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课程论文--浅析萧山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及之后的发展.doc
4页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现代汉语论文题目 浅析萧山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及之后的发展浅析萧山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及之后的发展摘要:我的家乡在萧山,由于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轮转,在萧山周边地区已经形 成了一种特定的地方性方言语种 萧山话,这种语种是萧山地区所独有的特 殊语种,并且在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那么还是让我们 来根据萧山话的语音差界与普通话来做对比,得出两者间的不同之处关键字:萧山话语音普通话转变萧山话的起源萧山地处浙江北部,钱塘江南岸,杭州湾喇叭口,东邻文化古城绍兴,南接诸暨, 西连富阳风调雨顺,环境优越,历史悠久,民风淳厚,属吴方言区吴方言(吴 语)也叫江浙话或江南话,通行于江南100多县市,使用人口达7000万之多 按其语言特点可区分为5个次方言片,其中“太湖片”即北吴语片分布面积最广, 使用人口最多,土语分支也相当纷杂萧山话即北吴语片再分下來的6个小片之 临绍小片除萧山话外,这一小片还包括临安、绍兴、诸暨、余姚等地的 方言①萧山话以原萧山长河一带(现杭州市滨江区)语音为标准,俗语“格郎头(音 diu)夯郎头,萧山长河头”就生动表达了萧山话的源头①萧山话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方言土语,例如在萧山话的声调中,就和其他吴语次方 言一样保留着较多古汉语入声调等。
所保留下来的地方土语的特点可谓面貌独 特本文选择这一语言现象——语音差开进行考察分析,把萧山话与作为现代汉 语共同语的普通话进行比较,发现萧山话中的语音系统独具的儿个特色①一、萧山话保持了声声调的结构特征普通话是含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没有入声而萧山话却保持了古 代汉语的一部分特色,众所周知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都有入声古代入声音节在 现代汉语中分别归并平、丄、去三个声调中萧山话保持了其中的声声调的特色下面让我们来看儿个例子:萧山话中表达刚才的意思可以发音为同芒照(tong maiig zhao),同发第二 声,"芒’发第二声,这就构成了一个声声调的结构;同理,表达夜晚的意思可 以发音为夜头(ya diu),其小夜发第二声,头也发第二声,这也构成了 一个声声调的结构;这样的例子,在萧山话中不胜枚举,所以我们可以下结论, 在萧山话中也是存在一种不同于普通话的语音构成方式的,这种方式更加倾向于 古汉语的发音,带有声声调结构的特征当然我们在近年來的研究调查中也可以看到,萧山话的这种结构也在产生一些 变化,如:以前老一辈萧山人对于表达读书意思的发音好是(du si), 读发第 二声,‘书发第二声;而现在,年轻一代的萧山人则喜欢把发音改为(dusu), 读发第二声,书发第一•声;已经渐渐开始向现在汉语的构词形式发生了 转变。
■二、构词意思也与普通话的语音构词意思不同萧山话的构词语音意与普通话的不同,萧山话多根据实际的字词的表现意义来 发音,会意特征不明显如:萧山话中表达白天的意思可发音为日里(nieli), 而Fie在萧山话中的意思为热,‘li‘于普通话中的里意思相同,所以萧 山话中表达白天的词义可以理解为“在高的气温中的吋间段”,而普通话里的白 天则根据的词义理解可以为“在近乎白色的天空下的吋间段”,i个是根据温度 来形容词义,并依此形成发音;一个是根据对色彩的表达来形容词义,并依次形 成发音;这其中有很大的不同再比方说:萧山话中的落(le), 落’发轻声, 表达的是一个普通话中下’的定义;但我们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到,落’更加 侧重于表达下落动作的过程,而下更注重对于其义的方向性的表述这也与 普通话的语音构词意思向违逆近年来,虽然普通话在不断推广,但是萧山话的定义定词方面还没有被影响,对 于大多数常用词汇,仍然保留着原有的构词结构和语音发音,但对于--些新兴的 词汇就渐渐地被普通话所同化,吸收,融合了例如:动画片(dong hu()pi an) 萧山话中的动(do门g)就是行动,自己活动或做什么的意思,这与普通话中 的动,极其形似。
三、分化现象突出语言分化为不同方言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方言形成以后,如果社会仍然 处于不充分统一的状态,方言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又服从自己所从 属的语言的发展趋势,继续作为该语的方言①如上海人永远使用上海方言,杭 州人始终说杭州话由于方言是汉语的地方变体,又主要在一定区域内使用,因 此也就习惯地以地区来指称萧山的中西部以标准萧山话著称,本文的疑问代词 亦以此展开分析的而到了萧山南部,由于同诸登一带的人缔结姻缘的较多,生 活上交往较频,因而产生了萧山方言中的“亲属语言”,语言中交杂浓重的诸暨 口音,这种语言现象在楼塔一带盛为流行在楼塔、临浦两地,共同把“何”(h 6)发成hQ (喝)的音(后舌擦音),如“何个” (he gQ), “个”的发音短而轻, 有弱化和脱落的现象萧山东部的瓜沥、头蓬一带,也因交往与婚姻关系,融入 了绍兴话的成分,也产生了“亲属语言”语音语调中带有较重的绍兴话的口音 比较明显的“何个”发“海(h")个”或“哈(ho)个”的音;①“怎么样”说成“呐(ne) 套”或“什喝套”,把“是不是”说成“阂老” (he lao)o有时还把某样东西说成“格个佬舌头”无论萧山话怎么分化,其疑 问代词系统从词汇和语法上看仍是稳定的,差别仅在语音而己。
而方言分化本身, 则是对语言地方浓度的稀释①结束语改革开放政策给地处江南的杭州萧山地区注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今天的 萧山成为全国著名的富庶之地,萧山经济正朝着以国内市场为依托,国际市场为 导向,出口创汇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的区域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各地的交 流日益广泛,萧山话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尽管它在语汇语法上,潜移默化地 受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影响,而从共同语发展的趋势和速度来看,其“顽固不化” 的独立性仍是每每可见,笔者所论的语音差异和构词形式是一个典型①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的语言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 就是过去的通用语虽然这样,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变、它们所处的地位不同,性 质也不一样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 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近年來,外來人口快速壇长,民工潮使萧山的 人口素质发生了一些变化,来自各地的方言与萧山话成了人际间语言交流的障 碍因此本文写作的另一H的,是为使来自不同方言区的人群大休上能看得懂、 听得懂、会使用萧山话,缩小与外来人员的方言差别,消除语言障碍,进入快速 的人际交流通道,以适应工作、生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①参考文献①浙江电大张文云 《关于萧山话疑问代词系统的研究》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萧山市委宣传部、萧山地方志办公室、萧山II报《萧山百年百事》,杭州,浙江人民岀 版社,2000年版赵纪来主编《可爱的杭州•萧山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萧山县志编纂委员会《萧山县志》,浙江人民岀版社,1987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