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音乐学习者的音乐审美教育:社会化方面.docx
6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音乐学习者的音乐审美教育社会化方面 伊琳娜·阿凡娜谢耶夫娜·索洛夫佐娃 顾一凡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的社会化问题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是及其重要的问题А.С.马卡连柯非常重视这些问题关于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性论点,是由该伟大教育家的所有实践活动证实并构成现代俄罗斯社会化理论基础的一个重要观点只有积极掌握社会环境、掌握作为社会关系典范的主要团队关系体系,形成和捍卫自己对某些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立场,才能使一个人成为一个完全合格和正式的社会成员[3]但是,一个人在成长中的积极性是需要调整和修正的这样的修正是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的现代社会文化条件下的社会化进程是互相矛盾的一方面,现代社会有着特殊的活力,首先表现为新形式的社会互动(社交网络中的互动和通过其他互联网技术进行的互动),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以及其内容、形式和呈现方式另一方面,在这些动态变化的条件下,年轻一代的代表应该拥有使人道德基础、生活状况稳定存在的价值观,掌握与他人稳定互动的方法只有通过与各种文化现象的互动,才能拥有如“尽善尽美价值世界”一样的价值观А.С.马卡连柯多次强调文化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在青少年的教育活动中以游戏、接受和创造传统、使被教育者理解调解不同团体成员之间关系道德规范、遵守礼仪规则、以及有目的的对被教育者进行艺术培养的形式使青少年进入文化世界。
В.А.苏哈姆林斯基十分重视艺术对教育的意义,尤其是音乐艺术对教育的重要意义[4]自音乐艺术诞生以来,它已经发挥了社会功能声乐和乐器音乐伴随了一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一个人的早期童年没有音乐(摇篮曲)是无法想象的音乐是所有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家庭节日(生日、婚礼、各种纪念日)、民族节日和国家节日李小舒强调了音乐社交功能的这一方面[2,16页]另一方面,可以确认地说,音乐作品揭示了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和人民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因此,有许多音乐作品讲述了对祖国的爱,讲述了为了祖国所作出的壮举,这有助于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品质,比如爱国主义有一些音乐作品奠定了公共服务、对国家和他人履行责任的理念在中国,进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很受欢迎在这种音乐作品中(它不仅可以是歌曲,还可以是歌剧)呈现出理想的形象,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在其进入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向其学习除此之外,在音乐作品中揭示了家庭关系、“师生”(广义上的)关系、不同年代代表之间的关系、友谊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音乐在聆听和演奏过程中能够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有助于人們共同实现具有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的目标参考音乐作品中的各种历史事件,能够使人了解这种或那种社会现象、这种或那种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帮助人们确定他们对这种或那种事件、现象的社会态度;使得人们用某种特定的国家、社会、宗教、政治等团体进行自我认定。
应该指出的是,许多传统的民族音乐作品都有着严肃的哲学基础在中国这方面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这一学说的奠基人孔子认为,音乐最重要的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他在音乐美学中使用关于音乐的文字表达“哀而不伤,乐而不淫”阐述了“中庸”的原则在教育方面,这一原则的重点是培养表达情感的克制,包括那些由社会重大事件引起的情感和情绪在音乐中实施的“中庸”原则应该扩展到社会关系和社会中人的行为孔子认为,音乐应该使人们接受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规范,从而有助于他们和谐地融入社会关系体系按照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学说,善良和美好应当在音乐中结合起来,同时,对于有道德价值和社会重大意义的理念,音乐作品的美学形式应当只是一个有价值的“外壳”在儒家思想中,也提出了一个理想人物的形象,其生命的目的是为公共利益思想服务[1]因此,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如下:音乐艺术是个人和社会重大事件、传统、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在情感上包括年轻一代的代表;在音乐作品中揭示了社会关系的所有主要方面;在声乐和乐器音乐作品中表达的道德理想,在社会化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青少年、年轻人;聆听和表演音乐作品有助于民族身份和公民身份的形成;音乐作品揭示了具有道德价值的社会重要思想。
鉴于上述情况,可以认为,正确组织音乐美学教育有助于解决年轻一代有目的的社会化任务然而,只有当儿童、青少年、大学生熟知的音乐作品具有以下特点时才能实现这一点,首先这些作品真正具有文化和道德价值,其次这些作品符合被教育者的民族文化特征,再次这些作品对于被教育者个人而言是熟知的,需要被教育者不仅仅知道这些作品,而且要明白这些作品具有的意义目前,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大规模进程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广大人口群体的精神文化在这一方面音乐美学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中国研究人员的观点,正确的音乐美学教育不仅可以改善人的精神世界,还可以改善社会关系[2; 5]在中国,学习者有一个涵盖了教育所有层级的音乐美学教育体系已经为普通教育中学研究制定了音乐作品清单,其中包括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和古典音乐作品(比如,京剧),以及世界音乐经典作品为大学生在校园内举行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讲座这些讲座不仅具有信息性和教育性,而且还教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发现”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为青年大学生举办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音乐会,旨在创造和发展他们的审美情趣;不但在努力邀请著名表演家参加这样的音乐会,而且也在努力邀请可以教导年轻人从美学观点分析音乐作品的权威专家参加这样的音乐会。
音乐美学教育在解决大学或学院或学生城内(校园)关系文化形成的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关系不仅可以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展,而且也可以在共同休闲活动中、在人际交往系统中发展总体而言,音乐美学教育被当做大学生职业教育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来进行研究然而,现代中国学生的音乐美学教育存在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由于“开放”政策和社会经济变革,民族(民间和古典)音乐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下降比如,现在,青少年和年轻人对传统类型中国戏曲的感兴趣程度极低,中国戏曲能够使得人们形成道德准则、提供社会互动不同情况下的理想行为模式在年轻人的审美偏好中—通常不带有道德负荷和文化意义的西式流行音乐更受欢迎,但最初是用于娱乐除此之外,这样的音乐常常有悖于民族精神、中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在考虑到现代社会文化现实的儒家美学的帮助下可以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应当指出,音乐间接影响着社会化进程,音乐通过发展人理解声乐作品和乐器演奏作品抒情主人公的感觉、心境、抱负来保证对他人产生同理心,这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十分重要;音乐通过使人形成审美感,从而促使人拒绝包含反美学元素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音乐通过培养音乐学习者的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系统中表现出创造力。
Reference:[1]龚文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儒家音乐美学中的中庸之道//黄河之歌,2009,№ 20,96-97页(中文)[2]李小舒,大学中的音乐美学教育//民族音乐,2014,№ 3.,16-18页(中文)[3]А.С.马卡连柯,集体和个性培养,莫斯科,1972[4]В.А.苏哈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莫斯科:青年近卫军,1971,,36页[5]舒泽池,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民族音乐,2001.2,№ 2,31-32页(中文)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