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教育部审定2012)八年级物理练习册上答案.doc
6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配套练习册 参考答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基础知识 1 米2、1mm0.683 测量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书粗心10D 11B 能力提升 12 偏小13A 14B 15A 探索研究 16 测出课本中厚度相同的 100 张纸的厚度为 d,d/100 就是一张纸的厚度17 第一步,用细铜丝在铁钉上紧密缠绕 n 圈;第二步,将缠绕的细铜丝拉直,测量它的长度 L;第三步,根据公式 D=L/nπ 计算出铁钉的直径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基础知识 1 运动2 江岸4 位置8 是相对于跑步机的跑道跑了 2 千米能力提升 9 地球10、静止、向北运动或向南运动(速度小于列车的速度) 11C.探索研究 12C13(1)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以迅速移动的背景作参照物 (2)能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基础知识 1、运动快慢v=s/tkm/h7、4m/s 能力提升 8 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10(1)从标志牌处到西大桥的流程为 8km (2)该路段车辆可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40km/h。
12 11C探索研究12(1)大(2)匀速13、 (44*25m )/50s =22m/s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基础知识 1、v=s/t停表 2 略3(1)匀速 (2)1.2 (3)小于能力提升 4(1)5min(2)72km/h5、80km/h200km 探索研究 6(1)测出一盘蚊香的长度 L; 测出长为 L1 的蚊香燃烧时间 t1;算出蚊香燃烧所用时间 t (2)t = Lt1/L1 第一章综合练习 一、1、dm2、203、1.2 米每秒每秒通过 1.2 米的路程4 岸边5 静止6、12507、闪电传播时间S=vt8、白烟12、29二、9D12B 15D17A 18B 三、20、1mm3.1521、 (1)0.6000 (2)20 (3)s/t22、以茶盘为参照物,茶杯是静止的;以房间为参照物,茶杯是运动的23、用钢卷尺测出车轮周长,在轮上系一个醒目的红布条,骑车从家到学校,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用圈数乘周长,就得到从家到学校的大概距离骑车时,注意交通安全,尽量走直线四、24、53m25、39s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基础知识 1、振动2 空气电子通讯设备(无线电) 。
3、介质4、时间5、回声能力提升 8、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空气可以传声探索研究 11(1)乙丙(2)甲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2、1836m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基础知识 1、音调2、频率3、超声波4、高低 5、音色 能力提升 9、响度10、 (1) (2) (4) (7) 13A 14C 探索研究 16(1)慢 (2)大17(1)能 (2)几乎听不到(或听不到)铃声 (3)真空不能传声 第三节 声的利用 基础知识 1、超声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 2、B 超3、能量 能力提升 7A9、B 超;声呐;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洗牙 探索研究 10、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原理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基础知识 1、无规则振动2、90.3、声源传播过程中5D 能力提升 6、噪声7、声源 探索研究 11、隔音盘可以反射和吸收部分声音 第二章综合练习 一、 1、振动2、振动 3、响度4、响度大5、音调6、信息,能量7、振动340.8、向一方测摆9、次声波10、甲二、11B16C 19B 三、20、空气柱21、介质22(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液体可以传声。
23、下面24、甲音调高,乙响度大25、 (1)DE(2)③②①④ (3)控制变量法26、丙27(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在桌面上放一些小泡沫球或米粒或轻小物体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 基础知识 1、冷热程度摄氏度(或℃) 热胀冷缩37 摄氏度2、乙、丙、甲3、零下 25 摄氏度负 25 摄氏度零上 15 摄氏度 5、35——42 0.136.5. 能力提升 6、甲 38.5 38.515 7、8B探索研究 13、乙正确甲:不能使温度计立即显示出热水温度丙:热水温度可能下降从而不能准确测出其温度14、b 温度计碰到烧杯底,烧杯底温度偏高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基础知识 1、固态物态变化2、固态变成液态吸收保持不变3、凝固 4、甲5(1)液凝固点(2)液固(3)吸放(4)结冰低(5)略 6、液 能力提升 11A探索研究 15、冰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16、 (1)小长(2)快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基础知识 1、液体表面2、液态3、液化压缩体积4、液化汽化吸热 能力提升 9、酒精蒸发能吸收人体的热量10、35℃空气流动速度人体汗液蒸发室内温度11、有液态水出现液化放出热量。
12、98℃探索研究 17(1)氯乙烷汽化时吸收热量把皮肤冷冻 (2)湿衣服中的水在蒸发时会吸收人体热量,是人的体温降低 (3)乙房间气温较高;因为甲房间中的水壶冒出的白雾多,说明水更容易液化,所以甲房间的温度较低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基础知识 1(1)液化(2)凝华(3)凝固(4)熔化2、升华3、凝华能力提升 9C13 升华14、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霜时,温度必须是非常低的,至少低于零摄氏度;雪熔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探索研究 15、因为当时气温低, “脚下干爽” ,没有熔化的气温条件,更不可能是雪熔化后渗入沙中,所以雪可能是直接变为水蒸气消失的,发生了升华现象16(1)汽化、液化、凝华、熔化等(2)合理即可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1(1)升华(2)熔化(3)液化(4)液化2、冰水混合物3、不能4、熔化5、压缩体积6、升华7、加快空气流动增大液体表面积和加快空气流动8、熔化二、9B三 21、 (1)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2)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住上表面相平22(1)冰 (2)吸收23、略 四、24(1)液化 (2)纸杯中倒入冰镇饮料后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温度低的的纸杯外壁便液化形成水珠。
(3)BD25、 (1)水的沸点(100℃)低,油的沸点(约 300℃以上)高,加热后的油即使没有达到油的沸点,但也早以超过了水的沸点当水滴溅入热油中,水滴会迅速而剧烈地汽化成水蒸气,从而产生震动和“爆炸”声 (2)无法继续沸腾因为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当铝壶从火炉上提起后,水无法继续吸热,所以无法继续沸腾 (3)萘丸发生升华现象而变小 (4)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平面镜上,造成平面镜模糊而影响牙医诊疗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 1 节 透镜 基础知识 1:A 和 D 中间厚,边缘薄B、C 和 E中间薄,边缘厚 2 会聚焦距 3(1)会聚发散(2)凸强(3)底边发散 4C6 略 7、凹透镜能力提升 8 焦点9、 (1)D、F( 2)C 、E (3)C、E(4)D、F(5)E、F(6)C 、D (7)A、B(8)B、C、D(9) E、F(10)A10、凸先变细,再变粗探究研究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基础知识 1、凸透镜对光敏感受到光的照射2、凸透镜放大 3、凸放大镜 4D 提升能力 6、倒立7、像距快门 8D11、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像探究研究 12、方法一:在阳光下能聚光的是凸透镜;方法二、用它近距离观察物体,能成放大像的是凸透镜;方法三、用它远距离观察物体,成倒立实像的凸透镜;方法四、用手摸。
13、酒瓶是圆柱形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14、B15、红凸透镜对红光的偏折角度小(折射角大) ,需要较长的距离才能会聚到一点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 基础知识 1、2ff 与 2fE 3、15能力提升 7、大于10C 13、 (1)凸透镜同一高度 (2)前(3)10(4)倒立、放大探究研究 14C15(1)上(2)变小(3)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通过凸透镜向蜡烛方向观察16 因为酒杯底部凹下一块,当斟满酒后,凹下的酒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杯底画上的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就出现了题目中描述的情景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基础知识 1 凸透镜像 2 薄会聚 3(b) 6C 能力提升 7 前凹 8 远视9C探索研究 10(1)光屏晶状体( 2)前方(3)发散凹(4)A11(1)光屏中心(2)较大(3)远离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基础知识 1 投影仪放大镜 2 物体大小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3D 能力提升 4 大口径避开云层的影响 5、256、D 探索研究 7 把焦距大的凸透镜作为物镜(远离眼睛) ,焦距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靠近眼睛) 在最清楚时看的像比不使用透镜时看到的大。
对调透镜位置以后看到的物体反而变小如果用两个焦距相同的凸透镜,就没有放大作用了8 天文望远镜物镜做的大是为了能够收集更多的光线,以便看见更暗的星;目镜做的小,是为了减小焦距,使放大倍数变大,有利于观察天体的细节 第五章 综合练习 一、1 放大虚 2、0.2m发散 4 会聚更多的光线,使像更明亮清晰5 放大6 平面改变光的传播方向8 变大 9 大于 10cm10 小于 15cm二、11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