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16961088
  • 上传时间:2023-0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5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篇一: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事例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事例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南美北部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流域,为大热带雨林,面积 6,000,000 平方公里(2,300,000平方里),覆盖巴西总面积40%北抵圭亚那高原,西界安 地斯山脉,南为巴西中央高原,东临大西洋亚马逊河流域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东面的大西洋沿岸(林宽 320 公里〔200 哩〕) 延伸到低地与安地斯山脉山麓丘陵相接处,形成一条林带,逐渐拓宽至1,900 公里(1,200 哩)雨林异常宽广,而且连绵不断,反映出该地气候特点:多雨、潮湿及普遍高温亚马逊热带雨林蕴藏著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 种类多达数百万种,其中许多科学上至今尚无记载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类树种,包括香 桃木、月桂类、棕榈、金合欢、黄檀木、巴西果及橡胶树桃花心木与亚马逊雪松可作优 质木材主要野生动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红鹿、水豚和许多 m 齿动物,亦有多种猴 类,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这个雨林的生物多样化相当出色,聚集了250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2 千种鸟 类和哺乳动物,生活着全世界鸟类总数的五分之一。

      有的专家估计每平方公里内大约有超 过 75000 种的树木,15 万种高等植物,包括有 9 万吨的植物生物量 科学家指出,单单 在巴西已约有96,660至 128,843 种无脊椎动物亚马逊雨林的植物品种是全球最多种性 的,有专家估计,1 平方千米可能含有超过75,000种树及 150,000高级植物,1 平方千米 可含有 90,790公吨存活的植物亚马逊雨林是全世界最大的动物及植物生境全世界五分之一的雀鸟都居住于亚马逊雨林现时,大约有438,000 种有经 济及社会利益的植物发现于亚马逊雨林,还有更多的有待发现及分类然而,亚马逊热带雨林却并没有因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类的厚爱,毫无节制的开发已 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随着巴西本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移民涌入亚马逊雨林边缘地带为了向大自然要地要 粮,人们使尽了各种手段和各种工具,夺林造田随着公路和铁路干线的不断延伸,农民 更易深入原始密林中砍烧垦殖在垦荒过程中,人们把重型拖拉机开进森林,将树木砍倒 再放火焚烧林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大多数养分并不在土壤里,而是储存于活着的植 物中森林烧光后,大部分养料就随风散去在清理出来的土地上耕种,过一两季后,土 壤不是耗尽肥力就是被雨水冲走,剩下的就是寸草不生的一片砂砾。

      跨国大企业则是看中 当地丰富的铁、铜、铝土和其它矿产资源,不惜投入重金,大肆开采据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亚马逊地区每年遭到破坏的雨林面积达2万3000 平方公里在过去30年中,这一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区的1/6已遭到严重破坏巴西的森 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专家指出,热带雨林的减少不仅意味着森林资 源的减少,而且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如果亚马逊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地球上维 持人类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滥伐亚马逊的森林,并没有给巴西人带来更多的财富他们只是填饱了肚子,带来的 却是对大自然永远的创伤和难以弥补的伤害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得土壤侵蚀、土质沙化, 水土流失严重巴西东北部帕拉州、阿玛帕州的一些地区由于林木被砍伐,生态被破坏, 而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亚马逊热带雨林植被丰富,每平方公里不同种类的植物多达1200种然而随着热带 雨林的减少,数年后,至少有50万至80万种动植物种灭绝,雨林基因库的丧失将成为人 类最大的损失之一对此,巴西政府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先后制定了多项环保政策,采取 多种措施加强对林区环境的保护与监测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的优先目标之一。

      臭氧层空洞臭氧在大气中从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其最大浓度在中纬度24千米的高空 向极地缓慢降低,最小 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浓度在极地17千米的高空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 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 注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 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关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在世界上占主 导地位的是人类活动化学假说: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 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 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为此,于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订了限量生产和使用氯氟烷烃等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 另外还有太阳活动说等说法,认为南极臭氧层空洞是一种自然现象关于臭氧层空洞的成 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人类健康影响1.增加皮肤癌: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2.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3.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对生态影响1.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试验200种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结果2/3 有影响,尤其是大米、小麦、棉花、大豆、水果和洋白菜等人类经常食用的作物估计臭 氧减少1%,大豆减产1%2.减少渔业产量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实验表明 臭氧减少10%,紫外线辐射增加20%,将会在15天内杀死所有生活在10米水深内的鳗鱼 幼鱼3.破坏森林据研究,臭氧减少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的主要机制是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破坏核 糖核酸(DNA),以改变遗传信息及破坏蛋白质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外,因臭氧减 少而造成的紫外辐射增多还会造成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使塑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加速 老化全球变暖基本介绍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 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温室气体排放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 0.48°C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02等多种温 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3.8—7.6nm,波长较短)具有高度 的穿透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如红外线)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 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C(2.5-10. 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 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为阻止全 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 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 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 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 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 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21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地球正在升温,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 摄氏度北半球春天的 冰雪解冻期比1 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美国和全球年平均温度测量值之间比较情况升温后果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 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 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 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 灾难。

      南极冰川融化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 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3.气温升高 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篇二:人类对地球破坏第一点: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严重的后果它使南极冰雪受热融化, 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升高,直接威胁着沿海国家以及世界上30多个海岛国家的生存和 发展据联合环境署提供的资料,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已经升高了10至25厘米,预测下世 纪继续上升15至95厘米如果这一预测成为事实,世界各地海岸线的70%将被海水淹没 50年后,像马尔代夫那样的岛国将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某些沿海城市,如大阪、曼谷、 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等,将完全或局部被海水淹没全球变暖会使水蒸发加快,进而改变 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去年以来地球上接连出现 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关.第二点:森林破坏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在学习中,要尽 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森林锐减森林是人 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 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 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 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 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 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 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 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 第三点:水资源的破坏降水量 2021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 下同)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5687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 6.5%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六 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3% ,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 区(以下简称南方四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6%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 常年值偏多的有山东、新疆、天津、西藏、河南、湖南、重庆、青海8个省(自治区、直 辖市),其中山东偏多13.3%;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 海南、江苏和内蒙古偏少20%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 2021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 常年值减少13.4%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 13.0%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东、西藏、新疆、上海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山东偏多18.3%外,其他3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程度 均低于7%;比常年值偏少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河北、海南偏 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肃、广东、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2021年,从国外流入我国 境内的水量为17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94亿立方米,流入国际界河的 水量为97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292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2021年全国矿化度小于或等于2克/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436亿立方 米,比常年值减少7.8%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42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补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