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4新人教版.ppt

24页
  • 卖家[上传人]:资****亨
  • 文档编号:166149502
  • 上传时间:2021-02-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44M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有何弊端,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斯大林逝世,一、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18941971,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产量也极少,1950年产电视机约1.19万台,电冰箱0.12万台,洗衣机0.03万台农业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0年为447.1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0年为27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00、116页,背 景,音响,录像机都不能生产,秘密报告”: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内容,经济,政治,农业,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交售定额,改组农业拖拉机站,垦荒和种植玉米,工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平反冤假错案,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结合事实评价,195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560万吨,其中来自开垦地的产量为 3720万吨,约为总产量的 43新垦区的谷物生产增加得尤为显著这一年,西伯利亚西部各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一倍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35而阿尔泰地区则几乎增加了三倍 苏联的农业(统计资料集)第9091页,1953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1960年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但是苏联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这不仅无法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饲料,而且由于的玉米的种植挤掉了其他作物,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

      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的政治经济体制,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 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经济改革重点:重工业,二、苏联的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改革,改革重点:1、经济改革,结果,改革重点:2、转到政治方面,结果,八一九”事件,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1991年12月底 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苏联,十月革命,无产阶级 政权建立,巩固、过渡,建设、发展,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 改革,解体,内部原因,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的原因,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

      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苏联解体教训,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 我们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加油呀,中国的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中国的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 中国的改革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发挥了国家职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中国的改革坚持国家统一的最高原则,苏联解体影响,首先,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表明战后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再次,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理论,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挫折,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我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

      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