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李白《蜀道难》分析.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509977
  • 上传时间:2018-09-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1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李白《蜀道难》要求: 1 理解作品运用神话、传说、想象、夸张登浪漫主义手法 2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次重复的作用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一口气连用三个惊叹词,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的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 这一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蚕丛及鱼凫古蜀国国王,开国何多么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从历史的角度西当太白秦地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蜀地巅地理的角度秦蜀两地只又鸟飞的路而无人行的道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神话传说⑴ // 以上为第一段:运用神话传说叙写古代开辟蜀道的艰难困苦,说明蜀道来之 不易,为正面描写蜀道的艰难险阻作了铺垫上有六龙回日六龙驾车载日遨游至此而无法超越-神话、夸张,之高标指最高峰,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江涛曲折—以水衬山,以下衬上,以水流深急衬山之高危使人惊心动魄-衬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夸张,猿猱欲度愁攀援夸张- 极言其高险陡峻青泥山岭名,入蜀要道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发挥了无比丰富的想象, 极尽夸张之能事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几时还设问句始?畏途*搀岩险恶的山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地多子规鸟,啼声哀切古代传说子规鸟是蜀王杜宇(号望帝) 的精魂所化, 这里用以渲染一种愁惨的气氛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复咏叹,强调蜀道难的主题,使人听此凋朱颜感叹句终! /连峰去天不盈尺“高”字谚语:武功太白,去天三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险”字飞湍瀑流飞泉瀑布争喧(兀豕), (石水)崖转石万壑雷飞泉瀑布,奔腾轰鸣,石转崖崩,声震如雷前面绘色,这里绘声,写出了山之险峻,水之壮奇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以深沉嗟叹作结!⑵ //以上是第二段:大量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依照自秦入蜀的线路, 具体描述蜀道的高、危、险、峻,充分渲染它的壮与奇分为三层:1 极写蜀道 沿途崇山之高峻; 2 写蜀道夜景、畏途 #搀岩、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 3 极写蜀道 之险剑阁山名,又叫剑门关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受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形势险要,易受难攻而为野心家割据的危险,表现了对现实的殷忧, / 想象着一旦“匪亲”当道:(老百姓)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因为)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第三段:运用联想类比的方法,由自然环境的险恶写到社会环境的险恶,表 现出诗人对于国事的担忧 分三层:1 写剑阁形势之险要; 2 承上写了想象中的 割据之后的情景; 3 第三次发出“蜀道难“的感叹 《蜀道难》是最能体现李白诗歌风格的一首歌行体,大约写于天宝元年前后 诗中极写由秦入蜀道路的奇险难行,歌颂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并表示了 对蜀中政治形势的隐忧 全诗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一夸张的诗句为基调, 一唱三叹, 先将传说、 神话引入诗中, 在想象中描写太阳神曦和和飞禽走兽的畏 难怯步以及行人的屏息长叹, 突出了蜀道的险峻, 再设想入蜀的行人在蜀道上所 感受到的可怕的环境气氛, 突出了蜀道的险畏, 最后从自然形势的描写转入到历 史教训的提示,暗示对蜀中政治局势的隐忧全诗运用夸张、比喻、渲染、暗示 等表现手法,时间上由古到今,景物上由远及近,感情上由浅入深,表现了蜀道 的艰险由于诗人的豪放气魄贯注全诗,使读者不因蜀道艰险而产生畏惧心理, 相反却领略了祖国河山壮丽的美感 诗中寄托的政治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诗 人政治思想的敏锐 他不是得意忘形, 一味赞美山水, 而是把严肃的政治见解不 着痕迹地纳进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

      在艺术上: 一 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来写蜀道的艰难奇险蚕 丛” 、 “鱼凫”开国,五丁力士开山,是运用古老而奇特的神话传说写秦蜀阻隔之 久远,使诗歌蒙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 “六龙回日”、 “子规啼月”又是运用美丽 凄婉的神话传说,渲染了蜀道的高峻与悲凉,使诗歌充满着神秘的气氛难于 上青天” 、 “扪参历井”、 “连峰去天不盈尺”这些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都以 天的博大和高深作为背景进行比照映衬,因而使蜀道之高险达到了极致, 造成一 种令人惊奇振奋的雄伟气势 二 作品通过反复咏叹来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主题蜀道之难,难于 上青天” ,这一强烈的咏叹,一开始就为全诗奠定了雄迈的基调,当中的重复咏 叹渲染环境气氛, 突出了惊叹山川壮伟奇险的主旋律,最后的再次重复咏叹则是 全诗的主题的深化 这一咏叹句式成为串联全诗的一条感情线索,形成了强烈的 抒情气氛,这一诗句也就成为千古名句 此外,在第二段还有“以手抚膺坐长叹”、“使人听此凋朱颜”、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等感叹句, 既是诗情的强烈抒 发,又是每一层次诗意的小结,具有抑扬回环的艺术效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