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环境制约论”的提出与文学地理学研究.docx
21页地理环境制约论”的提出与文学地理学研究[摘要]“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由孟德斯鸠开始,历经许多西方学者反复论证才发 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地理学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包括文学和艺术)的 起源、产生、形成和发展,都是由特定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改革开放以后, 许多中国学者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展开研究,为中国文学地理学的发展提供 了理论支持在“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础上,以中国民间文学的部分作品为 例进行讨论,提出“地理环境制约论”,丰富中国的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有 利于推动中国文学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地理环境决定论”;“反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制约论”; 文学地理学目录[摘要] 1目录 11. “地理环境决定论”在本质上的合理性 22. 反地理环境决定论根据的末端性 53. “地理环境制约论”与文学地理学 94. 突破“地理环境决定论”迎来新机遇 124.1.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理论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124. 2.智慧技术及无人经济为产业发展突破胡焕庸线提供了新的机遇 13刖舌地理环境决定论,是西方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地理学理论,一般学者认为, 这种理论是由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来的,然而,我们查阅了孟德斯 鸠的所有著作和论文,却找不到这种论述的具体出处。
于是,有的学者认为这 可能是后人根据孟德斯鸠的著作概括和总结出来的,他本人从未直接提出过“地 理环境决定论”无论是不是孟德斯鸠本人提出来的,地理环境决定论都是一 种来自于西方的重要的文学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不仅是一种关于文学现象 的理论,同时也是关于文化现象的理论,更是关于所有人文现象的理论不过, 虽然它的涉及面很广,但我们往往只是在讨论文学的时候,特别是在回顾和总 结西方文学地理学发展历史的时候,才会提到西方学术史上存在过的“地理环 境决定论”,才会直面这个问题中国学者虽然知道地理环境决定论,但在许 多时候对此却又都语焉不详西方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对于我们今天全面认识 文学与地理的关系,认识人类现有的文明和文化及其根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反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在西方也比较复杂,可以说具有多种多样 的“反地理环境决定论”,似乎没有一种统一的思想,或者说一种完全一致的 表述许多学者虽然认同地理环境决定论,然而认为地理环境只是人文社会科 学发展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全部的或所有的因素有的学者对来自于西方的“地 理环境决定论”,也明确表示不认同甚至是反对,成为了一种“反地理环境决 定论” O所以,不论是在西方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地理环境决 定论”和“反地理环境决定论”两种思想观点一直相持不下,甚至存在严重的 矛盾。
因此,我们在从事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的时候,有必要重提这个问题, 并进行更加细致和深入的讨论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相关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讨论1. “地理环境决定论”在本质上的合理性地理环境决定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在 本质上是符合逻辑的,也具有合理性文学的发生是由于作为主体的作家的观 察与感知,特别是他们对于社会和自然的观察与感知,观察到了什么?感知到 了什么?在哪里观察的?在哪里感知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前者是决定 了他表现什么,后者决定了他如何表现文学的发生问题,一方面是主观的产 生,另一方面是客观的存在主观决定了文学的产生,客观决定了文学的对象 因此,我们说西方学者提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对于文学而言是没有问题的, 甚至不会存在任何的疑问如果文学不只是人类才拥有的东西,那就完全是另 外一回事;如果文学不是表现我们所知道和我们所想象的事件,那也是另外一回 事《黑暗传》(胡崇峻搜集整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是长期流传于 神农架地区的一部叙事长诗,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它和神农架地区的自然环 境和人文环境直接相关,并且也只有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才可以产生,只有在 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才可以保存。
长诗中的许多地名、人物、故事都是现实中存 在过的,从哲学与美学建构而言,这部长诗正是神农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 产物,诗中所有的叙事环境都是由神农架及其周边地理所提供的地理环境对于文学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是通过“人”的中介而实现的, 而这个我们所说的“人”,就是作家或艺术家(包括了所有的以文字和语言进 行表达的人们)没有“人”,就没有文学作品,也没有任何艺术作品任何 文学或艺术作品都是有作者的,包括民间文学作品也是有作者的,只不过是我 们已经不知道作者的姓名,或者是因为当时或历代以来,许多人都参与了这部 作品的创作,让它成为了一种集体作品既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有作者的, 那作者首先就是一个人或一群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他们首先会有着只 属于自己的生存环境,并且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存环境一般而言,每 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祖居地、出生地、成长地、读书地、发展地、写作地,有 的人还会有自己的客居地、流放地、流亡地等,因此,每一个人(包括所有的 作家和艺术家)的生存和发展,都只能是在地理环境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性 有的作家也许具有超越性,但无论是如何超越,也不可能超越地球之上,不可 能超越于太阳系之外。
人类的现代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达,通过航天飞机发回 来的照片,我们知道了地球之外宇宙空间的大致情形,然而也只是一种印象式 的了解不可能像对自己生活多年的老家和自己工作多年的地方,或者自己多 次旅行的地方所知道的那样细微一般人是如此,作为人的作家也同样是如此《双合莲》(《中国民间长诗选》第一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是湖北 咸宁地区流传的一部民间长诗,虽然我们无法确知作者的名字,然而仍然可以 感觉到这并不是完全由底层贫民所创作的,应当是由当地的文化人所记录,并 经过了多次的修订加工,才在民间开始传唱起来的其思想水平和艺术形式, 都有比较浓厚的文人色彩,并且体现出很高的语言修养和独立的审美情趣而 这部长诗的内容和形式,则是由鄂南山区的自然环境和两湖交界地区的人文环 境所决定的现在,我们所说的地理环境,和从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交通条件 和通讯条件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我们可以走得更远、看得更多,我 们可以与更多的人取得联系,可以有更大的生活圈子,可以有更多的朋友圈子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的世界扩大了许多倍,但这要在自己有条件获得更大的信 息量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因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是完全不同的,每 一个人所创造与使用的环境也是不一样的。
然而,不论你的环境有多大的改变, 它总还是自己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正是与你相关的,能够影响甚至决定你的现 在和未来前天的环境和昨天的环境不同,今天的环境和明天的环境不同,然 而它在本质上还是环境,环境正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人可以超越于 自己的环境之上人们会面对共同的环境,但每一个人的环境却只是个人化的, 因为每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他所接收的环境也并不一样我们都到过 黄鹤楼,然而每一个人所认识的黄鹤楼是不一样的,正因如此才有不同的文学 作品的产生许多人都去过美国,然而每一个人所认知的美国,也是不一檬的, 甚至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正是许多有关美国文学作品都不一样的原因黄鹤楼 还是一样的黄鹤楼,美国还是一样的美国,并没有发生什么很大的变化,同样 的环境却产生着完全不同的效果,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前理解与前视野的不同 所造成的,也是由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先天因素所造成的;共同的环境产生着不同 的结果,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环境都是个性化的存在与呈现同时,不同的时间 也具有不同的环境,同样是珞珈山,春天的珞珈山和夏天的珞珈山完全不同, 秋天的珞珈山和冬天的珞珈山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天,早上的珞珈山和晚上的 珞珈山完全不同,月光下的珞珈山和太阳下的珞珈山完全不同,一个人不可能 重复进入时间的长河,也就是这样的道理。
因此,从宏观的角度我们可以说文 学是由地理环境所决定的,从微观的角度我们也可以说文学是由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这样的判断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III文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不仅是符合逻辑的,也是符合科学的,同时也是具 有美学本质的从宏观上来说是逻辑的,也就是说作为作家的人是环境的产物, 作为精神创造的文学也是环境的产物文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从本质上来说 是科学的,因为环境通过人的身体之机能和印象之保存,同时通过情感和想象 的作用,通过语言和文字的表现,文学作品才得以产生和存在文学的地理环 境决定论,从性质上来说又是美学的,因为文学是作家审美的产物,包括审美 印象、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和审美表现,而所有的审美都是一种环境的审美, 或者说是不能离开环境的审美而不论是逻辑性的、科学性的还是美学性的, 文学都是通过作家主体的创造而由环境所决定的,特别是由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但它们都是在地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没有地理就没有环境,人也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因此,我们说地理环境决定论 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理论,也是一种人与地理关系中的重要哲学理论科学的、 哲学的、美学的,这就是我们对于西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认识,体现 了中国文学地理学者的基本态度。
如果我们不承认文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或者说文学与地理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国的文学地理学研究就缺失了基本内容, 文学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就缺失了科学性无论文学、文化和地理之间 的关系是如何曲折和复杂,但地理决定着文学和文化,而不是文学、文化决定 着地理,只是在“决定”的程度上,也许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别而已,而这正是 需要我们重点讨论的问题2. 反地理环境决定论根据的末端性“反地理环境决定论”在西方和中国,也都具有相当的市场,特别是在强 调主观主义哲学思想比较过头的时代在西欧诸国,地理环境决定论是受到重 视的,许多杰出的批评家和学者都表示不同程度的认同,并且在研究具体问题 的基础上,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然而,在西方特别是前苏联地区,有一批学者 却一再地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并且在思想界和学术界也形成了相当的声 势他们强调人在世界上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类可以脱 离环境而生存和发展,也可以只靠主观而创造自己的文化和文学不过,后来 的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理论所具有的反科学性、反逻辑性和反美学性持“反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学者的主要根据,在于人们认为在世界历史上有一些重要 的文化与文学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似乎可靠人特别是靠 人自身的心智,可以单独地存在与发展。
也不是说不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人 的生存或有的事件的发生,受环境的影响的确不是太大,特定的地理环境对他, 也许并不产生一种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城市之中,如果一个人从 小不出门,也可以通过外来的信息了解世界,也可以从事文学或艺术创作,并 且也有可能写出优秀的作品;那么,地理环境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至少 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没有太大的影响或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这只是一种 末端的根据,描述的只是一种极端的现象,而不是一种全面的与科学的根据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还没有发现一生都足不出户的诗人和作家;与此相反,我 们倒是发现许多作家和诗人都是喜欢去游历名山大川的,所以中国文学史上的 山水田园诗派人数之多,作品之优秀,影响之巨大,是世界上所少有的在外 国文学史上,我们也没有发现哪一位作家,可以足不出户而创作出许多优秀的 作品有的人活动范围有限,然而他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通过与他人之间所 发生的不同方式的种种交往,对于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也有了相当程度的了 解所以,不是环境对他不产生影响,而是他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不具有我 们平时所说的环境的全面性和立体性而已不过,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总 是拥有自己的环境,包括屋子、桌子、空气、水和阳光。
有人举出黑格尔的例子,说他一生生活的范围不出五百公里之外,似乎是 想说明地理环境对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