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6逍遥游.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3776091
  • 上传时间:2017-1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肖海滨专栏: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汇编·必修 56 逍遥游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是阐发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观点的著名篇章可以说《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纲领就艺术特色来看,也可称为庄子的代表作其文雄放、奇幻,足以显示庄子的思想和文章所特有的风格 “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 (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 ) ,可见《逍遥游》在《庄子》一书中的重要性全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篇首到“圣人无名” ,提出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才能“无待” ,从而达到逍遥的境界第二部分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 ,进一步论证“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第三部分从“惠子谓庄子曰”至篇末,归纳主题,指出“逍遥游”的最高境界本篇课文节选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即从篇首至“圣人无名” “逍遥游”的含义,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选文一开篇就尽显壮阔、神奇,以大鲲巨鹏展开想象,并穷形尽相地进行夸张的描写这种异想天开之辞造成先声夺人之势,似乎是对鲲鹏大加褒扬,但随即笔锋一转,指出鲲鹏看似逍遥,实则还未达到逍遥的境界,因为鲲鹏还是“有所待”的。

      与鲲鹏的“大”相对应,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蜩和学鸠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接下来是对上述观点的扩展和深化作者列举了大年和小年对立的例子,进一步发挥了物有所待的观点,所列举的事物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随后作者借商汤和夏棘的问答,再次言及鲲鹏,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最后一段,作者步步深入地对“无待”进行了论述先以批判目光短浅的庸人引出“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宋荣子以及更胜一筹的“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但又随即指出,二人尽管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但还是有所待的作者先述后议,先破后立,在列举了种种有所待的现象和事物之后,阐述了什么是逍遥之境,怎么样才能达到逍遥之境在庄子看来,只有“乘天地之正”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才能做到“无待” ,才能达到“逍遥游”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得做到“无己” “无功” “无名” ,尤其是要做到“无己” 在写作方法和技巧上,本文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多用比喻,在想象和夸张中营造雄奇开阔的意境,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写鲲鹏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写树木寿命之长,曰其以五百岁、八千岁为春秋。

      将想象和夸张大量运用于哲理散文中,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使之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二是善于运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 《庄子·寓言》中提出“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 《天下》篇又提出“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其实这也正是《庄子》一书的写作方法如《逍遥游》一开篇就运用了鲲鹏的寓言来说明“有所待” , “以寓言为广” ,将寓言用在说理当中,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使说理更透彻明了,也使文章具有了象征的意味随着事理的推进,作者在寓言中加入了卮言的手法,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引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命题为了说理的需要,作者又“以重言为真” ,虚构、假托或征引前人之语,通过“汤之问棘”深化其观点第 3段则运用“以卮言为曼衍”的方法,抽象论说,层层推进从中可看出作者艺术技巧之高超三是夹叙夹议,借助比喻和历史故事阐发哲理,节节叙事,节节议论,或以具体形象肖海滨专栏: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汇编·必修 5感人,或直接摆出观点,议论方式灵活多变,增强说服力四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文章多次进行“小”与“大”的对比,如蜩、学鸠与鲲鹏的对比,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对比等,最后点出一直隐而不发的“有待”和“无待”的对比,使说理更充分有力。

      本文虚实相生、纵横跌宕、错落有致、开阖有度、挥洒自如,确如李白所赞:“开浩荡之奇言” 虽然庄子追求的绝对自由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关于庄子的思想也是众说纷纭、有待鉴别,但从其艺术特色上来说,庄子之文汪洋恣肆、浩淼奇警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一些创造性的艺术创作方法还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二、问题探究1.庄子散文中的寓言具有什么特色?《庄子》一书善用寓言, 《逍遥游》也充分显示了这个特点 《庄子》一书中明言“寓言十九” “以寓言为广” ,司马迁亦指出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 综观全书,确如司马迁所言, 《庄子》全书大小寓言共计二百多个,数量之多,运用频率之高使他人只能望其项背所谓寓言,即寄寓之言, “意在此而言寄于彼” (王先谦《庄子集解》 ) 庄子散文的寓言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暗喻性庄子的寓言通常是和比喻结合在一起的,如在《逍遥游》中,鲲鹏等的寓言其实就是比喻同时在这些寓言故事中又插入了大量精巧的比喻,如水与舟的比喻,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比喻等,有助于主题的表达二是想象性、虚构性先秦作家善用寓言者不只庄子,还有孟子、韩非等人,但庄子之寓言不同于孟子的民间传说和韩非的历史典故,而只是“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 (刘向语) , “皆空语无事实” (司马迁语) ,大多是由自己想象虚构而成。

      如果说孟子、韩非等人的寓言重在“实”和“真”的话,那么庄子的寓言则偏于“虚”和“幻” 而这种想象虚构又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奇幻异常,变化万千三是多义性对庄子寓言的解释,向来是丰富多义的,因为庄子寓言的寓意大多隐而不发,比较模糊,有的难以理解,有的可以有多种解读的方法,其意蕴无穷、内涵丰富,需要努力把握和领悟2.如何正确理解本文题目的含义?什么是“逍遥”?王先谦《庄子集解》曰:“郭庆藩云:逍遥,依《说文》 ,当作消摇又引王瞀夜云:‘消摇者,调畅悦豫之意 ’”成玄英疏曰:“彷徨,纵任之名;逍遥,自得之称;亦是异言一致,互其文耳 ”“逍遥”本义可指“游戏以自乐” ,悠游自得的样子,有无所羁绊、无所依傍、无所凭借之意逍遥”一词除了用作题目外,在原文文末还出现过:“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这里, “逍遥”与“彷徨”对举,根据文意, “彷徨”所表达的意思侧重于“身游” ,与之相对, “寝卧其下”的“逍遥”应该是指“心游” “神游”了在本文中, “逍遥”指的是无待的自由,即圣人的精神境界逍遥和游是分不开的,在一定程度上,逍遥就是游,逍遥的本质和意义由“游”来表述,游是逍遥的式样。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关于练习一、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诵读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想象的理解设题意图:设计此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加强学生对想象描写的领悟肖海滨专栏: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汇编·必修 5参考答案:《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篇章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想象、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从这篇文章看,庄子最主要的是想象了一个“逍遥”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其实是不可能达到的,但庄子却通过种种具体形象的想象和创造来使想象的“逍遥”至境具体化甚至人格化为了要描述这种想象的至境,让人们相信确有“逍遥”的境界,庄子展开具体的想象,先通过对许多具体形象和事例的想象和创造来说明天地万物皆“有所待” ,步步深入到“无待”的境界而这些具体的想象又具有独特的风格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写寿之长,曰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曰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都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对应的,明说斥安鸟之小,暗指人的渺小大如鲲鹏尚不能逍遥,何况渺小之人呢;写冥灵、大椿之长寿,也暗喻了人生短暂,连长寿之人彭祖也只能算“小年” 这种“小知”与“大知” 、 “小年”与“大年”的对比都是在想象中完成的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作者否定争名夺利的世俗之人,追求逍遥,但自己也摆脱不掉人生的羁绊,在这种矛盾的情感之下,就借着这种大胆夸张的想象来寄寓自己的理想二、下列文言词语有不同的意思或用法,这在过去所学的古诗文或成语中都出现过,你能举出一二例来说明吗?设题意图:此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的常见意思和用法,做到“温故而知新” 参考答案后列出了一些原题中未列出的义项,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参考答案:若:1.像,好像例句:背若泰山,翼苦垂天之云 (《逍遥游》 )2.假如,如果例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3.你例句: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表对称时,除了有“你” “你们”之意,也有“你的”之意。

      例句:更若役,复若赋 (《捕蛇者说》 )此外, “若”字还有以下用法或意思:① 及,比得上例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 表他称,他,他的例句: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 (王充《论衡·实知》 )③ 表近指,这,这样,如此例句: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论语·宪问》 )④ 表选择,或,或者例句: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高帝纪》 )⑤ 与“夫” “至”等结合,组成“若夫” “至若” ,用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肖海滨专栏: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汇编·必修 5示语气例句:若夫乘天地之正……(《逍遥游》 )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是:1.代词,这例句: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 )2.动词,表判断例句: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 )此外, “是”字还有以下用法或意思:① 形容词,正确例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意动用法作动词时,有“以……为是” “认为……正确”之意例句: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 )② 助词,与“惟”构成“惟……是”结构, “是”表宾语前置例句: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斯:1.副词,则,就例句: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 (柳宗元《封建论》 )2.代词,此例句:予为斯序,既痛逝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斯”字本义为“劈” ,如《诗经·陈风·墓门》中的“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另有一种用法是用作句中、句末语气词,如《诗经·豳风·破斧》的“哀我人斯” 之:1.助词,的例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2.代词,这,此例句: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助词,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无实义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之”字的用法或意思还有:“到……去” ,如《汉书·高帝纪》中的“沛公引兵之薛”;第三人称代词,如《汉书·高帝纪》中的“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等特:1.形容词,独,独特例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逍遥游》 )2.副词,只例句:然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特”字有“公牛”之意,引申为“雄性牲畜” ,也可泛指“牲畜” ,另有“配偶”之意,用作副词有“特此,特别”之意,用作形容词可表“杰出的、独特的” 修:1.长例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修饰例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修”字主要用作动词和形容词,用作动词时有“修建” “修理” “治理” “修养” “修肖海滨专栏: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听力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语法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完形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作文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考政治如何规范化答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docx 日历表2029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有余数的除法含答案解析3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1.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1.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