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菇菌种的生产技术.doc
3页平菇菌种的生产技术菌种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一母种制作配方① 马铃薯(去皮)200 克,葡萄糖 20 克、琼脂 20 克,水 1000 毫升配方② 小麦 500 克、蛋白胨 2 克、磷酸二氢钾 3 克,硫酸镁 1.5 克,维生素 B13 片,琼脂 20 克,水 1000 毫升以上配方均适应平菇菌丝生长,现介绍配方②制作方法:选择质 量好的小麦 500 克,放进锅内,加水 1500 毫升,水烧开后,煮沸 10 分钟,然 后用千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若滤汁不足 1000 毫升,则加水补足,然后将 琼脂、蛋白胨、糖等全部加入,加热至全部溶化后,分装试管,装量为试管长 度的 1/4,分装时,注意勿使试管口沾附培养基,装好后,立即用棉花塞口, 用绳子每 10 支一捆缚好然后竖直放入高压锅内消毒,在 1.2 公斤/米 3 压力 下,维持 40 分钟,灭菌后的培养基要趁热把试管倾斜,使之凝固成斜面,倾 斜度以斜面达到管长 1/2 长度为宜,冷却后即成试管斜面培养基母种转扩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以保证继代母种的纯正,一般 科研单位出售的均为一级母种,它可以进行再次转管扩接以满足原种生产的要 求,每支可扩接 20—40 支,但转管次数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 2 次,以免 削弱菌丝生活力和减低出菇率,无条件转扩的,也可引进一级母种直接转扩原 种,则效果更好。
二原种制作⑴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 100 公斤、麸皮 5—8 公斤、复合肥 1 公斤、石灰 0.5 公斤、25%多菌灵,水 135 公斤由于棉籽壳吸水较慢,拌料后须整理成小堆,待 4 小时充分吸湿 后,再进行瓶装,装好瓶后,在料中央打一个直径 2cm、深 3cm 的洞穴,有利 于接入的母种块加快萌发、生长,以棉籽壳为主培养基原种菌龄约为 25 天左 右⑵小麦、棉籽壳培养基 小麦 40 公斤、棉籽壳 60 公斤、石膏粉 1 公斤、水适量制种用的小麦要干燥、色鲜、无霉变,先将麦粒浸入 1—2%的石 灰水和 0.2%多菌灵混合水溶液中,浸泡时,水面要高出麦粒 10—15cm,浸泡 时间大约需浸 18—20 小时,15℃左右时需浸 30—36 小时,将浸好的麦粒捞出, 倒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吹凉,待麦粒表面水分适度干后,可与棉籽壳、石膏粉 等混合拌匀,接着装入瓶中麦粒培养基分装时,要上下震动,以利基质结物, 塞上棉塞,然后进行消毒灭菌由于麦粒培养基透气性好,营养足,菌丝 17— 22 天即可发满,且质量也最好⑶棉籽壳木屑培养基 棉籽壳 30 公斤、木屑 55 公斤、麸皮 15 公斤、复合肥 1 公斤、 水 135 公斤,该培养基因木屑成份比例大,制作好的菌种虽不够洁白,但含水 量足,菌种质量好,且不易老化,笔者建议原种容器可以是 900ml 专用菌种瓶, 也可以用 500ml 医院用盐水瓶代替。
无玻璃瓶的,可以用 14×28×0.05 的( 3 ) 丙烯袋,袋口系无棉盖体,也可用颈圈加盖棉塞,原种栽培料的 灭菌要同母种培养基灭菌同样严格,不同的培养基,其灭菌程度和时间亦有差 异,棉籽壳或木屑培养基在高压 1.5 公斤/厘米 2 压力下保持 2 小时,常压灭菌100℃保持 14—15 小时即可;麦粒培养基在高压 1.5 公斤/厘米 2 压力下保持 2.5小时,麦粒培养基不要常压灭菌,否则菌丝生长细弱、无力因为小麦内部有 一种酶的营养物质,必须在高压下才能释放出来母种接入原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消毒药剂采用气雾消毒剂熏蒸 接种时,在无菌条件下将母种斜面培养基横割成 4—5 块,第一块要割长一些, 因为培养基较薄、易干燥而影响发菌,然后连同培养基一起移入原种瓶内培养 基中央洞穴内,每瓶接种一块,麦粒培养基没有洞穴,接种后最好抖动瓶身, 使少量麦粒盖住种块,这样,菌种块在空穴内或培养基下,由于湿度高,能很 快萌发,并吃料生长原种培养温度以 20—26℃为宜,培养室的窗户要用黑布 遮光,以免菌丝受光照的影响,造成原基过早出现老化发现杂菌感染,就要 及时淘汰经过严格筛选,平菇菌丝延伸过程中,色白、粗壮、富有弹性、并 布满全瓶,即为合格原种。
三栽培种制作栽培种制作容器最好用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因高压丙烯袋较透明, 能明显观察内部菌丝生长情况,如果用一头接种法,就选用 17cm×33cm×5 丝 丙烯折角袋,如果采用两头接种法,就选用 17cm×5 丝丙烯筒料,栽培种配方 主要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培养基⑴木屑、棉籽壳培养基 木屑 40 公斤、棉籽壳 40 公斤、麸皮 10 公斤、复合肥 1 公斤、石灰 0.5 公斤、多菌灵 0.2 公斤木屑最好选用相隔半年以上的陈木屑,麸皮要新鲜、无霉变、无 虫害,此配方培养的菌丝虽不如纯棉籽壳培养基洁白,但菌丝生长结合力强、 紧密度高、耐老化,且不易出菇,存放时间长,17×40 袋两头接种制作的菌种, 菌龄为 35—40 天⑵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 100 公斤、麸皮 5 公斤、复合肥 1 公斤、 石灰 0.5 公斤、多菌灵 0.2 公斤先将棉籽壳预湿,然后把麸皮、复合肥(事先压成粉状)混入料 内,加水拌匀,棉籽壳培养基 17×45 袋两头接种,菌龄为 25—30 天⑶玉米芯培养基 玉米芯 80 公斤、麸皮 10 公斤、玉米面 8 公斤、 复合肥 1 公斤、石灰 0.5 公斤、多菌灵 0.2 公斤玉米芯要粉碎成大豆大小的颗粒,在用 1%生石灰水拌好,堆闷 24 小时后,拌入各种辅料,玉米芯培养基与棉籽壳培养基菌龄大致相同。
制作栽培种除掌握以上配方外,还要使拌料水份恰到好处,含水 量偏低,菌丝生长缓慢、纤弱;含水量偏高,料温随之上升,易酸败,菌丝生 长受阻常用感观测定,即装袋前手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为 宜,也可按照伸开手指,料在掌中能成团或掷进堆四分五裂或落地即散为标准, 其含水量较为适中配制好的培养料,有条件的可用装袋机装袋,每小时 200 袋以上, 使用机器装袋,松紧均匀,省工省时,效率高但劳力不缺的地方,也可用手 工装袋,人工装袋应边装边压实,用力要均匀,要做到袋壁光滑、而无空隙,装好后,两头直接用扎线扎紧即可,常压灭菌时,锅内温度达到 100℃要维持 12—15 小时再停火,等温度自然下降到 60℃时,才能打开蒸锅取出料袋待袋料温度降到 25℃左右时,即可接种,转接栽培种按严格要求, 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有条件的也可采用离子风接种进行无菌接种接种箱消 毒一般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 2 克)熏蒸半小时,在箱内先将原种用长柄镊 子搅碎,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栽培种袋口,均匀倒入原种块,尔后,用塑料袋 扎绳扎好注意,扎线不要扎得太紧,防止菌种不透气、难发菌,也不要太松, 以防袋口落入杂菌孢子,引起杂菌感染,松劲度掌握在“肉眼能看到缝隙或能吹 得进气流为佳”,接入的菌种块要正好处于扎口中心位置,这样可有利于种块尽 早封面,此种接种方法为线绳扎口法。
也可用塑料袋+无棉盖体法培养栽培种,也可用塑料袋+套环塞棉 花法培养栽培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四川菇农常用的,将袋口系上出菇套环接 入原种后,再盖上二层报纸,笔者认为以套环塞棉花法培养的栽培种,污染率 最低,且质量最好 4 ) 接种后的种袋要及时移入培养室内培养,用线绳扎口法的还要用 菇虫净粉剂将每个袋口进行喷施一下,其目的是让药粉吸收附在袋口,以防止 菌袋培养过程中虫从口入在培养过程中,还要防止塑料袋被硬物刺破,应经 常检查杂菌污染和鼠害特别是老菇场,为达到万无一失,防止菌螨、菌蝇进 入袋口内部产卵,必须每隔 7 天对地面、窗户、周围环境用敌杀死或氧化乐果 农药液进行喷雾一次在菌丝生长后期,采用线绳扎口法的如果发现菌丝生长 特别慢,可用手拉一下拉袋口,使袋口空隙加大,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袋内,以 加速菌丝生长栽培种的质量鉴别 菌种质量的好坏,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方法,主要靠外观鉴定,一 看长势,二看纯度,三看菌龄,菌丝长势要旺盛、浓密、洁白菌丝纯度主要 看无红、绿、黑等杂色斑点,菌丝上下一体,无抑制线菌龄主要看菌丝无萎 缩老化现象所谓合格平菇菌种,其主要标准是,菌丝体纯白健壮,粗细均匀, 菌落延伸整齐一致,尖端部位分枝清晰,不杂乱。
成熟的菌种,菌丝浓密、具 有光泽,有“回菌”或生出菌皮现象,有时还有水珠分泌,但基质清楚可辨,不 收缩、不干涸栽培种菌龄以菌丝发到底后 5 后至原基形成之前使用最好(出现 少量原基也没有多大关系),这时挖出的菌种成块,菌丝量大,有弹性,移植 后,菌丝萌发快,定植早一般来说,低温下培养的菌种,只要不出菇时间延 长一些,对菌种质量不明显影响但在高温下培养,即使菌种不出菇,也不能 随意延长时间,因在高温下,菌丝体生理代谢活动旺盛,它不但要大量消耗培 养料中的养份,同时还会加快自身的衰老速度凡菌皮过厚、老化干缩、菌丝 生长稀疏或培养料结合松散,菇体已长出袋外的菌种,以及带有虫卵或杂菌的 菌种,都不能当作菌种栽培否则,应用到生产中,轻者减产,重者无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