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谱系.pdf
12页《美国研究》2010年第2期 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谱系 — — — 读 《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思想史》 ① 钟飞腾 杨 毅 从英国女学者苏珊 · 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1970年发表 《国际经济与国际关 系:相互忽略的案例》 ②一文算起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已年届不惑从最开始作为一种用政治与经济相结合分析国际关系的呼吁,中间经 历了经济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的对话、 著作论文的发表,再到英国、 美国大学设置硕 士课程、 博士项目,发展到现在,国际政治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各国的大学十分 重视的学科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经济学也成为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看待世界政治 的一种重要方法,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 国内与国际相互关联,将是全球化时代政策 制定的重要议题 200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本杰明 · 科恩(Benjamin. J. Cohen)教授的 《国 际政治经济学:学科思想史》,展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内容与日渐扩展的影响 力,成为认识这一学科的指南实际上,科恩在出版本书以前就已经在欧美学术界发 表描述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面貌的文章,引起大西洋两岸巨大的反响。
2006年,科 恩在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会(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Society ,简称 IPES)发表第一篇探讨这一话题的文章 ,该文2007年以 《大西洋分歧》 为题发表在英 国的 《国际政治经济学评论》 杂志上在这篇重要文章中,科恩明确提出了日后被广 ① ② Benjamin J. Cohe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 An Intellectual History(Princeton: Princeton Uni2 versity Press , 2008) ;此书中文版 《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思想史》,由杨毅、 钟飞腾翻译,2010年6月将由上 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Susan Strang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Case of Mutual Neglect ,”Interna2 tional A f f airs, Vol. 46 , No. 2 , April , 1970 , pp. 304~315. 泛接受的 “美国学派”(A merican School)与 “英国学派”(British School)的划分。
①尽 管此前已经有学者论及英美大学在国际政治经济学授课上的差异,也有学者在2001 年提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英国学派和 《国际组织》 学派(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chool) , ②但都比不上科恩概括的命题吸引人因此 ,不妨把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国别 差异称为 “科恩命题” 2008年 《国际政治经济:学科思想史》 一书出版之后,欧美学 术界对 “科恩命题” 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争论异常激烈 作为参与创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资深人士,科恩教授在2008年推出这一著作对 于中国学界深入认识一门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可谓功莫大焉对于这一学科,科恩 不仅比一般讲授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授有更为直接和深刻的感受,而且对学科 成型的逻辑和英美学术共同体成长的广阔背景也十分了解,这一点殊为难得在社 会科学领域,严肃学者撰写的讲述学科发展历程的文本及记录求学与研究经历的传 记,都是研究学科的重要资料,很多时候也是初学者 “耳濡目染” 的通道与场所 本文主要就本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的三个问题进行介绍与陈述,以使读者 能够对此书有一清晰的印象:第一,科恩的学术成长经历,以及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 学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第二,《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思想史》 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线 索;第三,国际政治经济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加快发展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的建议。
一 亲历者的学科史 本杰明 · 科恩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政治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从其学术生涯开始 之际就参与、 推动国际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大致来讲,科恩的学术生涯可以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以一名经济学家的身份致力于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研究1937年,科恩出生于纽约,196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 曾短期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研究部工作,1964至1971年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 系20世纪60、70年代,正是国际货币体系出现大动荡的时刻,耶鲁大学教授罗伯 特 · 特里芬(Robert Triffin)对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研究后指出,美元 无法在外国储备货币和美国本国币值稳定之间保持平衡1971年8月,尼克松总统 解除了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比率,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全球政治经济进入 ·631·美国研究 ① ② Benjamin J. Cohen ,“The Transatlantic Divide : Why Are American and British IPE So Differen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 14 , No. 2 , 2007 , pp. 197~219. Craig N. Murphy and Douglas R. Nelso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A Tale of Two Heterodox2 ies ,”British Journal of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3 , No. 3 , 2001 , pp. 393~412. 了一个新的时代。
科恩在博士毕业后的经济学学术之旅为理解此后的国际货币体系 奠定了基础,而国际金融货币正是当代全球经济的核心科恩在这一阶段的著作包 括1966年出版的 《调整成本与新储备的分配》 ①、 1968年由他主编并担任作者之一的 《美国对外经济政策》 ②、 1969年出版的 《收支政策》 ③和 1971年的 《英镑作为国际货 币的未来》 ④ 此后,科恩的研究进入第二个阶段1971年科恩进入塔夫斯大学弗莱彻法律与 外交学院(The 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 , Tufts University)任教,主要 从政治学角度研究国际金融货币关系国际金融货币关系的动荡与科恩本人的学术 经历两者一起推动了他从经济学视角到政治学视角的转向实际上,一些日后推动 国际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要人物,在1970年代全球政治经济分化重组时都产生过这 类转变科恩在此后20年中,开始密集参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1970 至1977年间,科恩为基础读物出版公司(Basic Books Publisher)主编了国际政治经 济学系列丛书,罗伯特 · 吉尔平的 《美国实力与跨国公司》(1975年) ⑤就是该丛书的 一本。
1975年,科恩加入 《国际组织》 杂志编委会,1982年与1985年在该杂志分别发 表 《收支政策的金融化:一种机制的演进》 与 《国际债务与联系战略:对美国的一些外 交政策启示》 两文, ⑥1990 年在该杂志上发表了书评 《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学》, ⑦迅 即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文献,此后科恩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思想也基本成型 这一阶段科恩出版的作品主要有 《帝国主义的问题:支配与依附的政治经济学》(1973 年)、《把世界货币组织起来:国际货币关系的政治经济学》(1977年)、《为了谁的利 益?国际银行业与美国外交政策》(1986年)、《发展中国家债务:一种中间道路》 ·731·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谱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Benjamin J. Cohen ,A djustment Cos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New Reserves, Princeton Studies in Interna2 tional Finance , No. l8 (Princeton: International Finance Section , l966) . Benjamin J. Cohen ed. ,A merican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 Essays and Comments(New York: Harper and Row , l968) . Benjamin J. Cohen ,Balance2of2Payments Policy(London and Baltimore : Penguin Books , l969) . Benjamin J. Cohen ,The Future of Sterling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London: Macmillan , l97l) . Robert Gilpin ,U. S.Power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New York: Basic Books , 1975) . Benjamin J. Cohen ,“Balance2of2Payments Financing: Evolution of A Regime ,”International Organiza2 tion, Vol. 36 , No. 2 , Spring , l982 , pp.457~478 ;“International Debt and Linkage Strategies: Some For2 eign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9 , No. 4 , Autumn , l985 , pp. 699~727. Benjamin J. Cohe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4 , No. 2 , Spring , 1990 , pp. 261~281. (1989年 ) , 以及文集 《跨越边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探索》(1991年)。
① 科恩在这一阶段与 《国际组织》 杂志编委会的密切联系,促进了他自身的学术发 展,反过来这种经历也直接助益于国际政治经济学发展和目前我们读到的 《国际政治 经济学:学科思想史》 一书的创作1975至1991年这一阶段的 《国际组织》 杂志正好 处于国际政治经济学 “3K” — — — 罗伯特 · 基欧汉(Robert Keohane)、 斯蒂芬 · 克拉斯 纳(Stephen Kranser)与彼得 · 卡赞斯坦(Peter Katzenstein)— — — 的领导下,这三个 大人物也是本书描述的 “七贤人” ②中的三位与此同时 ,科恩开始担任美国国务院、 经合组织、 美国财政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国际清算银行的顾问,探讨1980年代世 界面临的债务与货币体系管理等政策问题正是在这期间,科恩应邀前来中国 1986年,科恩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上海社会科学院担任过访问讲师 科恩学术生涯的第三个阶段可从1991年算起1991年出版 《跨越边界》 一书可 以算作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科恩在该书前言中称,“从我的学术生涯开始之际,就 在国际经济学和世界政治这两者的理论与政策边界经营以往曾经探讨过的主题, 涉及到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中的一些重要议题:对外政策行为中商业与政治利 益的关系、 经济帝国主义的起源、 国际货币与金融关系的组织,以及美国和欧洲对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