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答案.docx
49页2024年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A.他人听评课B.教学反思C.校本教研活动D.批改学生作业【答案】 B2、叶老师在结课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用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来比较那么,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预习下一节的学习内容这种结课方法为( )A.归纳总结法B.设疑探究法C.巩固练习法D.收集整理信息法【答案】 B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体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情景素材?( )A.太阳能海水淡化B.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C.电解水实验及微观解释D.我国的淡水资源危机【答案】 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S2O32-、K+B.钠、钾、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5.6LCO2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3.01×1023D.NO2与H2O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 B5、电子层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04>H2Y04>H3Z0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是X>Y>ZB.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为X>Y>ZC.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为X<Y<ZD.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为X>Y>Z【答案】 C6、下面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B.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C.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中级教育课程【答案】 D7、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答案】 B8、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它的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旨在纪念化学学科取得的成就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答案】 A9、下列属于现代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A.板书B.教科书C.模型D.录像【答案】 D10、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答案】 B11、CO分子的偶极矩较小,几乎为零,是因为( )A.碳和氧的电负性差值小B.碳原子存在孤对电子C.氧原子是π配健电子对接受体D.氧原子既吸引σ键电子对、又是π配健电子对的给予体,使氧原子略带正电荷【答案】 D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答案】 B13、下列有关中学化学教科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参考之一,教学不必完全依照教科书B.教科书设置各种栏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C.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学生都应该掌握D.教科书中习题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主要依据【答案】 A14、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A.NaCl、HCl、NaOHB.Cl2、Na2S、SO2C.HBr、CO2、CS2D.Na2O2、H2O2、O3【答案】 C15、“看到CuSO4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 )。
A.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B.探查学生的已有认识C.转变学生的迷失概念D.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答案】 B16、叶老师在结课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用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来比较那么,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预习下一节学习内容这种结课方法为( )A.归纳总结法B.设疑探究法C.巩固练习法D.收集整理信息法【答案】 B17、学校中教师间的听评课是最常见的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 )A.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的发展D.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答案】 A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评价当地雨水的酸度(酸性强弱),选用下列检测试剂,正确的是()A.pH值试纸B.酚酞试液C.淀粉碘化钾试纸D.红色石蕊【答案】 A19、下列哪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设置的二级主题?( )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B.我们周围的空气C.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D.金属与金属矿物【答案】 C20、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老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应当是( )。
A.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B.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在进行授课C.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D.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答案】 C21、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A.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B.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学习科学探究方法C.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D.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 B22、络合滴定法用EDTA测定pb2+时,要求pH为5左右,缓冲溶液可以选择( )缓冲体系A.HAc-NaAcB.六次甲基四胺C.NH3-NI-14ClD.一氯乙酸【答案】 B23、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 )A.讨论谈话法B.演示观察法C.启发讲授法D.实验探究法【答案】 B24、下面关于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A.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B.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合一D.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答案】 C2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
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答案】 A26、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 )A.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答案】 A27、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OHB.HClC.Na2SD.Na202【答案】 A28、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 )A.设计化学作业B.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答案】 A29、推动、指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的内部力量是( )A.学习习惯B.学习动机C.学习成绩D.学习方法【答案】 B30、下列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
A.苯酚B.甲苯C.硝基苯D.氯苯【答案】 A31、目前我国天然气供应大多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盟、南亚等国家已知:甲烷和CO的燃烧热分别为-890.3 kg·mol-1、-283 kg·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B.液体燃料的利用率比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C.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甲烷完全燃烧比CO产生的热量多D.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CO完全燃烧比甲烷产生的热量多【答案】 C32、下列关于化学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D33、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答案】 B34、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