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波实验报告究极合体版..doc
31页实验一:传输线验证一、实验目的:1. 了解基本传输线,微带线及史密斯圆的特性2. 学习微带线的设计方法3. 利用实验模块经行测量,以掌握微带线的特性2、 实验设备:1. ZY12RFSys32BB射频训练系统:一台2. 实验模块:传输线模块一个3. 示波器(20MHZ,双踪,X—Y模式):1台4. 50ΩBNC连接线(浅色、长线):2条5. 1MΩBNC连接线(黑色):2条6. 50Ω匹配负载:4个3、 实验原理:实验模块:传输线模块能够实现传输线理论中最基本的三个功能:开路、短路和传输1.开路:开路对应全反射状态,此时的反射S11最大,理想情况下等于0dB2.短路:短路对应全反射状态,此时的反射S11最大,理想情况下等于0dB3.传输:开模块的传输是匹配状态下的微带传输,,此时的反射S11最小,传输S21最大,理想情况下等于0dB模块介绍:名称说明适用频率范围主要特性OPEN开路传输线100-400MHzS11=0~-1dBSHORT短路传输线100-400MHzS11=0~-1dBTHUR50Ω微带线100-400MHzS11<-20dBS21=0~-0.5dB四、实验步骤:(1) 开路P1端口的S11测量1. 用两条1MΩBNC连接线分别将ZY12RFSys32BB射频训练系统的X,Y端与示波器的CH1和CH2端子连接。
2. 打开示波器,将其设置为X—Y模式,并将通道CH1和CH2设置为直流电压档,电压刻度均为1V/Div.3. 按POWER键,启动ZY12RFSys32BB射频训练系统,主机进入频率校正过程4. 用一条50ΩBNC连接线一端接于WEEP/CW1 OUT端子上,另一端接上传输线模块的P1端口,并在主机的COUNTER IN端、RF-IN端子与CW2 OUT端子上接50Ω匹配负载5. 按BAND键,选择BAND-2测量频段,即主机屏幕色第四行显示BAND:200—400MHZ6. 按S11/S22键,选择S11测量功能7. 按UP和DOWN键,改变点频频率,并以0dB线为基准,将主机屏幕显示数据记录在S11记录表上8. 用一条圆滑曲线将S11记录表上的各点连接起来按SWEEP/CW1键,选择SWEEP扫频输出模式,将示波器所示波形与记录表上描绘进行比较,观察两者是否一致2) 短路P2端口的S11测量:1~3步与测量开路P1端口的S11的 前三个步骤相同4.用一条50ΩBNC连接线一端接于SWEEP/CW1 OUT端子上,另一端接上传输线模块的P2端口,并在主机的COUNTER IN端、RF-IN端子与CW2 OUT端子上接50Ω匹配负载。
5.按BAND键,选择BAND-2测量频段,即主机屏幕色第四行显示BAND:200—400MHZ6.按S11/S22键,选择S11测量功能7.按UP和DOWN键,改变点频频率,并以0dB线为基准,将主机屏幕显示数据记录在S11记录表上8.用一条圆滑曲线将S11记录表上的各点连接起来按SWEEP/CW1键,选择SWEEP扫频输出模式,将示波器所示波形与记录表上描绘进行比较,观察两者是否一致3) 传输的测量:A. 传输P3端口的S11测量:4.1~3步与测量开路P1端口的S11的 前三个步骤相同4. 用一条50ΩBNC连接线一端接于SWEEP/CW1 OUT端子上,另一端接上传输线模块的P3端口,并在P4端口接50Ω匹配负载并在主机的COUNTER IN端、RF-IN端子与CW2 OUT端子上接50Ω匹配负载5.按BAND键,选择BAND-2测量频段,即主机屏幕色第四行显示BAND:200—400MHZ6.按S11/S22键,选择S11测量功能7.按UP和DOWN键,改变点频频率,并以0dB线为基准,将主机屏幕显示数据记录在S11记录表上8.用一条圆滑曲线将S11记录表上的各点连接起来按SWEEP/CW1键,选择SWEEP扫频输出模式,将示波器所示波形与记录表上描绘进行比较,观察两者是否一致。
B.传输P3端口的S11测量:4.1~3步与测量开路P1端口的S11的 前三个步骤相同用一条50ΩBNC连接线一端接于SWEEP/CW1 OUT端子上,另一端接上传输线模块的P3端口,用另一条50ΩBNC连接线一端接于RF-IN端子,另一端接上p4端口,并在主机的COUNTER IN端、RF-IN端子与CW2 OUT端子上接50Ω匹配负载5.按BAND键,选择BAND-2测量频段,即主机屏幕色第四行显示BAND:200—400MHZ6.按S11/S22键,选择S11测量功能7.按UP和DOWN键,改变点频频率,并以0dB线为基准,将主机屏幕显示数据记录在S11记录表上8.用一条圆滑曲线将S11记录表上的各点连接起来按SWEEP/CW1键,选择SWEEP扫频输出模式,将示波器所示波形与记录表上描绘进行比较,观察两者是否一致五、实验记录:1.开路(P1端口)的S11测量2. 短路(P2端口)的S11测量3.传输(P3端口)的S11测量4.传输(P3、P4端口)的S21测量 实验二:阻抗匹配和功率衰减器设计1、 实验目的:1. 了解基本的匹配阻抗理论和阻抗转换器的设计方法。
2. 利用实验模块进行测量,一掌握匹配电路的特性2、 实验理论分析:(一)当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特性阻抗不相等,或连接两段特性阻抗不同的传输线时,由于阻抗不匹配会产生反射现象,从而导致传输系统的功率容量和传输效率下降,负载不能获得最大功率为了消除这种不良反射现象,可在期间接入阻抗变换器,一获得良好的匹配功率衰减器的原理:为了达到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被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能量产生定量的衰减功率衰减器是二端口网络结构 (二)模块介绍:阻抗匹配模块由两个模块组成:(1)50~200Ω模块π型阻抗匹配电路(2)50~200Ω直接传输功率衰减模块由两个模块组成:1)15dBπ型功率衰减器(2)10dBT型功率衰减器名称说明适用频率范围主要特性π—TYPE 50~200ΩMATCHINGπ型阻抗匹配300±2MHzS11<-20dB50~200Ω无匹配300±2MHzS11>=-6dBπ—TYPE 15dB ATTENUATORπ型功率衰减器100~1000MHzS11<-10dBS21=--15±1dBπ—TYPE 10dB ATTENUATORT型功率衰减器100~1000MHzS11<=-14dBS21=--10±1dB三、实验设备:ZY12RFSys32BB射频训练系统:一台。
实验模块:阻抗匹配模块1个、功率衰减器模块1个示波器(20MHZ,双踪,X—Y模式):1台50ΩBNC连接线(浅色、长线):2条1MΩBNC连接线(黑色):2条50Ω匹配负载:4个4、 实验步骤:(一)π型匹配阻抗(P1端口)的S11测量1.用两条1MΩBNC连接线分别将ZY12RFSys32BB射频训练系统的X,Y端与示波器的CH1和CH2端子连接2.打开示波器,将其设置为X—Y模式,并将通道CH1和CH2设置为直流电压档,电压刻度均为1V/Div.3.按POWER键,启动ZY12RFSys32BB射频训练系统,主机进入频率校正过程4用一条50ΩBNC连接线一端接于WEEP/CW1 OUT端子上,另一端接上阻抗匹配模块的P1端口,并在主机的COUNTER IN端、RF-IN端子与CW2 OUT端子上接50Ω匹配负载按BAND键,选择BAND-2测量频段,即主机屏幕色第四行显示BAND:200—400MHZ5.按S11/S22键,选择S11测量功能6.按UP和DOWN键,改变点频频率,并以0dB线为基准,将主机屏幕显示数据记录在S11记录表上7.用一条圆滑曲线将S11记录表上的各点连接起来。
按SWEEP/CW1键,选择SWEEP扫频输出模式,将示波器所示波形与记录表上描绘进行比较,观察两者是否一致二)无匹配(P2端口)的S11测量:1~3步与测量开路P1端口的S11的 前三个步骤相同4.用一条50ΩBNC连接线一端接于SWEEP/CW1 OUT端子上,另一端接上阻抗匹配模块的P2端口,并在主机的COUNTER IN端、RF-IN端子与CW2 OUT端子上接50Ω匹配负载5.按BAND键,选择BAND-2测量频段,即主机屏幕色第四行显示BAND:200—400MHZ6.按S11/S22键,选择S11测量功能7.按UP和DOWN键,改变点频频率,并以0dB线为基准,将主机屏幕显示数据记录在S11记录表上8.用一条圆滑曲线将S11记录表上的各点连接起来按SWEEP/CW1键,选择SWEEP扫频输出模式,将示波器所示波形与记录表上描绘进行比较,观察两者是否一致三)π型功率衰减器的参量测量:1.用两条1MΩBNC连接线分别将ZY12RFSys32BB射频训练系统的X,Y端与示波器的CH1和CH2端子连接2.打开示波器,将其设置为X—Y模式,并将通道CH1和CH2设置为直流电压档,电压刻度均为1V/Div.3.按POWER键,启动ZY12RFSys32BB射频训练系统,主机进入频率校正过程。
4用一条50ΩBNC连接线一端接于WEEP/CW1 OUT端子上,另一端接上功率衰减器模块的P1端口,并在模块的P2端口接50Ω匹配负载,在主机的COUNTER IN端、RF-IN端子与CW2 OUT端子上接50Ω匹配负载按BAND键,选择BAND-2测量频段,即主机屏幕色第四行显示BAND:420—640MHZ5.按S11/S22键,选择S11测量功能6.按UP和DOWN键,改变点频频率,并以0dB线为基准,将主机屏幕显示数据记录在S11记录表上7.用一条圆滑曲线将S11记录表上的各点连接起来按SWEEP/CW1键,选择SWEEP扫频输出模式,将示波器所示波形与记录表上描绘进行比较,观察两者是否一致四)π型功率衰减器(P1、P2端口)的S21测量:1~3步与测量开路P1端口的S11的 前三个步骤相同4.用一条50ΩBNC连接线一端接于SWEEP/CW1 OUT端子上,另一端接上功率衰减器模块的P1端口,用另一条50ΩBNC连接线一端接于COUNTER IN端,另一端接功率衰减器的P2端口,并在主机的COUNTER IN端、RF-IN端子与CW2 OUT端子上接50Ω匹配负载5.按BAND键,选择BAND-2测量频段,即主机屏幕色第四行显示BAND:420—640MHZ。
6.按S11/S22键,选择S11测量功能7.按UP和DOWN键,改变点频频率,并以0dB线为基准,将主机屏幕显示数据记录在S11记录表上8.用一条圆滑曲线将S11记录表上的各点连接起来按SWEEP/CW1键,选择SWEEP扫频输出模式,将示波器所示波形与记录表上描绘进行比较,观察两者是否一致五)T型功率衰减器的参量测量:A.T型功率衰减器(P3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