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幼儿分享行为及其教育对策分析.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7487824
  • 上传时间:2022-05-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游戏活动中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及其教育对策的研究[摘要]同伴交往是幼儿与同伴之间频繁发生的一种社会互动行为,是幼儿成长阶 段中必不可少的现象,与同伴交往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成长的需要,然而如今 幼儿园小班的孩了年龄较小,又时时处处受到家庭成员的宠爱,养成了以口我为 中心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喜欢与别人交往、合作,凡属于自己的东西都不 愿意与他人分享,所以,当他们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以后出现的矛盾特别多 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分享行为还 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在今后与人共同生活和与人合作共事在新纲要、新理念的引 领卜・,分享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而喜欢玩游戏是每个幼儿的犬性,寓教育与 各项游戏之中,从而使得游戏成为分享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分 享[关键词]小班幼儿 同伴交往 分享行为 游戏活动[正文]一、 研究背景1. 国外背景:世界许多国家在如何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幼儿期分享有什么特点等等都进行 了积极的探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Ugurel-Semin就研究了 4-16岁儿童分享观 念和分享行为的发展状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W. Damon研究了儿童在早期和中期 分享观念的发展变化,发现4岁儿童就能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意义。

      具有代表性的 还冇:(1) 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 客观条件、强化等,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奖励、肯定幼儿的适当 行为,使Z逐步形成发展儿童道徳行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改变的,环境、 教育、榜样同样在学前儿童品质和行为形成中起很大作用2) uckly, Sawin认为,发展儿童移入感情的能力是值得做的因为至少在 学前儿童,这种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感情的能力与第二向社会能力是相联系的,发 展利他行为一一儿童以不是利己的意图而形成的行为,以使他人感到良好和快 乐O(3) 瑞格德(Rheingoid, 1976)等人观察了 13-18个月的幼儿在类似家庭环 境中,同父母或其他承认的相互作用,发现几乎所冇的幼儿都做出依次或多次的 分享行为,年龄稍长的孩了分享的范围和程度则更高4) 斯坦杰克(Stangjek, 1978)研究了儿童的自发分享,认为在2-3岁的幼 儿中间最为常见是礼物的自发分享,它往往成为幼儿间社会交往的手段5) 塞尔曼(1976)研究了在理解别人观点方而不同年龄的发展水平,从学 前儿童到青少年经历了 口我中心的角色理解(大约4-6岁),不理解别人的动机, 他们主要对外在提示做出反应,不能推断别人的思想,因此分享行为很少。

      2. 国内背景:(1) 我国学者对此也做过研究1989年,上海李丹等人研究食物和玩具的分 享,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高级形式——利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假设 和实验情景下儿童的分享行为都是不高的,但随年龄的增长,其分享的慷慨程度 逐步提高,一年后,郑健成、李伯泰、欧鹏飞等人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 为中班幼儿较少主动的利他行为2) 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研究发现在人生的第二年,儿童越来越明显 地表现出分享行为,但分享在4-16岁Z间没有发现连续增多的变化趋势,需借 助教育,儿童不可能离开教育自发成长为社会要求的品质高尚的社会成员3) 申继亮、李虹、夏勇、刘立新研究也发现分享行为要到3-6岁才会出 现:儿童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到了 6-12岁迅速增长,许多研究都表明学前儿童在 与同伴分享方而表现出很自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愿意分享二、理论依据1•皮亚杰的“社会冲突认知理论”认为:幼儿在相互作用吋由于动作和观点 的不同而争论,导致社会认知上的冲突,冲突解决的过程实质上就导致幼儿认知 结构改变的过程,也是使幼儿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2.《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的品德教育进行了定位,提出了品德教育要 注重情感教育并涉及了幼儿社会性教育。

      而分享教育也属于品德教育的一个内 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则将社会作为幼儿园教育内容中的一个专门领域, 确定具体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并指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人际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 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 培养乐意与人交往学习分享的情感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所谓分享,即与别人共同享用,不为个体所独自占冇我们从道徳层而上来 理解分享,那就是奉献现实社会中,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个体实际上都是在 为别人劳动,而每个社会成员又无时无刻不在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这就是分享的真实内涵,因此,懂得分享、乐于分享,这是一个人 人格构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个体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价值标准的选 取都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同伴交往是指儿童与同一年龄阶段的伙伴Z间的交往大家年龄相近,兴趣 一致,有一种自出宽松的氛围,幼儿口」以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心 理感受积极而愉悦,对幼儿来说,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这种同伴交往, 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成为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游戏活动就是适合于幼儿玩耍的,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动作的协调性以 及社会性发展等为主要的目的的活动,幼儿园游戏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被幼 儿称作“玩”的游戏,一类是被教师称作“游戏”的教学。

      四、 分享教育存在的错误方式1・强迫幼儿分享成人强加于幼儿的一种方式,强迫幼儿与同伴分享,不管幼儿是否愿意,这 样对于幼儿來说也是一种伤害2.强求大的让着小的大多数家长都会告诫哥哥姐姐将手里的物品让给弟弟妹妹,其实这是不公平 的,没法让幼儿从这样的分享方式里获得分享的快乐,更学不到分享的技巧3 •强迫幼儿轮流玩强迫幼儿轮流玩是最常见的分享教育策略之一,但是,A幼儿刚刚把玩具拿 到手的吋候,B幼儿就急于将玩具夺回来这是因为幼儿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吋间 的概念,因此轮流玩仍然不是有效解决幼儿之间争端的好方法4.抢走幼儿手里的玩具当幼儿Z间因为玩具而起争端的时候,千万不要抢走一个幼儿的玩貝交给另 一个大声哭闹的幼儿这无异于在向幼儿传达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只要哭闹就可 以达到目的、只要动手去抢就可以解决问题五、 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1 •个体社会认知皮亚杰认为3-6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而以自我为中心是这一阶段幼儿发 展的突出特点这一阶段的幼儿常常显得比较“口私”,他们不喜欢跟别人分享, 在幼儿心目中,只要他喜欢的东西,就都是他自己的2. 家庭因素(1) 家长对孩子宠爱过度,只宠不教,“四二一”家庭结构,使“小皇帝”们 高高在上,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溺爱无边,不管不教。

      2) 望子成龙,期待过高把儿代人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切实 际的苛求与压力也都落在了孩子的肩上3) 利他主义倾向削弱,一味索取,不讲奉献,使幼儿口我观念不断膨胀六、 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对策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 过冇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从观念 到行为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來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这间的温暖和爱这 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索质,将來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1. 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分享意识要激发幼儿的分享意识,要使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必须在游戏活动中 对幼儿进行关心别人、爱别人的思想教育首先让幼儿信任对方,关爱对方,必 须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信赖和亲密的感情我们可以组织孩子玩《猜猜我 是谁》、《找朋友》等简单的游戏,让幼儿从互相从陌生到熟悉,让他们感觉到和 好朋友一起玩是非常愉快的事其次,组织幼儿玩《帮助盲人过马路》、《娃娃家》 等游戏,让幼儿从只关心自身的利益逐步认识到理解他人的处境或者困难,自己 也应关爱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最后老师应为幼儿树立分享的榜样。

      教师 在幼儿心口中有着很高的威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潜移默化 的影响着幼儿我们应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我常常有意识的 把自己所知道的新游戏、好玩的游戏材料或者新出的幼儿玩具说个幼儿听,以及 教他们玩新的游戏材料,他们都很乐意听后來,有很多幼儿的家长给他们买了 新的玩具,或者他们冇好玩的游戏都会主动与老师、同伴分享当然,幼儿的同 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分享意识的幼儿应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游戏时,幼儿也会无形当中模仿其 他幼儿的分享行为,其实我们引导那些具备分享意识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 儿一起游戏时,让他们在共同的接触中,逐步受到分享氛围的熏陶2. 在游戏活动中适时地为幼儿创造分享机会1) 分享游戏材料的玩法我们在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游戏材料体育游戏活动中我 就以一物多玩为指导思想,组织开展活动,利用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方式,让幼 儿通过探索、发现各种器械的多种玩法,让幼儿把体育器械的玩法与同伴分享, 以及共享体育器械,使大家在游戏中达到享受体育器械带來的快乐例如:开展 体育游戏《呼啦圈转转》,将呼啦圈放在地上,请幼儿想一想:要让呼啦圈旋转, 可以怎么玩呢?幼儿各自尝试呼啦圈旋转的方法。

      我就巡冋观察,请做出不同旋 转方式的幼儿为大家分享呼啦圈的玩法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冇新材料的出现, 当幼儿对投放的新材料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时,老师启发幼儿想一想生活中,你在 哪里见到这些东西呢?它是用來干什么?可以请知道的小朋友向大家分享材料 的使用方法,那些知道材料使用方法的幼儿,都很主动、很乐意地告诉大家如何 使用材料,有些幼儿还会亲自动手教同伴用,这样幼儿在下次游戏情景中就会使 用新材料了2) 分享游戏时的情绪情感我常常利用游戏让幼儿体验别人的情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 忧别人只忧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感受他人的情感处境,使幼儿逐 渐认识到,得不到分享的心情是难过的,痛苦的,与别人分享可以使别人快乐, 明白分享给大家带来团结、快乐和友好在角色游戏中,孩子经常会出现一些积 极的情绪情感,如生口会、愉快的春游、我获奖了等等我就将这些开心的事情 作为分享的内容,让每一个幼儿都来感受这份快乐,但是情绪的出现往往是一瞬 间的,但是有些孩子在分享中无法再次表现当时的心情所以老师在幼儿游戏过 程中用摄像机把幼儿的精彩瞬间摄下来,然后通过视频的方式来让幼儿一同分享 快乐的情绪,这会让幼儿身历其境,完全体验当时的情绪情感,同时也避免了幼 儿讲得不如做得好的问题。

      3. 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的分享行为鲍威尔、列尔德曼是《成功的孩子们》一书的作者,他的一段肺腑之言发人 深思:作为家长,你是孩子生活中最为强大的力量你可以通过给孩子以鼓励, 并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和赞赏,來让孩了振作精神,拼搏进取,勇于创 新你不必总是对孩子的每种做法都表示赞同,但你应当让他们吋吋刻刻都坚信, 你是他们前进途中的坚定支持者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千万不要吝啬赞美、表 扬之词,要多鼓励幼儿当幼儿一旦在游戏中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 励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自尊、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 逐步内化为幼儿口身的意识,所以,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鼓励当幼 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分享游戏材料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女口,你 能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大方!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口光、肯定的语言、 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 儿受到极大的鼓励,情绪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分享合作的动机, 愿意更多地、□觉地做出分享行为,而对不太会分享或缺乏分享意识的幼儿,教 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女口:你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