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doc
5页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主题单元地位课程标准教材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册的第三个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 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是对三年级上 册“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进一步延伸,对学 生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进行方法的指导,不仅促进学 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为学生进行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 的引导1. 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 达情意的作用3.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继承和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于语文本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 名扬中外的画》4 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 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单元目标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 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 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 座著名的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 美观,表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 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 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学情分析单元目标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与 有些节日的风俗知道的不很清楚,对造纸术、赵州桥、《清 明上河图》这些传统文化知道知之甚少,因此学习时,学生 会有一定的好奇感,收集传统节日资料,交流还是很有兴趣 的,但要写出过节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三年级上册已 经了解了“借助一个意思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只局限在 内容上,对于表达方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知识与能力:1. 认识 36 个生字,读准 7 个多音字,会写 37 个汉字,会 写 50 个词语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2. 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3. 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 成因做出解释4. 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并能 用总分段式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 话5. 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优秀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 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完成综合性学习6. 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过程与方法:学生默读思考,小组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多种形式朗 读,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梳理相关段落是如何围绕一个意 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开展综合性活动,问长辈或查找相关 资料收集介绍我国优秀传统节日的资料,并做表格记录这些 节日的相关风俗,通过写一写、尝一尝、背一背、画一画展 示活动成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富多彩,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 进步的促进作用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评价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读准七个多音字,积累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做到识音、辩字、释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 文段落3、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并能用总分段式用 单 “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元评价4、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优秀传统节日的资 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选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展示出来评价任务:1、评价学习任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及单元目标)2、组织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3、组织交流与反馈4、每次的课堂作业(同步探究),每次习作评价时间:上完每一课时,周测月考以后评价实施: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背诵关于节日的古诗,欣赏古代的发明, 建筑,画作,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感受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的丰富多彩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2.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评价工具:优化大师、周测,月考,大单元检测分类内容《古诗三首》课时2课时课时主题、活动设计、实施方式、学习资源1、认识“屠苏”等 10 个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通过课前 学生自主识字,课上随文识字、利用熟字比较,联系生活识 字,形声字的特点等方法来学习本课生字,利用教师范写、观 察字形结构及在田字格的占位正确书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多种形式 朗读加深理解,体悟情感,借助图画,音乐,熟读成诵3、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提供相 关的图画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再结合对词句的理解,说一说 人们是如何过节的,以及过节时有哪些风俗,从而落实课后练学习进程习 2 题提出的学习要求4.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阶段主题: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 日,以及节日的风俗自由组成小组,明确分工,建议通过询 问长辈、图书馆查资料、看影视片、参观民俗展览馆,制作或课文收集实物等方式了解,并通过摘记、拍照、画图、写文章等方 式,记录下来1.认识“创、携”等 9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鲜”,会写 12 个生字,会写 30 个词语通过课前学生自主识字,课上随 文识字、利用熟字比较,联系生活识字,形声字的特点等方法 来学习本课生字《纸的发明》2课时2.初步把握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抓住“贡献”一词,思 考:课文选取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 明的伟大贡献?借助课后题提示,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
并在 文中圈画2.根据要点,练习用连贯的话说一说3、理解关键词语,感受造纸术的了不起,了解造纸术能传承的 原因1.课前读文时,查字词典理解“贡献、粗糙、改进、语文《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交流平台识字加2课时1课时3传承”等意思2、结合课文深入理解词语小组讨论,造纸术 对世界有什么益处?什么贡献?“改进”能否换成“创造”, 为什么?3.默读课文,标出没有纸时,每种书写材料的缺点的 句子,与蔡伦改进后的纸对比,结合资料袋,理解为什么能传 承下来)4.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二阶段小组讨论交流:1.收集的资 料2.商量用什么方式展示活动成果:分类,用卡板、图表等 呈现,进一步补充资料1、认识“县、拱”等 10 个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 “赵、省”等 13 个生字,会写 20 个词语通过课前学生自 主识字,课上随文识字、利用熟字比较,联系生活识字,形声 字的特点等方法来学习本课生字2、课题质疑,默读课文,圈画词句,提取信息,初步把握课文 内容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是什 么时候建造的?有什么特点?)3、理解第三自然段的写作特点并积累这一段1.默读段落, 找出关键句,交流体会这个关键句的好处及作用,2.找出描写 龙动作的词语,做动作理解用词的生动及这样写的好处。
3.抄 写这一段4、介绍赵州桥了解课文后,借助课后题中关键词,先小组 练习介绍赵州桥的坚固,然后同位间练习介绍它的美观,最后 全班交流,是否用上了关键词,是否连贯,态度是否自然大 方1、认识“择、宫”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作”等 4 个多音字通过课前学生自主识字,课上随文识字、利用熟 字比较,联系生活识字,形声字的特点等方法来学习本课生 字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结合 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从课题导入, 抓住“名扬中外”一词,质疑课题,为什么会名扬中外默读 课文,思考:课文那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幅画的内容?交流, 厘清课文结构,自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结合内容和图 画讲解这幅名画3.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三阶段:(1.小组内个人习作展示,互 评2.小组展示交流,互评3、总结: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活动中的好的方面及改进方向1、回顾单元课文,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引 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赵州桥》是如何将它的美观写清楚 的,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巩固所学,课外练习园地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2、认识“税、档”等 7 个生字,能说出形声字特点,积累 6 个 场所的名称。
学生自由读,说说发现,指导学生读好每一个 场所的名字,读准字音,说说如何快速记住这些字,说说这些 场所是做什么的,不了解的可以查阅资料,询问别人了解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读例子,说 说蔡伦造纸分为那几步,用几个动词说说他是怎样造的;播放 多媒体,看一段“剪纸”视频,让学生把过程用图呈现出来, 抓住动作,练习介绍;小组内介绍,互评(清楚吗?动词准确 吗?介绍时是否连贯?))4、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自读例 子,说一说这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有的……有 的……有的……;让学生围绕“操场上真热闹”,仿写;自选 话题仿写;展示,评价5、了解、积累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引导学生 借助拼音把词语读正确,读好“雅人四好”中多音字“好”, 四声看图、放视频思考词意做游戏,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