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5-1湖山隧道施工图说明.pdf
17页漳州南联络线南靖至龙海高速公路第 A2 合同段 (K14+000-K24+000) 隧道说明第 1 页共 17 页S5-1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湖山隧道土建工程设计说明一、总体设计原则依据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借鉴参考国内外的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环保、创新的原则进行设计1.1 、设计依据和执行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 -2004)《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 T D70 -20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JTJ026.1-1999 )《锚杆喷射混凝土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公路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 ~200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 ~2006)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358 号) ;《漳州联络线南靖至龙海高速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南联络线南靖至龙海高速公路工程定测验收会会议纪要》《南联络线南靖至龙海高速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南联络线南靖至龙海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图审查专家组意见》1.2 、技术标准公路等级:高速公路隧道净宽: 10.75m 隧道净高: 5.0m 设计速度: 100km/h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二、审查意见执行情况2.1 、初步设计审查主要意见执行情况( 1 ) 、 隧 道 设 计 执 行 的 规 范 和 标 准 还 应 增 加 《 锚 杆 喷 射 混 凝 土 支 护 技 术 规 范 》(GB50086-2001 ) 回复:已按意见执行2) 、系统锚杆(包括超前锚杆)应采用砂浆锚杆,不宜采用药卷锚杆为方便施工,临时支护可采用药卷锚杆回复:已按意见执行3) 、隧道洞内路面结构方案值得商榷隧道说明中:隧道长度(≤3000m )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隧道长度(>3000m )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上述说明不满足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15.3.8的要求,建议长隧道及特长隧道进口段500m长采用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余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厚度及指标均同意设计采用值)回复:已按意见执行4) 、地勘工作在隧道(地质)平面图及纵断面图中未反映出来,地质钻孔均未见到,断层的破碎带处于洞身的位置未见到,围岩级别也未受断层带影响,请核查回复:已按意见优完善地勘基础资料5) 、平面图中,应有指北针的标示若为东西向隧道,建议考虑洞口的减光措施,保证行车安全回复:已按意见执行,本项目只有大山隧道出口为东西向,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JTJ 026.1-1999 )条文说明 4.8.1 “采用削竹式洞口并辅以大幅坡面植被时,即使20°视场中天空所占比例较多,L20(S)值仍远低于端墙式洞门” 。
本隧道出口采用削竹式洞门,洞口加强植草防护作为减光的有效措施6) 、应补充隧道围岩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等测试资料,以便准确了解围岩的力学指标进、出洞口墙底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地基是否需进行加固处理防止洞口段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回复:已按地勘完善地勘基础资料,洞门墙低基础承载力一核实7) 、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中地质概况栏中,应标示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值,围岩的分级不应跳级,应有过渡如II 级不应直接跳到IV 级或 V级回复:已按意见完善地勘基础资料8) 、应预测隧道的涌水量(包括总的和分区段的),优化和细化渗、排水方案回复:已按意见补充完善9) 、 “隧道复合式衬砌支护设计参数表”中,洞口只有V 级浅埋隧道及深埋隧道初期支护的区别,未考虑洞口V级围岩浅埋偏压的状况,请核查回复:已按意见补充洞口V级围岩浅埋偏压地段衬砌漳州南联络线南靖至龙海高速公路第 A2 合同段 (K14+000-K24+000) 隧道说明第 2 页共 17 页S5-1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10) 、洞口严重偏压,应预测偏压对隧道的影响,并提出具体措施与建议回复:已按意见补充完善11) 、进、出洞口应测三条纵向地面线(尤其是偏压洞口),以便合理设置洞门的结构及位置。
回复:已实测测设线处及拱顶地面线,洞门形式及位置综合纵向地面线及横断面确定12) 、墙式洞门的水沟,不应建在填土上(易被水流冲毁),建议建在端墙体上回复:施工中保证填土的压实度,水沟设于填土上是可行的13) 、应注明隧道的纵向地面线是路基设计线还拱轴线回复:已按意见执行14) 、隧道进出口辅助施工均采用超前大管棚,建议预留5cm长度,用 50×5mm 的扁钢将入口处的管棚(金属构件)焊接连接后,引出至隧道洞口两侧管沟,作为电气接地设施,其材料数量可列入土建工程数量表中回复:预留扁钢布设大样及工程量已在预留预埋部分图纸中体现15)隧道(地质)平面图及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中,均未标出钻孔,应补充标注回复:已按意见补充完善16)洞口纵、横断面图应将地质填上回复:已按意见补充完善17)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中,隧道围岩的分级由V级直接跳到 II 级,越两级,不妥,应有过渡回复:已根据意见完善地勘基础资料18)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中地质概况栏,II级与 III级的描述完全一样,请核查回复:已根据意见完善地勘基础资料19)该隧道为特长隧道,建议在施工中采取超前地质预报,细化隧道穿越地质构造带的超前预报内容,以备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等。
回复:已按意见补充完善20)查明该隧道初始地应力情况,了解隧道洞身穿越中风化花岗岩可能存在的岩爆发生,并明确花岗岩地层是否存在放射性影响,为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回复:已按意见执行2.2 、定测外业验收主要意见执行情况(1) 、进一步探明隧道地质情况,对遗漏的地质构造应在1:2000地质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上标注;地质符号应有图例说明回复:已按意见补充完善2) 、隧道纵断面设计图的地面高程应注明是设计还是隧道中心线回复:隧道纵断面设计图的地面高程均为测设线处地面高程3) 、补充每座隧道各围岩级别特征岩性的物理力学指标表,并标明各隧道洞口岩土的地基承载力回复:已按意见补充完善4) 、 建议特长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及节理密集带时实施超前地质预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回复:已按意见补充完善5) 、对花岗岩岩性应做放射性和有害气体检测回复:将对场区内花岗岩进行放射性实验及有害气体检测6) 、埋深较大的隧道应评价发生岩爆的可能性,采取相应对策回复:施工图阶段将根据地勘成果资料,若有可能发生岩爆,将采取相应措施7) 、隧道洞口存在严重偏压的,应研究平纵线型优化的可能,尽量通过局部微调来改善若不能避免,建议加强偏压状况下的结构设计和安全进洞措施。
回复:已按意见优化隧道洞口线形及对偏压地段进行针对性设计8) 、对于不可避免的斜交地形,建议采用斜交成洞面进洞回复:已按意见执行, 对偏压地段若正交进洞引起的边仰坡高度大于两阶的情况采用斜交成洞面进洞9) 、定测验收图纸应将进出口洞门及成洞面位置在平纵面图中标注回复:已按意见补充完善10) 、洞口横洞面图应左右洞绘在同一断面上,以便判断边坡开挖对邻洞的影响程度;应按位置自下而上桩号递增的原则绘图回复:对于左右洞边坡开挖及洞门结构有相交的地段,左右洞绘制在同一断面上;而左右洞间距较大的情况下,为便于在A3图纸内布局,分开绘制11) 、实测横断面资料不足,应进一步补充完善;洞门、成洞面桩号的横断面图及隧道洞口纵剖面图缺地质内容,应补充完善回复:已按意见补充完善12) 、应根据补充完善的地质横断面图和洞口纵剖面图,重新研究调整洞门和成洞面桩号漳州南联络线南靖至龙海高速公路第 A2 合同段 (K14+000-K24+000) 隧道说明第 3 页共 17 页S5-1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回复:已按意见执行13) 、部分隧道洞口段为为小净距隧道,应划分段落桩号回复:已按意见补充完善。
14) 、1:500 洞口平面图应绘出完整排水系统,和转向车道布置图回复:完整排水系统及转向车道布置详见线路分册总体布置图15) 、东西向隧道建议洞口考虑减光设施,保证行车安全回复:已按意见执行16) 、部分洞口位于冲向附近或冲向内,需加强洞口综合排水设计回复:已按意见执行17) 、桥隧相连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应与桥梁设计组沟通,避免桥隧施工干扰回复:已按意见执行18) 、端墙式洞门的水沟不应设在填土上,可设置在墙体上回复:在洞顶填土根据要求夯实的情况下,水沟设置于填土上是可行的19) 、定测期间应与相关部门签署隧道弃渣场和施工营运用电意向书,为隧道可实施性提供基础资料及依据回复:定测阶段已落实相关协议20)进口地形平面图与横断面图出入较大,应核查修正,该现场补测的应补测回复:已按意见执行21)纵断面比例尺 1:4000 太小,应按 1:2000 修改;图中地质构造标注不详, 应补充完善;图中字号小宜适当加大回复:施工图阶段将根据意见执行22)拟采用的进口洞门桩号K22+410挖深达 19m ,应结合纵坡优化,向外调整移位回复:已对进口洞门桩号进行优化该地段为漫坡地段,地形较缓,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及保障施工安全。
23)该隧道为特长隧道,隧道纵坡设计为2.275%,建议优化纵坡,使隧道纵坡不大于2% 回复:该段纵坡起点受 K22处厦深铁路限制不能抬高, 终点受 K26+330处高压电塔限制不能下挖,中间受隧道洞口3S区域控制,不能增设边坡点,故不能调整隧道纵坡≤2% 24)进口洞门仰坡设计为1:0.75 ,应论证其稳定性,仰坡是否安全回复:已按地质条件及防护措施,确定合理坡率25)纵断面图中应将钻孔位置及深度标出,并与平面图中的钻孔相对应回复:已按意见执行2.3 、施工图设计审查专家意见执行情况(1) 、建议平、纵面设计图将成洞面桩号示出执行情况:根据专家意见补充2) 、 ‘复合衬砌支护参数表’中,没有明洞衬砌类型,但设计图中有Sma ,请补上,建议在说明书表 7-1 中补充各种衬砌类型的适用范围执行情况:根据专家意见补充3) 、应给出每座隧道各种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包括地基承载力,便于设计执行情况:根据专家意见修改 (详见基础资料地勘部分)(4) 、洞口采用削竹式洞门,纵断面图洞口二衬应伸出仰坡以外,与实际设计相一致执行情况:洞口二衬紧贴成洞面,位于仰坡下缘5) 、 ‘复合衬砌支护参数表’中,应增加浅埋偏压地形条件下的衬砌类型。
执行情况: 对于隧道洞口地段处于浅埋偏压地形条件下已对应设置S5a衬砌,复合衬砌支护参数表亦含有相关内容6) 、建议进、出口平面图将等高线绘出,以检查边、仰坡及洞门设置的合理性执行情况: 1:500 洞口平面设计图可直观的检查边、仰坡及洞门设置的合理性7) 、说明书中路面结构“其余地段采用28mm 厚, . 采用, 15mm厚采用 20mm 厚, ”单位写错, “mm ”应改为“cm ” ,请核查执行情况:根据专家意见修改8) 、端墙式洞门的水沟设在填土上,建议在墙背设置水沟执行情况:施工中保证填土的压实度在90﹪以上,水沟设于填土上是可行的9) 、建议偏压地形的洞口应测三条纵向地面线,以反应洞口的实际情况执行情况:设计中实测两条纵向地面线(拱顶处及测设线处),并结合洞口段5m 间隔横断面线,可反应洞口的实际情况10) 、削竹式洞门端部的挡水坝应与二衬一起灌注,不应分开灌执行情况:根据专家意见修改11) 、建议隧道进、出口 1:500平面设计图中应将隧道的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