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中学与普通高中在校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调查.doc
4页重点中学与普通高中在校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调查摘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从海北州第三高级中学、涅川高中部抽取300名在校中学生,使用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到当 前海北州第三中学在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及具体表现特点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从海北州第三高级中学、涅川中学高中部中抽取300名在 校中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门I收300份,剔除无效问卷39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61 份其中男生89人、女生172人;高一年级52人、高二年级147人、高三年级62人;少 数民族学生共计109人(即藏族(33人)+回族(47) +蒙古族(11人)+撒拉族(5人)+ 土 族(9人)+满族(3人)+ 土家族(1))汉族学生152人2、 研究方法2. 1问卷法以学校为单位,,测试前给予指导语,采用不记名测试,只要写性别、民族、年龄、、就读 学校、班级、家庭基本情况等即可2. 2文献资料法参阅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和书籍,为课题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2. 3调查工具: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10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 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等,共有60 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
分量表与总量表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 想二、研究结果1、青海省市级重点高中与州级普通高中在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表1市级重点高中与州级普通高中在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的比较项目海北州第三中学 在校生(N=122)全国常模(N=2439)T值P值强迫症状7.216. 031.890. 6119.320. 000偏执6. 165.461.760. 6818.240. 000敌对6.295. 681. 720. 7517.880. 000人际关系6.786. 061.850. 7318.060. 000抑郁6.585. 801.920. 6718.300. 000焦虑7.01 6. 111.810. 7518.550. 000学习压力7.225. 961.920. 6719.550. 000适应不良6. 325. 401.920. 6218.910. 000情绪不平衡7.31 6. 151.980. 7019.320. 000心理不平衡5.795. 071.950. 6518.450. 000注:“表示p<0. 05,表小 p\0. 01,”.表示 p<0. 001从表1可以看出,青海省市级重点高中与州级普通高中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显著高于 全国常模。
表2市级重点高中与州级普通高中在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性别比较(S土SD)项目男生(N=89)女生 (N=172)F值P值强迫症状8.206. 236. 69 5. 873.740.054偏执7. 145. 895.665. 164.40*0.037敌对6. 94 5. 425.95 5. 801.77().185人际关系7. 836. 406.23 5. 834.15*0.043抑郁7. 105. 506.31 5. 951.090.298焦虑7. 726. 186.64 6. 051.860.174学习压力8. 015. 986.825. 922.360.126适应不良7. 165. 515.885. 303.330.069情绪不平衡8. 116. 176.90 6. 112.3040.130心理不平衡6. 595. 195.374. 973.430.065注:* 表示 p<0. 05,“表示 p<0. 01, ***表示 p<0. 001从表2可以看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部分因了上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偏执、人际关系因 了在0.05水平上存在差异(PvO.05).其余因了均无显著差异男生的在律因了上的平均得 分均高于女生,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因了最为明显。
表3市级重点高中与州级普通高中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比较(SSD)项目高一(N=52)高二N=147高三N=62F值P值强迫症状1.970. 569.78 5. 775.505. 7148.46.000偏执1.530.448.35 5. 314.855. 2542.81.000敌对1.550. 568.51 5. 364.85 5. 2540.21.000人际关系1.680. 599.135. 915.47 + 5.9740.20.000抑郁1.66+0. 558.95 5. 726.585. 8043.65.000焦虑1.920. 659.42 6. 025.565. 7940.82.000学习压力2.640. 889.60 6. 025.445. 3838.50.000适应不良1.700.528.505. 165.045. 3843.31.000情绪不平衡1.92 + 0. 599,875. 865.775.9647.03.000心理不平衡1.530. 467.804. 944.604. 9241.57.000注:.表示 p<0. 05, ’表示 p<0.01, *表示 p<0. 001从表3可以看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年级差异,高二在作因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一、三年级。
三、原因对策及建议1、 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是生物、环境以及教育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霍尔曾说 过“一、二个遗传,胜过受一大堆的教育”的确,在个体的发展中,我们无法忽视生物因 素,因为它为个体的发展奠定了生物基础,但它只是必要而非决定条件,它是为个体的身心 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要让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以环境与教育为依托,脱离这两者, 个体无法实现“真正”的发展狼孩、猪孩”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他们”身上具备人 类的遗传基因,但脱离人类环境,社会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没有实现人类的社会化, 而走向了动物的“社会化”,即便最后|口|归人类社会,“他们”也很难融入与适应今天青年一代所处的社会已完全不同于我们过去中的任何一个时代,随着经济的蓬勃发 展,信息技术的迅速更新,我们被暴露在各式各样的信息中,人们从对信息的闭锁无知发展 到了今天仅仅依赖一个小小的网络就能在短时间内了解世界的动向与趋势但任何事物都是 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无可比拟的优越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它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由 于青少年涉世未深、他们很难对这些刺激信息做出准确地鉴别,很容易受一些消极不良因素 的感染。
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 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 70%以上教育专家分析指出: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走上犯 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 不容忽视的外因⑴2、 对策及建议(1)建立科学的评价观对学生的考杳评价不能只依据单一的知识技能标准,要打破仅用分数的评价标准,除了关 注学习结果,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2)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同时,各任课教师结合木学科的特点,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 教育资源,“寓心理于学科,寓学科于心理” o参考文献:[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