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第2单元整合备课.doc
18页泗店镇中心小学教师备课 年级: 三 学科:语文 三 年级上册第 2单元 主题 秋天的美景设计者:金平教学目标1. 认识35个生字,会写39个字,读准1个多音字,能够正确读写31词语,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3、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4、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5、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预习提纲三 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预习提纲(或学案)学校: 班级: 姓名:一、日积月累(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识记:四字词语2.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3. 趣味识字: 4. 易写错的字: 5、多音字:假、(二)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三)尝试背诵《山行》每首古诗的意思: (二).质疑:预设:1、荷尽已无擎雨盖什么意思?三 年级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预习提纲(或学案)学校: 班级: 姓名:一、日积月累(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识记:四字词语2.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3. 趣味识字: 4. 易写错的字: (二)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明朗、熨帖、凌乱、,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二、文本细读:(一)整体感知:1. 思考本文中的主要内容? 2、自读,阅读链接,思考:主要讲了什么?与《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有什么不同? (二).质疑:预设:从哪里看出门前的水泥道的的美?三 年级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预习提纲(或学案)学校: 班级: 姓名:一、日积月累(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 趣味识字: (二)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五彩缤纷,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三)尝试背诵2段二、文本细读:(一)整体感知: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质疑:预设:1、课文中的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2.思考:课文每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来预习展示交流反馈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本单元我们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来理解课文二、展示交流1、本单元的四字词语:2、.本单元易读错字平舌音:赠、增、棕、残翘舌音:挣、匙、橙、易混淆:斜、缤、3、 多音字:挑4、 趣味识字雪梅半入目 ( 霜)花前放着半包米 ( 菊)歼一半,钱一半 ( 残 )左耳听完 ( 院 )二人相见 ( 规 )一斗米 ( 料)5、 易写错字。
6、指导书写:(1)学生汇报书写方法(2)教师指导:盖:上边部分一竖不出头,几个横长短相似,距离匀称,第三横写在横中线上菊:下边的“米”,左边一部分写在里面,使整个字重心更稳晶:“品字形”上边的“日”居中,下边的“日”分别在竖中线两侧迟:半包围结构,先写尺,在写走之颜:左边下边的三撇写成短撇右边的“页”的齐笔与左边的第一横在同一水平线上3).学生写字 (4)评价反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书写较好的7、积累词语:(1)词语:寒山、霜叶、荷尽、菊残、明朗、熨帖、凌乱、五彩缤纷,(2)理解词语的意思,指名说说,你采用什么方法理解的?(3)学生汇报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古诗三首》,指名说说,《山行》首古诗额意思2.同学们评价、补充、修改:3.小结:方法总结:把每句诗中的字的意思、词的意思 了,连起来就是古诗的意思4、自己概括:《赠刘景文》、《夜书所见》5、学生概括《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的意思5、交流主要内容四、总结延伸教师总结:三篇课文主要内容栏目设计预习提纲预习展示 精讲点拨创设情境 出示课题 第二课时(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水泥)1、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
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2、集体交流:说一说每篇课文的最主要内容3、重点训练: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自学展示汇报交流 1、 学生提出质疑根据学生问题,解决简单问题2、 梳理重点问题,小组讨论教师预设问题:1、 《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2、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从哪里看出门前的水泥道的的美?3.小结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到相关句段,反复阅读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故事发生在距今 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 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停车坐爱枫林晚 ”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一) 教学《古诗三首》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这首诗就是_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二) 教师预设问题:1、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 ”是什么意思?“红于 ”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2.小结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到相关句段,反复阅读或小组讨论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 ”点明了季节,这个 “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 “石径斜 ”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 ”说明山高,“有人家 ”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 ──“爱”。
(课件:枫树林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