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讲稿之意志.doc
10页师范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心理学》讲稿1第九章 意 志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情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以及意志的品质教学重点:知、情、意的关系,意志行动的特征,动机冲突教学难点:动机冲突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课时:1具体内容: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即在人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因此,人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仅产生对客观对象和现象的认识,也不仅对它们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体验,而且还有意识地实现着对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这种最终表现为行动的,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构成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过程本章主要讲授以下三个内容:一、意志的概述二、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分析三、意志的品质和压力的应对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一、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能够自觉地确定目的,是人的行为的特征动物也作用于环境,有些高等动物甚至仿佛有某些带目的性的行为,但是从根本上说,动物的行为不能达到自觉意识的水平尽管它的动作可能十分精巧,它却不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后果而人类的活动则完全不同,它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的;并且“人离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人在从事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而观念地存在于他的头脑之中,他以这个目的来指引自己的行动, “把它当作规律来规定他的行动的式样和方法,使他的意识从属于这个目的 ”没有自觉的目的,就失去了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前提因此,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人的目的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主观要见之于客观,观念要变为现实,师范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心理学》讲稿2必须付诸行动,付诸实际动作如果说,感觉(以及认识活动)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事实的转化,那么意志就是内部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这后一个转化,即表现为意志对人的行动的支配或调节作用,一方面,这种支配或调节是根据自觉的目的进行的;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种对行动的支配或调节,自觉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动物没有意志,它只能消极地顺应周围环境,成为自然的奴隶;人有了意志,就能够积极地改造外部世界,从而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主人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主动地提出目的,同时主动地采取行动来改变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意志集中地体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自觉能动性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前者在于推动人去从事预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动,后者在于制止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动。
意志的调节作用的这两个方面在实际活动中是统一的意志不仅调节外部活动,还可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意志对行为的调节和支配并不总是轻而易举的,常会遇到各种外部的或内部的困难,因此意志行动的实现往往与困难的克服相联系所谓困难,是实现有目的的行动的障碍;而克服困难,就意味着对行动的预定目的的坚持所以,意志行动中所克服的困难越大,意志行动的特征就显得越充分、越鲜明二、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和行动是分不开的,人在行动之前,总要考虑做什么,怎么做,并按照考虑好的目的、计划去行动,努力克服在行动中遇到的困难通常把这种在意志支配下进行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行动有如下三个特征:(一)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人的意志首先是与其行为的目的联系在一起,人类的本能行为及无意识动作、冲动、动物的顺应,都不是意志行动因为目的是主观的、观念的,上述几种行动均不具有主观、观念性,更不可能完成从外部认识结果向内部意识事实的转化,也不可能完成从内部意识事实向外部实际行为的转化二)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任何意志行动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我们要实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克服主客观世界中的各种困难所以,意志行动就是为了实现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难的行动要克服困难的多与少、大与小可视作意志行动程度大小的指标。
困难可分为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外部困难是指存在于外部世界中的困难,内部困难是指存在于个人内部世界(主观世界)中的困难,如个人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欲望情感等一个人要去外地办事,距离遥远,路极不好走,只能师范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心理学》讲稿3步行,那么, “遥远的距离” 、 “长途跋涉” 、 “艰难的路途”就是外部困难,内部困难则是“愿望不急迫” 、 “畏惧” 、 “”对要办的事情的意义认识程度等等人在活动中为了克服困难,就必须动员自己所具有的知识、情绪与体力,使之处于良好的状态,这就是意志的表现三)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活动是由动作组成的,动作可分为随意动作和不随意动作随意动作是指由人的意识控制的动作,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掌握的;不随意动作指不由人的意识控制的动作不过我们需要说明的是,常说的一些不随意动作,并非绝对指不受意识控制,而是指意识对该动作的控制降低到最低程度,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成为技巧或习惯了,这正是我们要加以训练的意志行动必定是有意动作,但不能说有意动作就等于意志意志自由问题(略)大概意志是最能体现人类和世界相互作用程度的术语由于意志行动是实现目的的行动,而目的又是个人愿望、欲望、企图、理想等的表 现形式,而对世界改造的结果又是人类意志的物化形式——天堑变通途,是人 类征服大江的意志印记;隧道穿山过,是人类征服高山的印记。
这就是“意志自由 ”问题的不同表现那么,我们 在理论上是怎么看待“意志自由”呢?我们知道,人的行为不是被动简单地受外部情境所左右,还受个人内部意识状态的调节, 这种调节正是意志活动存在的证明,同时也是人的意志具有一定自由度的证明但是,我 们所作出的决定,我们的愿望,既不可能超越事物规律之上,又不可能超越人本身的意识控制范围,人的精神是有极限的关于意志本质,人们的争论主要放在了“ 意志自由 ”上面我们应该从理论上明白:在相对的、有条件的意义上,一直意志是自由的, 说它是自由的,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目的;在绝对的、 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意志又是不自由的,因为人的一切愿望、一切行动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否则 将一无所成三、意志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一)意志和认识的关系意志的目的性是认识过程的结果,所以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不仅行动的目的是认识的结果,而且目的的提出也有赖于认识过程因为人只有认识了客观世界要求与规律,认识了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才能提出和确定切合实际的目的而需要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通过人对自身需求的认识而形成的;行动目的的提出,同样依赖于认识过程,个体要从主师范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心理学》讲稿4客观两方面衡量:既要确信他的愿望和目的的符合规律,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他才有决定采取此项行动的愿望与目的;还要衡量客观实际,使主观上感受到的可能性转化实际上的可实行性,意志行动才能得以实现。
实现意志行动还需要合适的行动手段,设想行动的后果,以至于估计可能碰到的内外部困难,并反复权衡,就必须依赖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的过程,离开了认识过程的参与,意志行动则成为冲动而不是意志行动可见意志行动离不开认识过程,意志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方面,意志也给认识过程以巨大的影响人在进行认识活动时,总会遇到各种内外部困难,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作出意志努力,例如观察的组织、随意注意的维持、追忆的进行,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展开以及想象的形象化进程等都需要意志的努力其次,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事物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一切变革的实践活动都是意志行动,必须受意志过程的支配和调节因此,没有意志活动,也不会有深入、完全的认识活动在认识活动中缺乏意志的人往往遇难而退,半途而废,很难达到目的二)意志和情感情绪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去推动或支持意志行动;情绪情感又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去阻碍或反对意志行动消极的情绪对以意志行动的干扰作用,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力水平,意志坚强者可以克服消极情绪,使意志行动自始自终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可能被消极情绪所压垮,使意志行动半途而废或一无所获坚强的意志行动总伴随着积极火热的情绪,使人处于一种兴奋之中,从而激发出强大的力量。
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由于意志本身具有调节功能,因此,对于某项意志行动起阻碍作用的情绪实际上同意志处于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关系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意志行动最终是否得到实现,取决于种种主客观条件,其表现形式为个人意志和情绪强度的对比与较量,这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如何;在对意志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情绪情感最为剧烈,因为认识过程本身并不具有控制情感的功能,控制是由意志来完成的所谓“理智战胜情感” ,就是指意志的力量根据理智的认识克服了与理智相矛盾的情感总之,知、情、意三者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心理过程本来就是完整的,只有认识活动而不体现出情感与意志的过程是不存在的,同样,情感活动与意志活动也与其他两个活动一起作用才成为一个过程但从分析的角度讲,认识过程是基础,情感过程是动力,意志过程则起到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是活动的落实环节师范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心理学》讲稿5(三)意志与个性的关系意志与个性的关系十分密切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等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人的意志表现因此在培养意志力的时候,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的培养意志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强的意志有利于高品质的个性倾向性的形成,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有利于能力的发挥,有利于形成健康而有魅力的个性。
所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四、意志的生理机制(略)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是指意志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过程它有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动机斗争和确定行动的目的执行决定阶段,包括行动方法、策略的选择和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一、采取决定阶段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以及意志行动的动因一般来说,具体要经过动机斗争和目的确定等环节一)行动目的的冲突及抉择意志是个目的性问题,那么意志行动首先就要解决达到什么目的的问题人通常面临的不止一个目的,而有几个目的可供选择,那么就有一个目的冲突与抉择的过程目的是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人们必须根据每个目的的意义与价值,考虑其必要性;更要根据主客观条件,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如果每一个目的都有引人入胜之处,都有某种必要性和可能性,人们往往只能最后达到一种目的而不能兼而取之,那么就会引起心理上的冲突,引起内部困难各个目的的动人程度越强烈,那么心理冲突也就越剧烈作出抉择也就越困难;另一方面,人的活动往往要达到一个大目标,在大目标之下又有许多小目标,尽管这些小目标并不一定在客观性质上矛盾,但往往有个先后问题。
比如,有的目标对个体来说容易实现,但相对于大目标及个人愿望,却不一定要立即去实现;而有的目标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但相对于大目标来说很重要;有的目标个人并不那么喜欢,但不实现则影响大目标这就表现为实现目的要分许多个步骤,同样一个活动,可有不同的步骤,每一步骤都实现一两个小目标,每一师范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心理学》讲稿6小目标都指向于大目标这就需要个人按自己的意愿与实际情境,分出轻重缓急,作出先后或主次的安排,这在心理上就是一个决策过程二)动机冲突及抉择在目的的冲突中,人之所以采取此目的而放弃彼目的,有时不是取决于对目的本身的客观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认识,而是由于与此项目的相联系的动机战胜了与彼项目的相联系的动机的结果动机斗争,常常是人在不同目的之间游移的主要内在原因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影响人采取这种目的而舍弃其它目的,是由不同的动机彼此斗争的结果,所以动机冲突在采取决定阶段表现得尤为生动动机与目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对范畴目的就是人的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动机是人的活动的推动力,它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