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用实物和模型演示概念抽象的实验.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xzh****18
  • 文档编号:42299814
  • 上传时间:2018-06-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用实物和模型演示概念抽象的实验由于中初学生尚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对客观的实物概念从形态上理解比较清楚,而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概念理解却是非常模糊,针对中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实物或模型进行演示1)例如:讲分子之间有间隔时,取一支无橡胶帽的胶头滴管,用蜡烛油将尖嘴堵塞,然后盛半滴的水并用红墨水染成红色,再往滴管中滴加酒精直至滴满,会看到无色透明的酒精浮在红墨水上方,然后用大拇指堵住滴管口,进行震荡,将尖嘴处朝上静置后会发现,尖嘴处有一段是空的,通过这个现象说明混合后的液体体积,比混合前的水和酒精体积之和要小,证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同时要验证气体、液体、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只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难的例如:拿一支 5ML 的注射器,将活塞拉到 5ML 处,用大拇指堵住注射口,将活塞用力往里推,推至 2ML 左右处,结果发现活塞又弹回 5ML 处;而将注射器吸入5ML 水,用大拇指堵住注射器口,将活塞用力往里推,结果发现活塞很难推动,由这两个实验现象对比,说明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间隔,所以气体易压缩,液体不易压缩,由此可知固体分子间间隔更小,更不易压缩2)例如讲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通过实践,演示实验,学生在客观上很容易理解。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 2:1任何客观的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从微观粒子分析,为什么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之比是 2:1?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分子实物模型进行试验:拿两个黑球和一个白球用短铁棒连接,构成一个水分子模型,其中黑球表示氢原子,白球表示氧原子,发生化学变化时,1 个水分子要破裂成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2 个氢原子可以构成 1 个氢分子,而 1 个氧分子由 2 个氧原子构成,还缺少 1 个氧原子;还需要做一个水分子模型,这样,两个水分子破裂,能提供 2 个氧原子,刚好构成 1 个氧分子,2 个氢分子,也就是说水分子通电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是 2:1,而生成的氢气是由许多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有许多氧分子构成的,因此从微观上理解了客观上的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是 2:1.实验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性例如:学生在做练习题时会遇到,硫酸钡可做“钡餐”进行检查人体消化道是否有病变硫酸钡是白色固体,难溶性盐,能做钡餐,那么氯化银、碳酸钡也是白色固体,难溶性盐能否做钡餐?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采取先实验检验,后进行理论分析的方法取三支试管,编号分别为:1 号,2号,3 号试管,往三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再分别滴加适量的氯化钡、硝酸银、氯化钡,试管中出现三种白色固体,分别是硫酸钡、氯化银、碳酸钡,将三种白色固体过滤、洗涤后,放在玻璃器皿上,放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结果是硫酸钡、碳酸钡颜色无变化,而白色的氯化银见光后,变成紫色并逐渐变成黑色,由于人体胃酸主要是盐酸,为了证明三种白色固体是否与盐酸反应,再分别往玻璃上滴加适宜的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硫酸钡无变化,而碳酸钡被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同时产生的氯化钡可溶解出钡离子,钡离子有毒性,而氯化银见光分解,颜色由紫变黑,这样不便于吸收 X 光线,而硫酸钡能吸收 X 光线,由于消化道管壁厚薄不同,硫酸钡进入消化道会附着在消化道壁上,显示出消化道轮廓,检查消化道壁有无缺损、溃疡,消化道器官有无肿瘤等病变,所以进行胃镜检查,通常选择硫酸钡作“钡餐”主要原理在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