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Ⅰ.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41591395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6.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Ⅰ)(2006~2020年) 商丘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一月 / 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规划背景 1第一节 市域概况 1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2第三节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3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6第二章 区域定位与土地利用目标 7第一节 区域定位 7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8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战略任务 9第四节 土地利用基本原则 9第五节 土地利用目标 10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12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5第四章 强化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23第一节 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 23第二节 稳固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 25第三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7第四节 推进农业现代化 29第五章 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 31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1第二节 集约利用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32第三节 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33第六章 中心城区及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34第一节 调控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4第二节 调控县级土地利用 35第三节 优先保障产业集聚区用地 38第七章 保障重大工程建设用地 40第一节 交通重大工程 41第二节 水利建设重大工程 42第三节 能源建设重大工程 42第四节 其他建设工程 43第八章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44第一节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及土地利用方向 44第二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及管制规则 45第三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7第九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49第一节 构建稳定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49第二节 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49第三节 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50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1第一节 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51第二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 52第三节 健全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53第四节 加强规划实施的经济调控 53第五节 提高规划的社会保障能力 54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要求,结合商丘市实际,商丘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规划》全面分析了商丘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制定了各业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明确了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和管制规则,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远期目标年,规划范围为商丘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市域概况商丘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的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北与山东省的菏泽市接壤,西与开封市毗邻,南与河南省的周口市、安徽省的亳州市相连,东隔安徽淮北市一角与江苏省的徐州市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4º49'—116º39', 北纬33º43'—34º52'商丘市域总面积10700平方公里,辖两区(梁园区、睢阳区)、一个县级市(永城市)和六个县(虞城县、民权县、宁陵县、睢县、夏邑县、柘城县),19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05年全市总人口816.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3.21万人,农村人口603.69万人,城镇化率为26.10%,人口密度763人/平方公里,高于全省585人/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

      商丘市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有倾斜区域内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较为有利,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发达,是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粮食、棉花、油料、烟叶、水果、林木和畜牧产品享誉全国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流42条,涡河、惠济河、沱河、浍河、大沙河、王引河等河流流域面积均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商丘市交通十分便利京九铁路、陇海铁路、310国道和105国道均在此交汇,形成了汇集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黄金双十字通道”,沟通了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南方地区与北部地区更广泛的经济联系 商丘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分区强、矿床规模大、中、小型俱全的特点迄今为止已发现矿产10种,探明储量的有7种,其中储量达100亿吨的永夏煤田为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芒砀山非金属矿储量大、品质好,是发展建材工业的优质原料丰富的资源为全市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商丘市是新兴的工业城市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煤炭、制冷、轻纺、酿造、食品、医药、建材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格局以科迪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560.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0.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1.7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3.7∶39∶27.3,呈现出二、一、三的新格局 商丘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先商和商业发祥地上古时期,燧人氏、高辛氏、“五帝”中的颛顼、帝喾都在这里生息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商丘古城,外圆内方,风格独特,保存完整,与永城芒砀山汉墓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丘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古代文哲大师庄周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众多的古迹、名胜和景点,使商丘西接古都开封、郑州、洛阳,北连曲阜、泰山,东往徐州、连云港,形成了一条黄金旅游线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情况《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快速增长、土地供给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下,在保护耕地、保障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利用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有效发挥了规划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在大力保护耕地的同时,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保障了城镇发展、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上轮规划省下达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619400公顷,2005年实际保护面积为624008.75公顷,比目标多4608.75公顷三、加强了建设用地内涵挖潜,推进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规划期间,GDP由1996年202.3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60.78亿元,净增加358.42亿元,同期地均GDP由11.96万元/公顷增加到31.22万元/公顷,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规划期间,全市加大了城镇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大力开展“三项整治”(空心村、工矿废弃地、粘土砖瓦窑整治)自2004年开展“三项整治”工作以来,共整治建设用地5342.41公顷,新增耕地3678公顷,利用“三项整治”指标2755.96公顷,提高了集约用地水平四、加大了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力度,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减缓了耕地下降的态势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全市累计补充耕地8412.17公顷,总体上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减缓了耕地减少的趋势五、加大了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促进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稳定和局部好转1997~2005年全市累计实现生态退耕、造林面积1466.77公顷,通过生态退耕、水土整治等,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促进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稳定和局部好转。

      由于对经济发展速度的预测不足,受当时规划指导思想的影响,忽视对耕地以外的其他用地的统筹安排,导致土地利用布局存在问题,规划实施缺乏综合性,如何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对新一轮规划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节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一、土地利用现状2005年末土地总面积1070023.13公顷,其中农用地853518.83公顷,建设用地179444.94公顷,未利用地37059.36公顷,分别占总面积的79.77%、16.77%和3.46%1.农用地耕地:面积为719910.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28%其中旱地面积327022.1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5.43%;水浇地392734.40公顷,占耕地面积54.55%;水田面积153.4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0.02%;主要分布在永城市、虞城县和夏邑县园地:面积为27144.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4%主要分布在虞城县、民权县、永城市林地:面积为48718.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5%分布面积最大的是虞城县,面积达10465.00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21.5%牧草地:面积为6.97公顷,主要分布在梁园区和睢县其他农用地:面积为57738.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0%。

      2.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61079.0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05%其中城市用地面积为9555.87公顷,占城乡用地面积的5.93%;建制镇用地面积为15577.88公顷,占城乡用地面积的9.67%;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27182.32公顷,占城乡用地面积的78.96%;采矿用地1535.60公顷,占城乡用地面积的0.95%,独立建设用地面积为7227.35公顷,占城乡用地面积的4.49%交通水利用地16789.59公顷,其中交通用地9891.5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93%,水利用地为6898.0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64%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576.3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15%,主要为特殊用地和风景名胜设施用地3.未利用地未利用地面积37059.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6%其中水域用地8210.55公顷,占未利用地的22.16%;滩涂沼泽用地18127.69公顷,占未利用地的48.92%;自然保留地10721.13公顷,占未利用地的28.92%二、土地利用特点1.耕地比重较大,后备资源不足2005年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67.28%,土地利用率为96.54%,两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全市未利用地37059.36公顷,其中有16181公顷可开发为耕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0%,耕地后备资源明显不足2.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较大,有一定整治潜力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27182.32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89%,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0.88%,二者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农村居民点用地210.67平方米/人,高于国家150平方米/人的用地标准,有一定的整治潜力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人均耕地日益减少,耕地保护的形势更加严峻人均耕地由1996年的0.096公顷(1.44亩)下降到2005年0.088公顷(1.32亩),稍高于河南省的人均耕地0.081公顷(1.22亩)近年来,商丘市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增幅较快,耕地保护的形势更加严峻2.土地利用粗放,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突出城镇土地利用效率低而粗放,闲置土地较多,存在着土地征而不用、征多用少的现象2005年底商丘市存量建设用地中低效利用土地共14873.10公顷,其中城镇低效利用土地777.86公顷,工矿低效利用土地3838.08公顷,农村居民点低效利用土地10257.16公顷村庄建设缺乏引导,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村庄用地不减反增。

      城镇的拓展与农用地资源保护矛盾尖锐,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面临两难3.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利用制约因素较多2005年商丘市共有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