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古文阅读练习.pdf
8页初中古文阅读练习(八上)八年级上册(一)陶渊明《桃花源记》【甲】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屋舍俨然俨然:( 2)具答之具:(3)芳草鲜美鲜美:(4)无论魏晋无论: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的一项()A、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B、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中轩敞者为舱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A、吏呼 一何 怒 妇啼 一何 苦 B、予 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C、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D、虞山 王毅 叔远甫 刻5、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6、翻译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7、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 “?谈谈你的理解8、“ 桃花源 ” 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参考答案】1、 ( 1)整齐的样子(2)详尽( 3)鲜艳美丽(4)不要说,更不用说2、B 3、C 4、C 5、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等6、⑴(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⑵这个渔人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那些人都感叹惊讶不已7、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8、学生回答只要能紧扣“ 表达作者美好理想,反映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并言之有理即可【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数 十 步 , 豁 然 开 朗 土 地 平 旷 , 屋 舍 俨 然 ,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俨然:()②交通()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①渔人甚异之: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在作者眼中,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4、这篇文章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理想的?【参考答案】1、 ①顺(沿)②整齐的样子③交错相通 2、 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②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之属陌交通,鸡犬相闻4、第一问:寄托了没有阶级、人人平等、没有战乱、和平美好的社会理想第二问能紧扣社会现实来谈即可丁】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阡陌交通()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⑶无论魏晋()2、将 “ 渔人 ”“村人 ” 两词语准确填如文中括号内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3、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⑴表现 “ 村人 ” 热情待客的句子有:⑵“ 村人 ” 见“ 渔人 ” 后, “ 大惊 ”“问所从来 ” 是因为:⑶表现 “ 村人 ” 都来关心 “ 渔人 ” 的句子是:⑷“ 村人 ” 来桃花源的原因是:⑸“ 村人 ”“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的原因是: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起“ 叹惋 ” 的原因是()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而叹惋5、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⑴交错相通⑵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⑶不要说,(更)不必说2、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3、⑴ “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⑵“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⑶“ 咸来问讯 ”⑷“ 先世避秦时乱”⑸“ 与外人间隔 ”4、C(提示:其他三项不符合文章的含义,故是错误的5、 【答案示例】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现实生活相对立的一个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所向往的,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点拨】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另外要谈出自己的看法戊)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 渔人甚异之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④后遂无问津者3、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D、处处志之寻向所志4、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细读文章,完成文章结构图—— 访问桃花源 ——7、“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 不足为外人道也” 是因为。
8、以 “ 桃花源美,美在⋯⋯” 写几句赏析性的话9、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设计了哪些内容?【参考答案】1、①交错相通②更不用说③妻子儿子④隔绝2、①渔人非常诧异②这个渔人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那些人都感叹惊讶不已③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④此后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了3、D 4、C 5、A 6、发现桃花源离开桃花源7、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8、桃花源美,美在坦荡如砥,一望无垠的土地桃花源美,美在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屋舍桃花源美,美在土地肥沃,庄稼茁壮成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桃花源美,美在静谧祥的气氛9、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己】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子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外人道也1、 翻译句子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此中人语云:“ 不足外人道也2、找出选文中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用原文回答)3、“ 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联系上下文,想想“ 此人 ” 说了些什么,试概括为三点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1、略 2、其中往来种作⋯⋯ 怡然自乐。
3、 ( 1)讲社会的动乱,黑暗和秦以后的变迁2)讲桃花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难3)讲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4、略(二)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苔痕上阶绿 (长到,长上 ) ②无案牍之劳形(形状 ) ③往来无白丁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④有仙则名 (取名 ) ⑤谈笑有鸿儒 (大)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D、③④⑤3、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陋室 ” 不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_ ”与“ 陋室 ” 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_______________ _ ”4、按下面的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描写 “ 陋室 ” 环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用类比赞美 “ 陋室 ”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