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05痹病文档资料.ppt
21页一、概述一、概述(一)定义(一)定义 痹证是由于风风、寒寒、、湿湿、、热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以肌肌肉肉、、筋骨、关节筋骨、关节发生 酸痛、麻木、重着、屈伸酸痛、麻木、重着、屈伸 不利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2024/8/22中医内科学1、痹证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也 “饮食居住,为其病本2、《金匮要略》称本症为“历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3、巢元方强调体虚感邪是引起痹证的主要因素《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二)源流(二)源流2024/8/22中医内科学(三)范围(三)范围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2024/8/22中医内科学二、病因病理二、病因病理•病因:内因:正气不足• 外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病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2024/8/22中医内科学风寒湿素体虚弱 乘虚入侵乘虚入侵肌肉肌肉关节关节筋脉筋脉感受外邪 素体阳盛 (或阴虚阳亢) 寒邪入里化热流流注注经经络络关关节节 经经 络络 阻阻 滞滞 气气 血血 运运 行行 不不 畅畅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停痰停痰 关节肿胀畸形关节肿胀畸形久病留瘀久病留瘀 肝肾气血亏虚肝肾气血亏虚 心痹心痹 痹 证2024/8/22中医内科学三、三、诊断及辨证治疗要点诊断及辨证治疗要点•(一)诊断要点• 1、 发病特点• 2、临床表现、体征• 3、 辅助检查2024/8/22中医内科学(二)辨证要点 1、辨虚实 2、辨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2024/8/22中医内科学特征 肢体关节疼痛 红肿灼热疼 剧烈,遇寒痛 得冷稍舒, 增,不发热。
发热 风寒湿痹风寒湿痹 风湿热痹风湿热痹舌 质淡红,苔白 质红,苔黄腻 或白腻 或黄燥 脉 缓 数 发病 缓 急 2024/8/22中医内科学白苔白苔黄苔黄苔2024/8/22中医内科学3、辨邪气偏胜 行痹-风邪-疼痛游走不定 痛痹-寒邪-痛有定处,疼痛剧烈 着痹-湿邪-肌肤不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4、辨痰瘀2024/8/22中医内科学(三)类证鉴别(三)类证鉴别• 痿 证 痹 证 •病机病机 筋脉肌肉失养 气血运行不畅临床 手足软弱无力 四肢躯体关节表现 患肢枯萎瘦削 肌肉疼痛 不痛 痛 2024/8/22中医内科学痿 证2024/8/22中医内科学(四)治疗要点(四)治疗要点•1、共同治法: 祛邪活络,缓急止痛•2、治疗方法:• 发作期:祛邪为主(祛风散寒除湿清热)• 静止期:调营卫,养气血,补肝肾2024/8/22中医内科学四、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一)风寒湿痹(一)风寒湿痹•1、行痹1、行痹•主证:游走性关节疼痛+表证•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2024/8/22中医内科学 2、痛痹2、痛痹 主证:关节疼痛,遇寒痛增+寒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2024/8/22中医内科学3、着痹3、着痹 主证:关节重着酸痛+湿阻证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2024/8/22中医内科学(二)风湿热痹(二)风湿热痹 主证:关节红肿热痛+热证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2024/8/22中医内科学(三)久痹(三)久痹 1、尪痹(痰瘀阻络)1、尪痹(痰瘀阻络)主证:关节肿大、畸形,肌肉萎缩,舌暗有瘀点,脉沉涩。
治法:补肾散寒,活血通络方药:补肾祛寒治尪尪汤 续断、补骨脂、附子、熟地、骨碎补、淫羊藿、桂枝、独活、威灵仙、白芍+桃仁、当归、乌蛇2024/8/22中医内科学2、气血亏虚2、气血亏虚 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气血亏虚证 治法: 补益气血活络,佐以舒筋 方药:气血并补荣筋汤(独活寄生汤)2024/8/22中医内科学病 案• 成××,男,28岁1年前曾患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并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医生给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一月前因水中作业,肢体关节又发生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2024/8/22中医内科学病 案• 诊断:痹证 • 辨证分型:风寒湿痹-着痹•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2024/8/22中医内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