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定稿.pdf
5页心理咨询面谈技术(Clinical Interviewing )【美】 Rita Sommers-Flanagan 博士& John Sommers-Flanagan 博士 陈祉妍等译第二部分倾听与关系发展第4 章 基本贯注技巧孩子们到上幼儿园时在察言观色方面已经颇有经验了他们知道什么使人笑,什么使人哭快来,老师!” Cynthia 喊道, “一个大男孩在哭 ”我们跟着她来到门厅的一条的长椅旁,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正难过的擦着眼睛,他对我们的突然出现感到难为情我看出他是二年级的学生,常常遇到麻烦Martin ,怎么了?”我问道,可是孩子们抢着提供了答案他找不着家了 ”一个说他想要妈妈 ”另一个说一个对他来说重要的人他们都不注意他他们把他丢了一丝微笑闪过Martin 的脸庞他发现这些甚至还不认识他的幼儿园同伴们了解他的丧失感,并且准备做他的朋友来安慰他 Vivian Gussin Paley,从小开始当你注意别人是, 你是为了从他那儿接受信息然而,Cormier 等写道: “沟通永远是双向的 ”无论我们在听还是在说,我们都是在沟通我们在观察,也在被观察上面的一段引文是说明我们观察他人技能的发展有多么早的一个好例子。
你自己的贯注技巧当然不仅是倾听来访者所说的话你要记住,在你注意你的来访者的同时,来访者也在积极地观察你,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类互动中,说话的人同时也在注意着听众,在接收和评估重要的信息正如孩子们围住Martin ,对他的痛苦做出共情的猜测一样,你的来访者会根据他们在说话时观察到你的表现形成对你的印象尽管孩子们的意图是猜测Martin 痛苦的来源, 他们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行为传递给Martin 重要的信息他们传达了他们的关注和兴趣作为面谈临床者,你的贯注行为对来访者来说是一种信息在理想的情况下,这种信号可以鼓励来访者坦率而自由地谈话与孩子们的言语猜测相比,你感兴趣的信号最好的传达方式是通过声音、表情和行为或许,建议面谈者有意识地练习对来访者表现出兴趣会显得不真诚或虚假然而,事实是,有能力的临床面谈者会有意识地故意从事某些行为,使来访者理解成兴趣和关心的表示,这些行为在面谈与咨询的教科书中称为“贯注行为”理想中, 面谈者对来访者的问题和利益总是真诚的感兴趣和关心在实际中, 有些时候不可避免的,即使是最好的面谈者也会变得厌烦或分心,因此会对他们的来访者不感兴趣,以及他们应如何处理这种感受是很重要。
我们将在后面讨论这些问题(见第六章中关于表里如一和反移情的章节)现在,我们先讨论贯注行为贯注行为许多被心理卫生服务职业所吸引的人是天性善良、注重关系、乐于倾听他人得人通过进行研究生学习,他们表现出学习具体技能以进一步发展他们天生的帮助关怀他人倾向的愿望通常来说,他们不仅希望成为为关怀他人和有同情心的人,还希望了解进行有效咨询所需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本章,我们将讨论倾听的许多技术方面的内容阅读本章并练习与有效倾听有关的行为会帮助你增强在促进来访者的言语行为、自我暴露和信任方面的能力我们也同样会讨论那些会损坏或倾听的行为(即消极贯注行为)当你希望来访者少说而不是多说的时候,你可以使用这些技术来减少或抑制来访者的情绪表达或言语行为Ivey 认为,贯注行为是面谈的基础他把贯注行为定义为“根据个人或文化的背景做出的适当的目光接触、身体语言、语言特点和言语追踪显然,面谈者以符合文化和个人的方式来注意来访者是重要的,因为如果面谈者在语音、外表和行为上表现出不注意他们的来访者,就不会有多少来访者来找他们;大多数来访者如果认为面谈者没有在听他们的话就不会再来了在心理学和咨询领域如果能找到一个所有人都同意的具体原则总是令人惊喜的。
Ivey提的贯注行为,或更广泛地说,良好倾听的重要性完全无人争议也许唯一的一群会小看目光接触与躯体语言重要性的专业人员是那些在治疗中仍使用躺椅的忠于传统的精神分析师(译者注:在传统的精神分析中,来访者躺在一张躺椅上,治疗者坐在来访者的侧后方,来访者与治疗者没有目光接触,也看不到治疗者的表情和动作)然而,即使是精神分析师也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语音特点,会留意来访者的言语行为,也会遵循良好倾听的一般原则贯注行为以非言语的为主Edward T.Hall 认为,沟通有 10% 是言语的,有 90% 是一种所谓“隐藏的文化语法”其他人也类似的提出65% 或更多的信息含义是由非语言的方式传达的在面谈和咨询中,Gazda 等指出,“当语言与非语言相矛盾时,治疗者通常会相信非语言信息因此,作为面谈者,你必须在与来访者的沟通中利用这些有力的非语言方式积极贯注行为许多作者都把贯注行为区分为积极和消极的贯注行为,积极贯注行为通常会打开沟通之门并鼓励自由表达相反,消极的贯注行为会关闭沟通之门并抑制表达在区分积极与消极贯注行为时,很少有普遍的规则,因为来访者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经验会影响他们把某一贯注行为看成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尽管有一些基本规则,对这位来访者适用的不一定适用于下一位来访者因此,你对来访者的注意方式必须依据每个来访者的个人需要、个性风格和家庭、文化背景而略有变化换言之,你要灵活在有些案例中,你必须非常注意,而在另一些中,你要不那么注意给对方“降降温”Ivey 指出了贯注行为的四个维度,这些维度简单、实用并已获得了一些跨文化研究的支持它们是:目光接触身体语言语音特点言语追随目光接触据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适当的目光接触行为因文化而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目光接触的个人模式也差异巨大对于一些面谈者来说,在面谈中保持目光接触时容易而自然的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可能艰难而痛苦;他们可能处于羞涩或压抑更倾向于眼睛向下看或不看来访者的眼睛对于来访者来说也是这样:有一些喜欢大量直接的目光接触,另一些会看地板、看墙壁或看其他地方,但不愿看你的眼睛通通常对白种的来访者,面谈者应保持 70%-90% 的目光接触你也会发现有些面谈者自然的看着来访者的嘴部或面部而非眼睛:你或许想要观察自己以确定你自己对来访者的注视风格对大多数来访者来说,恰当的做法是在他们说话时保持较多的目光接触,而在你说话时保持较少的目光接触有些研究显示,来访者在情绪唤起或感兴趣时瞳孔会扩大,而在感到无聊或不适时瞳孔会缩小。
尽管对面谈者来说,情况很可能也一样,但来访者不太可能会仔细观察你的瞳孔以确定你对他们所说的是否感兴趣实际上,我们很少会遇到能够一直对你的瞳孔大小保持主义的面谈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目光接触只是与别人进行交流的一种简单的方法,它通常不包括对他人的外表特征的仔细察二、消极的贯注行为关于频繁地点头;过多地说“恩哼”“哦”;过多重复最后一个词;过多地模仿;过少的目光接触;转身45度角或远离来访者;二郎腿;双臂抱胸三、非指导性倾听反应及效果四、抵制做出保证的诱惑第5 章 指导性倾听与行为反应一、指导性倾听反应1. 情感的翻译性反映(高级共情)用于揭露来访者自己只能部分意识到的情绪,可能引发来访者的顿悟2. 解译( Interpretation)使来访者顿悟,增进来访者的自我意识经典解译:“你以愤怒面对你的老师,几乎就像是在你父母不信任你时的反应”重构:“你们互相争吵,其实不是互相找碴,而是互相喜欢对方”3. 情感证实帮助来访者把自己的情感作为人类经验自然和正常的一部分加以接受:你的感受是可指导性反应描述效果或目的贯注行为(倾听)目光接触、身体前倾、点头、面部表情促进或抑制来访者的自发谈话沉默没有言语活动迫使来访者说话;允许冷静的事件;允许面谈者考虑接下来的反应澄清(具体化)试图重述来访者的信息, 在前面或者后面有一句封闭式问题 “我理解得对吗” ,对来访者所说的内容的反映或重述澄清来访者不清晰的陈述并确认面谈者听到的内容的准确性解述(释义 / 内容反映)对来访者所说内容的反映或重述使来访者确定你准确地听到了他们所说的并使他们听到自己所说的基于感官的解述使用来访者清晰表达的感官形式解述增进情感协调与共情非指导性情感反映解述或重述来访者清晰表达的情绪增进来访者对共情的体验并鼓励他们进一步的情绪表达总结(参与性概述)(非正式、互动和支持性原则)对一次治疗涉及的几个话题的简短总结增进对谈话内容的记忆,并使在一次咨询中提及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或整合以接受的。
它会导致:增进支持;促进或减少来访者对问题或情感的探索;降低来访者的焦虑,至少是暂时的;增强来访者的自信或正常感(也可能只是短期的);增加来访者对面谈者依赖的可能性二、使用提问1. 问题类型a. 开放性问题b. 封闭性问题c. 祈使问句:“你能谈谈你第一次发现自己有艾滋病时是这样的吗?”“你愿意谈谈, ”d. 间接或隐含性问题(偶尔使用,过多会显得有操作性以及遮遮掩掩):“我对你毕业后的计划感到好奇”e. 投射性问题“如果你得到一百万,没有任何限制,你会做什么?”f. 提问的分类提问用词提问类型来访者通常的回答什么开放式事实和描述性信息怎么样开放式过程或顺序为什么部分开放式解释和防御什么地方略微开放式关于地点的信息什么时候略微开放式关于时间的信息谁略微开放式关于人物的信息是否封闭式具体信息能否、愿否祈使式发散的信息,有时被拒绝我好奇、你肯定间接式对想法和情感的探究如果透射式干预判断和价值观的信息2. 提问的规则a. 使来访者准备好接受提问b. 不能把提问作为最主要的倾听或行为反应c. 使问题符合来访者关注的内容d. 采用问题引发具体的行为例子e. 谨慎地提及敏感问题三、指导性倾听反应及效果指导性反应描述效果或目的情感解译表达面谈者认为来访者的想法与行动所隐含的情感的陈述句可增进共情并促进情感探索与领悟解释表达面谈者认为来访者的情感、想法或行为代表的含义的陈述句。
常包括对过去经验的参照促进来访者对情感、想法、行为的思考和自我观察;促进来访者领悟提问直接从来访者处获得信息的问句引出信息;增进面谈者的控制;有助于来访者谈话或促进他们思考情感反映支持、肯定、 认可和证实来访者所说的情感的陈述句增进情感协调;暂时降低焦虑;可能使面谈者被当成专家面质支持或发现来访者的不一致或矛盾之处,可以温和可以严厉鼓励来访者审视自己和自己的思维、情感与行为模式;可能导致个性改变和成长四、指导性行为反应及其效果行为反应描述目的与效果说明提供事实信息的陈述:通常是关于面谈过程、来访者问题或治疗技术的实施澄清来访者的误解; 帮助来访者从咨询中获得最大收益暗示面谈者直接或间接提示或预测某一具体现象将发生的陈述可能帮助来访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倾向于从事某一行为、思考某一想法或体验某一情绪建议面谈者推荐来访者的方式,是关于以某一方式行动、思考或感受的劝告提供给来访者新的行为、 思考或感受方式的意见;如果不成熟, 可能无效并损害面谈者的可信度赞同 -不赞同显示观点一致或不一致的陈述句赞同可以肯定或安慰来访者, 增进情感协调,或阻止对想法和情感的探索不赞同会引起冲突,引发争论或防御敦促敦促或请求来访者从事某行动或思考某一具体问题的技术可能产生所希望的改变, 也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和引起阻抗;有些来访者可能会感受到冒犯认可 -不认可对来访者的想法、情感或行为做赞许与不赞许的批判认可可能增进感情协调, 培养来访者的依赖性。
不认可可能降低情感协调和来访者感到受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