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川省某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185548942
  • 上传时间:2021-07-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7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川省某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四川省某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是滑坡防治工程的根底,因此对滑坡的形成条件、变形破坏机制、开展演变规律等进行较透彻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四川省东部某市境内某滑坡的根本特征、滑坡形成的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机制、稳定状况等,为滑坡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滑坡 成因机制 稳定性 1 前言 该滑坡位于四川省东部某市境内,滑坡体长约10~15米,宽约185m,后缘至前缘高差约15~25m斜坡坡角约10~45,滑坡体坡面面积约3700m2,属于小型土质滑坡滑坡一旦失稳后,将直接危及居住在后缘的该处共32户110人的生命财产平安,因此,对该处滑坡成因机制研究,将对其开展工程治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当地经济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 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 该区地貌上属于低山区,微地貌主要有缓坡、陡坡地貌,其中缓坡地貌地形坡度为15~30,陡坡地貌地形坡度为40~60左右 滑坡区内地层结构简单,区内无断裂构造,岩层较完整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主要由残坡积粉质粘土组成,夹少量碎石。

      下覆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砂泥岩 滑坡区地下水贫乏,主要为第四系土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渗流排泄 滑坡区所在地区新构造运动并不强烈,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烈度为Ⅵ度 3 滑坡体根本地质特征 滑坡体物质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斜坡表层主要为灰黄色粉质粘土夹碎石,稍密、稍湿,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含量占70%以上,其次为粉质粘土夹少量角砾,厚约8~12米;下伏基岩为蓬莱镇组上段灰黄色、紫红色中厚层状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斜坡植被覆盖率高,为耕作的农田或者灌木及杂草 4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根据现场地质环境条件的调研,滑坡土体沿土层内部破裂面滑移,其滑面形态为折线型,滑面上陡下缓斜坡区整体平缓,局部呈较陡的斜坡地形,后缘房屋荷载大,表层土体较厚,由于坡脚的开挖,前缘临空,在自重、暴雨及地震等作用下,前部土体自重加大,强度降低,牵引后部土体发生下滑破坏,该滑坡变形破坏模式为牵引式综合分析,滑坡主要受坡体物质、基岩面形态、降雨和局部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其主要致灾因素如下: 土体的物质的物理力学性质是该滑坡形成的先决条件滑坡土体为粉质粘土夹碎石,从土体特征来看,土体在地表降雨下渗后遇水软化,力学强度C、φ值大大降低。

      斜坡结构形态是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在滑坡体后部的下覆基岩较缓,平均坡度10~18,为顺坡向,但在滑坡的中前部位置,下覆基岩面突然较陡,平均坡度增加到26~30,从而有利于滑坡的形成,增大了沿主滑方向的滑坡推力,加剧了主滑方向的失稳 降雨是滑坡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区内属于四川盆地北部亚热带季风季候,雨量充分,长时间的持续降雨使滑坡体上的土体局部趋于饱和,同时由于长期浸泡造成土体强度降低,自重增加,下滑力增大 人类工程活动是滑坡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由于不合理的工程开挖,使得坡体前缘局部形成垂直临空面,为滑坡的滑坡提供很好的先决条件 5 滑坡稳定性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该滑坡后缘发现有拉张裂缝,房屋多处开裂,但并未发现斜坡土体整体上有明显的错动,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因素作用下,该处有可能土体内部产生破裂面而进一步产生滑移变形 5.1 计算工况确实定 选择滑坡区的1-1′、3-3′剖面和5-5′剖面进行稳定计算, 根据滑坡区土体的岩土状态,地形特征,且土体内无地下水,选定如下的3种工况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 工况Ⅰ:自重,平安系数取1.15 工况Ⅱ:自重+暴雨,平安系数取1.05 工况Ⅲ:自重+地震,平安系数取1.05。

      滑面为圆弧型,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斜坡土体的稳定性及推力进行计算 限于篇幅,在此不描述字母含义 5.2 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确实定 滑坡稳定性计算中的参数选取非常重要,由于滑坡在2021年已经处于滑移变形状态,2021年的滑面3为基覆界线,根据该滑面取在暴雨工况下平安系数1.0作反演计算,得出反演分析值本次滑坡滑面的强度计算参数是在室内试验资料分析的根底上,结合反演分析值综合选取计算用滑面强度值见下表1 表1稳定性计算用参数建议值表 状态 容重 内聚力 内摩擦角 备 注 天然 15.7 22.5 16 工况Ⅰ、工况Ⅲ 饱和 19 15.5 12.1 工况Ⅱ 5.3计算结果及稳定性评价 表2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计算剖面 破坏模式 工况Ⅰ 工况Ⅱ 工况Ⅲ 1-1′ 滑面1 1.448 0.950 1.369 滑面2 1.550 1.011 1.379 滑面3 1.539 1.002 1.406 3-3′ 滑面1 1.888 1.031 1.667 滑面2 1.904 1.019 1.579 滑面3 1.885 1.044 1.548 5-5′ 滑面1 1.623 0.961 1.468 滑面2 1.797 1.029 1.536 滑面3 1.787 1.019 1.524 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滑坡沿滑面1的破坏模式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

      滑坡沿滑面3的破坏模式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滑坡沿滑面3的破坏模式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同时暴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要大于地震对滑坡的影响 上述计算结果说明,滑坡在天然工况和地震工况下稳定性较好,产生整体滑移的可能性小,但是在暴雨工况下欠稳定,可能在强降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形破坏,对滑坡后缘的房屋产生大的危害 6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该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为牵引式根据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滑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总的来说斜坡继续变形滑移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进入汛期后,易遭受暴雨侵袭,暴雨将恶化滑坡稳定性,对滑坡后缘的房屋和附近村民构成威胁,因此应当尽快对该滑坡进行彻底治理,将确保滑坡下部房屋和附近村民的生命财产平安,稳定当地的社会秩序,确保当地社会的稳定开展,对社会的安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2】王恭先,徐峻龄,刘光代,等.滑坡学与滑坡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郑颖人,陈祖煜,王恭先,凌天清.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谢守益,徐卫亚.降雨诱发滑坡机制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32:21-2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