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入诗情】从知人论世到意象提炼(作业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docx
14页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9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作业评价单——— 核心任务:【入诗情】从知人论世到意象提炼———第一部分 基础与巩固(必做)一、阅读《观沧海》,回答后面的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 诗歌需要反复诵读、吟咏,方能感受诗歌的声韵之美,根据你的理解,你觉得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基调来朗诵这首诗呢?2.学习诗歌重在朗读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了《观沧海》后,对于本诗朗读的讨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B. 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C. 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达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所以要读得高昂些,前面都要读得低沉些,以突出变化D. 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3. 整首诗是由哪一个字来统领全篇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4. “观”字统领的实景有哪些?请仿照下面示例概括5.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 请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画面7.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8. 请简要赏析“洪波涌起”一句中“涌”字的妙处9. 秋在大多数文人笔下是悲凉的、萧瑟的,但在曹操的笔下却充满生机,为什么?请结合诗歌背景简要分析10. 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 诗人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有何作用?2. 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过”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 “我寄愁心与明月”中“愁心”意蕴丰富,请分析其蕴含的感情4. 这首诗后两句最为人称道,请你说说诗人是如何借“月”来抒发情感的三、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B. 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C. “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D. 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2. 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第二部分 拓展与提升(选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2022-202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②,辜负一渔竿③[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天宝王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曾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②五斗米:指官俸《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都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未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③渔竿:代指隐逸生活。
1)本诗颈联上下两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 阅读诗歌需要仔细揣摩诗歌凝练的语言,请从前两句诗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传神的词,进行赏析建议:可从“香、引、凉”等词中选择一个)(2)诗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句进行探究三、阅读郑燮①的《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截句》(其六),完成问题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塘蒲②过一塘莲,荇叶③菱丝满稻田最是江南④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注】①郑燮:即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②蒲:水生植物,嫩者可食③荇(xìng)叶:即荇菜,水生植物④江南:古地名,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一带1)根据作品内容,说说文中提到的兴化、高邮一带的特产有哪些2)赏析作品的最后两句,分析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 评价与反思第一部分《基础与巩固》答案解析一、1. 【答案】苍凉慷慨,悲壮激昂【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情感基调要朗读好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调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该诗“观”字统领全篇作者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语言质朴、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故以苍凉慷慨,悲壮激昂的情感基调来朗读该诗更合适2.【答案】C【解析】考查对朗读技巧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和语境进行辨析C.诗文最后两句是为和乐而加的,与内容无关,所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的朗读应该用陈述的语气,应为降调前面主要表述的是作者在胜利之后面对大海的广阔的情景,表达的是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因此前面的内容应该读的高昂些;故选C3. 【答案】 “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主要交代观海的地点、方位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写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东临“交代了方位,“碣石”交代了地点4. 【答案】示例:耸立的山岛 繁茂的草木 起伏的洪波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沧海景象,是实景,按照题干示例,首先找到景物,然后用一个形容词修辞即可形容词从诗句中提炼景物有“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所用的形容词分别是“澹澹、竦峙、丛生、丰茂、萧瑟、涌起”,把这些词语翻译成现代词语即可5. 【答案】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描绘一幅辽阔、壮美的海景图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意思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大海的远景,描绘一幅辽阔、壮美的海景图6. 【答案】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却树木繁茂,百草丰美,一片生机勃勃,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的关键:一要忠于原诗,二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根据“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句意: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可以据此描绘:虽然已到寒风萧瑟,草木凋落的秋季,但岛上各色的树木生长茂盛,碧绿的树叶在秋寒的侵袭下呈现出斑斓的色彩,海岛上的野草,经海水的滋润依然丰润葱郁,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诗意盎然之感7. 【答案】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名句的赏析能力解题时要明确,描绘某句诗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与描写秋风”“洪波”是远观之动景,“涌”字使人看到了大海波涛连天的形态,又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表现了诗人的惊叹和对沧海的赞美因此描绘画面时可以抓住“秋风萧瑟”想象秋天的风如何刮,声音如何,景象如何?秋风吹过海面掀起怎样的风浪?注意想象要具体合理示例:秋风阵阵卷地而来,飒飒的风声中带来一抹深秋的寒意,诗人站在高耸的岩峰上,面对气魄雄壮的大海,看那汹涌的海涛涌动不息,击石拍岸,巨浪腾空,水势滔天。
不觉心潮澎湃,感慨万千8. 【答案】“涌”是“汹涌、翻涌”的意思,生动地描写了秋风呼啸,大海掀起惊涛巨浪的动态景色,表现了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以及豪迈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义分析涌”的本义是“汹涌、翻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诗人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看到的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抒发的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以及豪迈的情感9. 【答案】此时曹操北征乌桓胜利而归,内心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统一中原、建功立业充满了信心,所以他笔下的秋景是充满生机的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背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内心充满了喜悦,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为将来统一大业充满了信心,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入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再结合“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可知他笔下的秋景是充满生机的。
10. 【答案】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 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点即可)解析】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在写法上,作者并无直抒胸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