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当前的信访形势和任务.doc
46页关于当前的信访形势和任务——在中央党校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2007 年 6 月 1 日)王 学 军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3 5 号),3 月下旬又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对如何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为了便于同志们了解信访情况和关心支持信访工作,我向大家汇报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当前的信访形势,二是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效果,三是今后工作中应着力解决好的几个问题和中央对信访工作的要求一、当前的信访形势(一)信访总量持续攀升的势头得到扭转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大量的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到 2004 年信访形势一 259—已经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信访数量持续攀升从 l992 年开始到 2004 年,全国信访总量连续 l2 年呈攀升趋势,年均增幅在 10%以上,其中,2004 年全国信访总量达到峰值,共 1373.6万件(人)次并且,群众信访活动上行趋势明显,很多群众不是就地反映问题,而是越级甚至到北京来访反映,这就是说形成“末梢神经” 发生的问题到 “中枢神经” 来求决的现象。
以 2004 年为例,国家信访局受理的信访量同比上升 l9.5%;省一级信访部门受理的信访量上升 l7%;地(市)一级上升 l3.9 0A;县一级上升11%,群众信访增幅呈“倒金字塔"型(图 1)在北京到处可见的是上访群众,特别是与群众直接利益相关的部门 f7 口都有聚集的上访人群图 1 ——集体访大幅度上升由于不少矛盾涉及的对象往往是特定群体,有着共同利益诉求的集体上访数量一度激增2003 年,国家信访局接待群众集体访批次和人次,分别比上年上升 41%和 44.8%50 人以上的集体访批次和人次,分别比上年上升 33.3%和 39%2004年,全国集体上访的批次、人次又在 2003 年的基础上分别上升 l5.2%、l8.I%在较大规模集体访背后一般都有策划者、组织者,有的还有统一的口号和行动方案,甚至统一身着喊冤标语的服装、佩戴明显标志,有意制造声势、扩大影响,信访秩序比较混乱——非正常上访问题突出非正常上访是指少数上访人不到规定的接待场所上访,而是到重点地区和敏感部位,采取不正当的过激行动,通过制造影响来达到个人诉求目的的行为如拦截车辆,堵塞交通,冲击党政机关,制造事端等这种现象从 2003 年开始呈增多之势,在重大活动期间包括重要节日等一些敏感时期表现尤为突出,严重干扰了机关的工作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
据统计,在 2003 年 9 月 4 日至 2004 年 4 月 Il 日半年多时 I'4 里,发生到北京地区非正常上访达 38814 人次,涉及除海南、西藏以外的 29 个省(区、市)一≯61— ——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急增趋势据统计,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从 1994 年的 l 万多起上升到2004 年的 7.4 万起,增加 6 倍多;参与人数从 l994 年的 73 万人次上升到 2004 年的 376 万人次,增加 4 倍多,还有境内外敌对势力插手的情况,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面对复杂严峻的信访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政治的全局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经过各地各部门艰苦而努力的 iF_作,推动整个信访形势发生了积极可喜的变化,这个变化从 2005 年开始呈现出“四下降一好转” 的局面一是信访总量持续下降2005 年,全国信访总量出现第一次下降,与 2004 年相比下降 6.4%,这是信访总量连续 12 年呈攀升趋势之后的第一个“拐点” ;2006年,全国信访总量在 2005 年基础上又下降了 l5.5%;今年 l 月至 4 月,同比又下降了 6.6%,继续保持着持续下降的趋势。
图 2) 1992—2006全国信访总量变化曲线14000000i 20000001 000000080000006口0000040000002000000一 黼勰黼黼黼避豳黼鞲麓鳓黼鞠瓣黼潮瓣麟鹾鞫麟黼鳓鳓麓黼麟U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T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图 2二是集体上访数量下降2005 年,全国集体上访批次与 2004 年相比基本持平,但人次下降了 l4%2006年,批次同比下降 l4.6%,人次下降 l6.3%(见图 3、图 4)1992—2006年全国集体上访批次变化曲线■Cnnnn 一40000035000030000025000020000015cooo10000050000U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图 3————263--—— 1992-2006年全国集体上访人扶变化曲线黼鞫嘲醚础嘲弱滞撼鼎群赫嘲鳓0000000ⅫmM_ⅫMwE■≈Mm■■Ⅻ※《㈣7000000蹑蹙氍疆盛嘲隧鞴氍销氍稍嘲融60000005000000 ⅫMw*m∞Ⅻ∞*w%日■g■《9■■w一4000000瓣瓣氍瞒氍嘲雕目雕瓣瀚鞴瓣300000020000001000000≈《目∞WⅫ《∞#Ⅻ∞9∞鞫∞Ⅻ镕#Ⅻ《Ⅻ№w∞∞糕辩鞋糍糕《《∞#∞∞∞#粥8删眦—蝌8”————一…—一}∞%#*∞《#镕龋U1∞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r 1998 1999 20∞2001扣O2 2003 2004 2∞5 2006图 4三是非正常上访数量下降。
2006 年全国非正常上访的数量比 2005 年下降 28%其中,到北京重点地区和敏感部位(中南海周边、天安门地区、领导同志住地、使馆区)同比下降 38.2%,今年 l 至 4 月份,较去年同期又下降 61.5%四是群体性事件发生量下降2006 年发生的起数和参与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 16.5 0A 和 20.2%五是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大部分信访群众能够按照规定到指定的接待场所反映问题,做到有序信访,中央和国家机关周边秩序明显好转,地方党委、政府机关门前聚集上访明显减少,上访群众在机关周围和信访接待场所长期滞留的现象得到明显改观二)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相对集中 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以 2004 年为例,占信访求决类问题总量的 75%一是农村土地征用方面,占 l3%,主要是反映弄虚作假,未批先占、少批多占;征地补偿不到位,补偿费被拖欠、截留和挪用;耕地被占、被毁、征而不用、长期撂荒;违规占用基本农田搞开发等问题二是城镇房屋拆迁方面,占 l7%,主要反映拆迁安置不到位,拆迁户不能及时回迁;补偿标准偏低;强制拆迁等问题三是国有企业改制方面,占 9%,主要反映在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改制、破产后下岗人员再就业难、基本生活水平下降;亏损企业职工工资长期被拖欠;离退休人员要求提高离退休金标准和“医保”水平等问题。
四是涉法涉诉方面,占 31%,主要反映对各类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判决不服;少数司法人员执法不公;判决后执行难以及案件得不到及时侦破等问题这是当前全国信访的突出问题,也是当前困扰信访工作的突出问题最近罗干同志让有关部门拿出了两千个案件,集中交办,力求在工作上实现突破 《新华社内参》反映北京东庄村的上访村大部分都是这一类案件一 265— 五是部分企业军转干部方面,这一部分,04 年占的比例不大,占 5%,主要反映中央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地区间的补助标准有差异;‘要求解决“一个身份,两个待遇”等问题经过近两年多的集中处理,五个方面的信访突出问题明显减少,数量逐步回落2005 年,以上五类问题占信访求决类问题总量下降到 59%,2006 年进一步下降到 36%信访问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信访突出问题基本上得以缓解的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有关政策的出台,一些新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再就业、军队退役人员等信访问题又凸显出来例 1:部分军队退役人员不同群体信访情况:o4 年军队退役人员主要是企业安置的退役人员,05 年军队转业干部问题凸现出来,这部分人人数不多,但很活跃;还有 8023 涉核部队的问题,目前退役人员大约有 l6 万人,这部分人主要是评残的问题。
从目前看评残是少数人,但多数人对政策不理解,要求统一补偿标准军队退役人员还包括对越作战的退役人员,以及解放后其他参战退役人员,还有城市退役士兵的安置~?6R~问题中央正在研究出台一些文件积极妥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三)信访活动的特点大家知道,信访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自古有之信访是指信访人通过信函或走访的方式表达个人意愿或者要求的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维护和争取个人利益而提出的诉求,二是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三是对违法违规问题的反映和举报国家信访局所指的信访问题,包括这三个方面但是总的来看,个人利益诉求占的比例大我们今天讲的也主要是这方面在大量的信访诉求中,虽然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总体上表现出“五个交织”的基本特征,即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经济利益诉求与政治权益诉求相互交织,合理要求与不合法方式相互交织,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极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相互交织,群众自发行为与敌对势力恶意渗透操纵相互交织分析其原因,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有三:一是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换、利益格局调整的重要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必然涉及到一≯67—一些群众切身利益的调整。
这种调整给绝大多数人带来了利益和实惠的同时,也影响到少数人既得利益,有些人会失去一些利益,再加上有的政策措施明显滞后,有的连续性不强、衔接不够,有的超出了群众承受的能力,使得信访活动客观上处于一个相对活跃的阶段,这是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反映我们也分析了建国以来几次大的信访活动规律和特色例 2:建国以来几次信访高峰期:这几年有些新闻媒体讲现在是新的信访“洪峰期” 总的来看具有内在的规律性,这些新的情况是产生信访问题的大背景)二是工作方面的原因大量的信访问题发生在基层,而且大部分在基层也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但由于一些地方基础工作不扎实,加之有的干部处理问题的能力与任务不相适应,工作水平与要求不相适应,采取的方法与工作实际不相适应,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该办的事情办不好,导致矛盾积累,信访凸现,这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但是应该肯定,广大基层干部为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也的确有个别干部在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 3:辽宁省盘锦市羊圈子苇场职工阻断铁路事件;例 4:湖南王彩云矿难赔偿的案例从一 26R 一这两个案例来看,应该说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干部应该做好的工作而没有做好,应该解决好问题而没有解决好,使一些问题演化成比较严重的信访问题。
我们根据《信访条例》赋予我们的职责,对这些案子提出了处置建议,甚至处理了一些干部,这对一些工作没有做好的干部是一个警示,以儆效尤,对整体工作也是一个推动)三是上访人自身因素客观地讲,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大部分是有道理或有一定道理的,绝大多数也应该得到解决,而且能够得到解决,特别是初信初访问题但也确实有一些上访人对深化改革中的利益调整不理解,用旧观念看待新事物;有一些上访人法制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甚至有法不依;有一些上访人对政策规定的理解有偏差,或者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盲目攀比,坚持过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