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医学课件.ppt

43页
  • 卖家[上传人]:重生1****23
  • 文档编号:367468954
  • 上传时间:2023-11-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9M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Individual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指人的不可分割性,对阿德勒而言,个体心理学意指:个体人格不能如弗洛伊德那样分割成伊底、自我、超我,而是要强调个体的整体性、一致性、能动性、目的性;个体并不是指单独的个人或个体的差异,而是说个体是一个与社会和他人共通的、不可分割的、为共同理想而主动合作的有机整体个体心理学凸显了个体的认知变量和社会变量的维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阿德勒和弗洛伊德都出生在中产阶级的犹太家庭,而且大部分岁月也都是在维也纳度过,两位都曾是医生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一个犹太孩子,从维也纳郊区出来而死于阿伯登,这是闻所未闻的经历,并足以证明他走得太远了然而世人对他曾经在对抗精神分析方面所做的贡献实在给了他足够的奖赏弗洛伊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一、追求优越或成功二、知觉的主观性和生活目标三、人格的内在一致性和生活风格四、社会关注五、创造力六、个体心理学对异常心理的认识一、追求优越或成功人的行为背后的动力是追求优越或成功。

      追求完善是天生的,就是说,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一种追求,一种驱力,若没有它,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自卑与追求优越自卑感身体缺陷的自卑感:器官自卑及其补偿自卑感概念的扩充: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的缺陷或不足,不管是真实的还是现象的都属于自卑感;自卑感的天生性和普遍性,人生下来是不能自立的,儿童的无助感和完全依赖他人唤醒了儿童的自卑自卑与追求优越追求优越面对自卑,要么是无能为力陷入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要么是寻求补偿、超越自卑早期阿德勒认为克服自卑的补偿在于“攻击性”或“侵犯驱力”,后来他又改变为“阳性反抗”,意为“强力意志”或战胜、征服和支配他人的取向后期阿德勒认为人格的动力是追求成功或优越,克服自卑感在于追求成功或优越自卑与追求优越自卑与追求优越追求优越人格发展的动力不是弗洛伊德认为的是性和攻击性,而是自卑所唤起的追求成功或优越的固有完善倾向所驱动自卑感自我完善的倾向”人既被战胜自卑的需要所驱动,同时也被完善的欲望所吸引,二者共同构成了人格动力的两个维度如果没有先天趋向完美的倾向,儿童不会有自卑感;而没有自卑感,人也永远不会追求完善与优越追求成功或优越因自卑感而建立,而缺陷感存在的条件则是儿童首先具有了追求完善的基本倾向。

      自卑与追求优越追求优越的方法病态追求个人的优越:仅仅追求个人优越的人很少或根本不关心他人,其行为目标是受过度夸张的自卑感驱使;真正的追求优越:追求优越同时也指向整个社会的优越,将追求一种优越而完善的社会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个人由此才能获得真正的优越感追求优越不等于自我的成就,只限于追求个人优越的其实是神经症患者,他们追求超越他人的个人优越真正的优越是由高度发展的社会关注所激发的追求所有人的完善,这是健康人的优越,特称为追求成功二、知觉的主观性和生活目标人的主观知觉塑造了他们的行为和人格人类生活在“意义”的领域中,我们所经历的事物,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从人的角度来体验的即便是最原始的经历,也受限于我们人类的看法木头”指的是“与人类相关的木头”,而“石头”指的是“作为人类生活中因素之一的石头”无人能脱离意义我们是通过我们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的我们所感受到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经过阐释的现实知觉的主观性、虚构论与生活目标追求优越意味着追寻某种目标,而目标来自于人对于生活世界的意义建构这种意义是主观赋予、解释和建构的,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人们追求优越是为了补偿自卑感,而追求方式不是由现实本身而是我们对现实的主观知觉决定的。

      即是说,人格的发展不取决于自卑感、早期经验、生理驱力,而取决于个体对这些因素的看法阿德勒认为人们的主观知觉塑造了自我的行为和人格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决定了我们的成长与发展知觉的主观性、虚构论与生活目标虚构论塑造人格不是现实而是人们对于它们本身以及未来目标的主观信念虚构的东西塑造了人格,人更多是被虚构的东西或对未来的期望而不是被过去的经历所激发人的行为与他们对虚构的最终目标相一致,这个目标不存在于未来,而存在于人们对未来的知觉中人最重要的虚构物就是追求优越或成功的目标知觉的主观性、虚构论与生活目标生活目标最初的意义虚构世界观指导性虚构(未来目标)主观赋予、虚构的追求优越的最终目标指导人的生活方式,整合人的人格,当人们对其目标有所了解时,其行为就具有了目的性阿德勒的虚构目标思想是典型的动机目的论弗洛伊德:因果决定论现在的状况是由过去的原因所塑造的,人的当前行为也是有过去事情所驱使的阿德勒:动机目的论人的行为是由人追寻的最终目标或目的所引起的,即是说人的行为是由自己当前对未来的主观知觉或意义赋予所激发知觉的主观性、虚构论与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生活目标作为知觉建构物是一种虚构,但却赋予人的行为以目的性、目标性并形成个体的人格一致性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

      人格的内在一致性生活风格三、人格的内在一致性和生活风格人格是统一的,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内在一致性的人格形成了个人的生活风格人格的统一和内在一致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和不可分割的,因此,人格是统一和内在一致的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朝向追求优越或成功的最终目标并服务于这一目的,其所有的行动都是一致又有意义的器官用语意识与潜意识的统一生活风格内在一致性的人格形成了个人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style of life)是由未来目标导向的个人独有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个人的未来目标、自我概念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目标导向:生活风格是目标导向,由遗传、环境和个人创造力相互作用的产物自主创造:个体的生活风格大约在四、五岁确立,但它不是一种静止的结构,而是始终进行中的自主创造过程,包括策略、规划、各种设计和行为等健康的生活风格不仅是目标导向、自主创造的,而且表现为积极的社会关注生活风格研究个体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梦的解析出生顺序出生顺序:决定生活风格差异性的诸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出生顺序长子:在弟妹出生之前,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随着其他孩子的降生,经验到创伤性的地位下降其人格特征是极强的权力欲和优越感、高度焦虑和过度的防御倾向。

      次子:常常处于竞争状态中,有雄心抱负,并具有反抗性,因此,次子往往是最幸运的最小的孩子:由于受到过分溺爱,因此独立性较差,虽然雄心勃勃,却十分懒散,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独生子:具有一种过分的优越感,其合作和社会关注可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是一种寄生的态度,期望别人娇惯他、保护他出生顺序四、社会关注人类所有活动的价值必须从对社会关注的角度来理解用别人的眼睛去看,用别人的耳朵去听,用别人的心去感受社会关注社会关注,德文为Gemeinschaftsgefuhl,英文中没有完全的对应词,一般英文翻译为social interest,但容易引起误解这个词主要指个体对所有社会成员和整个社会的关注感、团体感,奉献和合作精神,所以中文译为“社会关注”比“社会兴趣”更为合理社会关注追求的不是单个人的优越,而是理想社会中所有人的完美,可以界定为与博爱有关的态度以及人类种族的每个成员相通的情感社会关注体现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而不是个人的利益而与他人合作并作出奉献社会关注:人类本性的一部分社会关注是人类物种的自然条件,个体天生的劣势要求他们必须联合起来组成社会:没有男人和女人的相互配合生育后天及其对后代的成长提供保护,人类种系不会繁衍;我们的祖先没有家庭或部落的庇护就会被强大凶猛的野兽吞食;个体出生时的弱小、卑劣的躯体既是导致自卑感、又是依赖他人的根本原因,因此与他人联合的情感(社会关注)是人内在的需要并最终成为心理健康的标准。

      社会关注:人类本性的一部分社会关注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从儿童开始就自然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发展出社会关注儿童是社会关注而不是自恋的,自恋是一种神经症形式,是由早期不正常的母子关系造成的社会关注作为一种人类潜能植根于每个人身上,但它必须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有助于形成有用的生活风格社会关注:社会成长环境中发展社会关注源自婴儿初期的母子关系任何度过婴儿期活下来的人都受到具有一定社会关注的人的母亲般的呵护儿童社会环境的一号人物:母亲儿童社会环境的二号人物:父亲社会关注:社会成长环境中发展母亲的任务是发展一种母子关系,通过这种关系促进孩子成熟的社会关注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感对子女真挚深厚的爱,不是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而是视儿童为独立平等的个体给予爱健康的母爱来自母亲对她的孩子、丈夫和其他人的真正关心:偏爱孩子忽视丈夫,孩子会因娇惯而被宠坏;只关注丈夫和社会,孩子就感到被冷落,得不到爱和安全感;母亲有广泛的社会关注,孩子也从她那里学会设身处地的理解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社会关注:社会成长环境中发展父亲的任务在于必须对妻子、工作和社会有一种关切的态度,并将这种社会关注体现在与孩子的关系上父亲应该与母亲平等的,相互配合照顾他们的孩子并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来对待。

      情绪超脱:缺乏社会关注、忽视孩子,导致孩子对母亲的神经症依赖;孩子树立的目标将仅是个体优越而不以社会关注为基点的目标家长式独裁:一个把父亲视为暴君的儿童学会了追求权力和个人优越四、五岁之前,父母的作用抑制遗传的影响主导个体生活风格的形成;此后,环境的力量以及自我的创造性决定了个体的社会关注以及相应的生活风格社会关注与心理健康社会关注的程度表明了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健康的个体缺乏社会关注、自我中心并且追求个人的权力和超越他人,其驱力是过分自卑感导致的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而不是对社会的关注;健康的个体真诚的关心他人,其成功的目标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获得幸福,驱使个人行动的是正常的不完整感和高度的社会关注社会关注表明了个人追求最终目标的不同方式以及不同的生活风格社会关注与追求最终目标社会关注与生活风格具有健康有益生活风格的个体是以行动表达其对社会的关注生活中的三个主要任务:职业任务:工作与职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工作对社会作出贡献)社交任务:建立友谊(尽可能多的与他人发生建设性关系)爱情与婚姻任务:建立亲密关系(尊重我们所爱的人,伴侣间的合作信任和彼此平等)自我接纳:与自己共处发展我们的精神层面:人生意义和目标、价值观以及和世界/宇宙的关系解决的途径:奉献与给予(自尊和作出贡献的能力)、互助与合作(合作的能力)、同情与理解(建立友谊和归属感的能力)、愿意为他人谋幸福的意愿。

      社会关注与生活风格五、创造力生活风格是由人的创造力塑造的创造性自我给生活提供意义,创造生活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方式,这是人类生活的一个积极原则创造性的自我与自由意志我们的人生、命运、生活风格是我们每个人自由创造出来的创造性自我能使我们控制自己的生活,为我们的行为和最终生活目标负责,决定着达到目标的方法和社会关注的发展遗传和环境固然影响着个体人格,但遗传和环境只是作为砖、水泥等建筑材料,而动力和目的来自于作为具有自由创造力的建筑师自我最重要的不是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建筑材料而在于他如何创造使用、如何主动建构这些材料六、个体心理学对异常心理的认识阿德勒认为人是由自我创造的,这意味着在一定限度内人的创造力决定了人是健康还是不健康以及选择有用或无用生活风格的自由阿德勒早期关注人格缺陷,而后期则关注健康的个体,异常心理退居次要地位所有适应不良的潜在因素都在于缺乏社会关注,他们的失败在于过分关心自己而对别人毫不关心导致个体适应不良的外部因素适应不良的外部影响因素:夸大的身体缺陷:身体缺陷本身不会导致适应不良,但个体的主观知觉会夸大这种缺陷这会导致对自我的过度关注而忽略甚至敌视他人,害怕失败更甚于成功的渴望,对生活问题以自私的方式解决。

      娇惯的生活风格:过分娇惯导致缺乏社会关注,而且形成依赖和寄生关系,表现为缺乏信心和耐性、优柔寡断、过度敏感和情绪表现夸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安全主题班会课件:欢度双节安全护航.pptx 情绪管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你可以生气但别越想越气.pptx 国庆中秋假期安全主题班会教案.docx 内驱力主题班会课件.pptx 禁止说脏话主题班会课件.pptx 抓班风促学风主题班会课件.pptx 2025第45个世界粮食日节约粮食我在行动一稻一粟当为之珍惜.pptx 幼儿园世界粮食日节约粮食主题班会爱粮节粮你我童行.pptx 2025社区党支部作风建设专题党课抓实党员教育管理擦亮为民服务底色.pptx 解读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什么怎么改在哪改.pptx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好增强我们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pptx 《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政策支持搭建平台载体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标准引领优化消费环境.pptx 2025世界粮食日节约粮食主题班会拒绝舌尖上的浪费.pptx 学习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重要论述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pptx 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建立科学饮食文化诚信尚俭共享食安.pptx 《玫瑰与教育》读书分享会读书心得读后感以玫瑰为铭写教育的诗行.pptx 学习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相关重要论述专题培训.pptx 解读《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课件.pptx 抓实党员教育管理擦亮为民服务底色课件.pptx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专题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