸对我的关心,同学之间的友谊一、人生道路上的第一课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上学的乐趣二、快乐和梦幻: 1.跟小动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间的默契和情趣)2.跟父亲相处(父子之情)3.同学朋友之情三、父亲摸摸我头上的“马鬃”: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听到儿子取得好成绩的欣慰父亲深深叹着气:一方面对儿子的做法表示赞同,也为乔元贞家的贫困表示同情四、人不能忘本:双关,字面意思指书本,更是指人生成长过程中最有价值、最基础最初的东西。
五、人物:“我” 、父亲、祖母、乔元贞、冯百成、 “狗”六、作者写“第一本书”的态度:崇敬,珍爱七、父亲:知书识理,关心孩子的学业,温和善良,理解孩子,乐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八、注解:1 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第四课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一、本文结构:(1-5)托翁的外貌特征(比喻和夸张联用,使得画面气韵生动,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多用抑笔)(6-9)托翁非同寻常的眼睛(高度赞美)二、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三、段落大意:1.须发特征 2.脸部轮廓结构 3.面容表情4.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5.拜访者对他的外貌表示失望6.犀利的目光 7.富有感情 8.眼睛的威力9.缺少幸福四、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有深刻的第 3 页 共 17 页洞察力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张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观察力3.眼皮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的追寻其猎物来:表现托尔斯泰用眼睛观察社会、人生、时代,并揭示其本质。
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5.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因为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黑暗、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痛苦的原因,尽自己的毕生努力去改变,但事与愿违,一生处于痛苦之中介绍眼睛: 精细深刻 进步思想广阔高远 腐朽思想比喻:眼睛(本体) 喻体:珠宝、探照灯、猎鹰、晶体、匕首、猎人目光(本体) 喻体:刚刀、手术刀、X 射线、枪弹、金刚刀、黑豹、磁铁五、注解:1.节选自《三作家》 2.髭(zī) 3.髯(rǎn) 4.鬈(quán) 5.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6.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白夜》 《罪与罚》 《白痴》 《卡拉玛佐夫兄弟》等 7.器宇:气概,风度 8.禁锢(gù):束缚,限制 9.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10.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11.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12.颔(hàn)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13.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14.锃(zèng) 15.广袤(mào)无垠:广阔无边 16. 绺(liǔ)第五课 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一、分段:(1-13)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14-21)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22-39)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个抽象事物本文表现了作者对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又愉快的生活经历二、安妮·莎莉文老师:爱海伦,有责任心,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做到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开启了海伦思维、情感、智慧,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海伦:有毅力,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好学聪明,悟性极高,情感丰富三、再塑生命: 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2.让“我”回到了自然,理解自然3.教“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她很高兴得想吻我: 1.以真情回报海伦的送花举动2.借此机会让海伦感悟、理解什么是“爱” ,唤醒海伦的爱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生动形象的比喻,艺术性地解释了爱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不仅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而且将爱的含义跟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四、注解:1.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1880-1968) ,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第 4 页 共 17 页但他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求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 年获总统自由勋章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美国:马克·吐温)2.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喜剧《威尼斯商人》等一百多首十四行诗第二单元散文诗:作家:高尔基,泰戈尔,郑振铎,屠格涅夫特点: 象征手法(托义于物)短小精悍(篇幅)抒情性强第六课 雪 鲁迅 散文诗青春的消息,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一、江南的雪(1-3):滋润美艳 冬花杂草柔美 雪罗汉的洁白明艳美丽且富有生机和活力 蜜蜂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孤独的雪北国的雪(4-6):壮美 随旋风蓬勃奋飞 死掉的雨在日光中旋转升腾 雨的精魂二、江南的雪:一方面作者惋惜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另一方面暗示如江南的雪的美好事物经不起环境严厉的打击,不能过于眷恋。
北国的雪:用了一连串动词,展现出北国的雪的奋斗和向上,决不妥协的个性,以及铺天盖地、横扫千军的气势北国的雪的环境:“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象征了当时极度黑暗和严酷的社会现实向上:指人身上向上的精神但是: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提示全文重点,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相较于优柔的江南的雪,作者更赞颂壮美的北国的雪三、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摒弃柔弱的部分,剩下坚强的部分,凝成雨的内核四、注解:1.选自《野草》鲁迅诗:天地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第七课 雷电颂一、郭沫若作品:《女神》白话诗《屈原》 《高渐离》 《棠棣之花》历史剧二、本文运用多种修辞,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三、分段1.(1-8)诗人呼唤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2.(9-13)借指斥神鬼木偶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四、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拟人、夸张、反复、比喻、排比、呼告呼告:在叙述描写所涉及的人或物时,采用直接对话呼唤的方式五、象征: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1.风雷电:象征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国家和人民第 5 页 共 17 页3.有形的及无形的剑:屈原的佩剑(陆离) ,斗争的精神,坚定的信念4.土偶木梗的群像: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5.小岛:象征一个理想的社会六、本文的艺术特色1.运用了象征手法2.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3.想象瑰丽奇特,富有浪漫主义光辉七、哭,哭有什么用?……:揭示了统治者的外强中干的怯懦本质鼓动吧,风!……毁灭呀!:表现了屈原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的邪恶力量的顽强的斗争精神,体现它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浩然正气。
八、呼唤风雷电:表达了摧毁黑暗社会的强烈希望,对光明未来的强烈追求抒情方式分为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九、注释:1.节选自《屈原》第八课 短文两篇 巴金一、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追求和向往,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黑暗、寒冷、死亡,要使民族得到解放二、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作品:长篇《家》 《春》 《秋》 (激流三部曲)《雾》 《雨》 《电》 (爱情三部曲) 中短篇《将军》 《神·鬼·人》《复仇》散文《龙·虎·狗》 《还魂草》三、注释:1.选自《巴金选集》 ,原载散文随笔集《龙·虎·狗》中,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