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呼吸机AC模式.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73799917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69.36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V-A/C与P-A/C ——从简单说起一、根底篇:1. 首先,从呼吸机如何送气说起:一般而言,呼吸机的功能是将一口气吹进患者肺内,至于 其如何呼出,与呼吸机无关因此,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即吸气相的送气原理,而送气原理 有三要素:1) 触发:何时送气:这主要由呼吸机设置的触发灵敏度和患者自主呼吸强度决定,一旦患者自主 呼吸强度到达预设值,呼吸机开始送气,称为自主触发;如果患者自主呼吸达不到或者 没有,呼吸机按照预设的时间点送气,称为时间触发OA/C模式下如为前者触发,即“ A〃, 如为后者,即“ C〃2) 控制:如何送气:一般而言,呼吸机按照设定的容量或者压力给予送气,注意:A/C模式下呼 吸机只能控制其中一个,要么是容量要么是压力;因此就有了 V-A/C和P-A/C3) 切换:何时转换为呼气:A/C模式下需设置一个时间〔称为吸气时间〕,这个时间结束,即开 始转换为呼气因此A/C模式是时间切换由此可见,V-A/C和P-A/C的差异仅仅在于中间如何送气即“控制〃阶段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呼吸机在这两种情况下是如何实现送气的:2. 先请找找下面两图的差异,判断一下哪个是V-A/C,哪个是P-A/C:这个问题不难答复:1) 第一条曲线〔压力-时间曲线〕2) 第二条曲线〔容量-时间曲线〕3) 第三条曲线〔流量-时间曲线〕 )度都是不变的。

      左图恒定不变,右图变化;左图变化,右图不变;左图吸气流量变化,右图不变但两图的吸气时间长“顾名思义〃,V控制容量,容量不变;P控制的是压力,压力不变因此,左图是P-A/C, 右图是V-A/C3. 接下来就要问:为何有的变化有的不变?造成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首先,我们将人体的呼吸系统简化为一根中空的管子末端连接一个气球,需要对着这根管 子给气球吹气由生活经验可知:当管子越细、气球弹性越差时,吹气越费力;反之,那 么容易由此可见,影响吹气难易程度的因素主要是导管直径即气道阻力〔R〕和气球的弹性即肺顺 应性〔C〕因此,便有了运动方程:P = FXR +Vt/C + PEEPi其中,P为压力,F为流量,R为气道阻力,Vt为潮气量,C为顺应性,PEEPi为内源性呼 气末正压P peak由此可见,在V-A/C模式下,当容量设定不变后,气道压力会随着流量加快越来越大,当 送气停止时到达最大,即为气道峰压:Ppeak = FXR +Vt/C+ PEEPiPpeak与流量、气道阻力、潮气量和PEEPi成正相关,与顺应性呈负相关;送气停止后,气道压力立即下降,最终到达一个平台,即平台压:Pplat = Vt/C+ PEEPiPplat与流量和气道阻力无关,仅与潮气量和PEEPi成正相关,与顺应性呈负相关。

      接下来,我们看看机械通气时的波形:J” R = 6cmH?O/L/S20-R = 12cmH2O/L/S气道阻力增大〔如上图,由6cmHO/L/S增大至12cmHO/L/S〕时,监测结果是气道峰压升2 2高而平台压不变因此,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潮气量和流量设定不变的情况下,出现气 道峰压升高而平台压不变,那么可以推测是气道阻力升高所致,临床常见原因有气道分泌 物潴留、气道痉挛等顺应性下降〔如上图,由100ml/cmH O降至50ml/cmH0〕时,监测结果是平台压和峰压同2 2时上升,如果是单纯顺应性下降,那么峰压与平台压差值不变,两者同步上升;如果是顺 应性下降又合并气道阻力升高,峰压上升幅度超过平台压上升幅度同样也可以通过监测 平台压变化推测病情变化,例如当平台压升高时,可以推测是顺应性下降所致,临床常见 原因有肺水肿、气胸、肺实变或不张、胸水等因此,V-A/C模式常用于监测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从而判断临床病情变化4•读到这里,请判断一下下列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需注意:在上述运动方程和波形监测中,气体是以流量不变的方式即方波送气,当波形改 为递减波时,峰压和平台压会变化吗?可见:当流量值不变,仅仅将波形由方波改为递减波时,峰压降低,平台压不变。

      6.同样,P-A/C模式下:容量大小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样可以应用运动方程解决,只不过需要适当变换:Vt = (P—FXR—PEEPi) X C由此可知,容量大小除了与预设压力和肺顺应性呈正比外,与气道阻力、PEEPi呈反比g S14DIK河 *心 W Q 孔 g WVt = (P—FXR—PEEPi) X C气道阻力增大,潮气量降低心m时 14韭 ff B FI =» f d IT 严P pv Jta. fni L.130»:.410Vt = (P—FXR—PEEPi) X C肺顺应性下降,潮气量下降由此可见,在P-A/C模式下,压力不变,唯一变化的只有潮气量,当其出现改变时,可能 是由于气道阻力和〔或〕顺应性变化所造成的,但无法判别假设需判断可更换为V-A/C 进行快速判断2 A一V/C A参数系联区别ffi 气 潮设 預压 峰压 台 平成比 PI反 ESJ E同 p C 与占 可正速流峰设 预娈可适用范围系 联大较高嘩 化很段 气吸氧看完这些,您是否对V-A/C和P-A/C有了大致的了解呢?但要知道,这些特点都是在患者 没有自主呼吸的理想情况下出现的,当患者出现自主呼吸时,两者的差异将更为显著,预 知详情,请看下篇。

      二、升级篇:上篇说完了 V-A/C和P-A/C的根本差异,但都是在患者没有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比拟的当 患者出现自主呼吸时,两者的差异将更为显著1.请问:V-A/C和P-A/C模式下各需要设置什么参数?»问题1:图1和图2都是V-A/C模式,参数设置有何差异?答:不同在于:图1设置流量(Vmax),平台时间(TpL和波形;图2设置流量和吸气时间 »问题2:这两种设置,送气方式有何不同?答:首先,说明V-A/C时潮气量、吸气时间与流量、平台时间〔Tplat〕之间的关系: 潮气量大小即为流量-时间曲线下面积(下列图中阴影局部面积)流速S0IJAR1'.bECELERATINCf由此可见,要保证潮气量不变,如果设置的流量大小不变时,将方波改为递减波,那么送气时 间延长(T1-T2).另外,在方波送气的情况下:潮气量二流量X送气时间送气结束后不一定马上转换为呼气,等待一定时间即平台时间结束后才转换为呼气因此 对图1而言,实际吸气时间二送气时间+平台时间,送气时间二潮气量三流量PawV・A/C时参数之间的关系■ 乜速(Flow),吸气时问(Tin观屏气时问⑪型)之问的关系:口Vt>!)=F(L/rnin}xTs⑸(方波)□ Ti=Tplat+T^□也人Tk呦侧个参数设置其中三个即可»问题3:请根据上述关系计算图1中的吸气时间和图2中的平台时间?»问题4:什么是平台时间?有何作用?图5相对于V-A/C,P-A/C的设置相对简单:仅压力和吸气时间平台时间即屏气时间,呼吸机在送气结束后既不送气又不让患者呼气的一段时间,目的是让 送入患者肺内的气体在不同时间常数的肺区进行重新分布,使其分布更加均匀;延长了气体 弥散时间,改善气体交换•因此主要适用于换气功能障碍的患者•然而,由于这一设置是非生 理性的,设置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对有自主呼吸的患者,超过0.5s即会让患者感觉明显 不适,这往往是造成人机对抗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图2设置不妥•那么,该如何改正呢?对P-A/C模式而言,同样存在Tplat另外,不管V-A/C还是P-A/C,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吸气时间这就意味着:当患者开 始出现自主呼吸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周期〔=60三呼吸频率〕缩短,而我们设置的吸气 时间不变的话,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呼气时间缩短呼吸频率越快,呼气时间缩短越 明显,甚至出现反比通气:当患者在呼气时间内无法将气体完全呼出,那么会人为性地给患者造成一个PEEPi:因此,无论是V-A/C还是P-A/C模式,应关注吸气时间设置,一般为0.8-1.2S;当患者出 现自主呼吸时,尤其呼吸频率较快时,应注意查看实际监测的吸呼比,并根据情况适当缩 短吸气时间思考:对图1的呼吸机而言,如何缩短吸气时间?答:可通过提高吸气流量、缩短平台时间来缩短吸气时间2.除了上述的吸气时间以外,您是否注意到:P-A/C模式下无需设置吸气流量?并且:从下 列图可见:与V-A/C流量大小始终不变不同,P-A/C模式下流量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mharPaw20 -10 -AJ■■IU卞-r 1 I r 1 I1 I T 120io Faw io-V-1.0 -|L V 1 O-1L-75D 2 4 6 S5O5-S7 & 2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产生了自主呼吸。

      我们知道,自主吸气流量的特点是先 快后慢,P-A/C模式下,患者自主呼吸需求增加,呼吸机要维持设置的压力不变,那么必须加大流量满足患者需求而V-A/C模式一成不变的流量那么容易出现初期流量小无法满 足患者需求,后期流量大超过患者需求,出现人机对抗因此,可对V-A/C采取了适当的 变通,将方波改为递减波,此时在吸气初期满足患者高吸气需求,后期流量随着吸气需求 逐渐减弱而下降,因此递减波的人机协调性较方波好然而,对于自主呼吸较强、通气需求较高,尤其在其吸气需求变化较大时,或者吸气流量 需求波动较大的患者,递减波也难以满足,此时应用P-A/C更适宜患者吸气需求较高,V-A/C时即使增大递减波流量,也难以满足患者需求,人机协调性差, 改为P-A/C后立即改善3.当患者出现自主呼吸时,呼吸力学监测还可靠吗?V-A/C时峰压下降并不意味着气道阻力降低或顺应性增加,而是出现自主呼吸所致那用 运动方程Ppeak=FXR +Vt/C+ PEEPi如何解释呢?此时的Ppeak不再是呼吸机监测的Ppeak,而应是跨肺压,R、Crs、PEEPi等不变的前提下, 实际跨肺压不变,自主呼吸的出现使胸膜腔负压加大,从而使我们监测到的气道峰压降低 而已。

      同理,在P-A/C模式下,相同设置时Vt加大也并不意味着阻力或顺应性改善,有可 能是自主呼吸所致:Vt=(P—FXR—PEEPi) X C,虽然设置P不变,自主呼吸出现,使得 胸膜腔负压加大,P不变,那么跨肺压增大,所以此时的P应为“设置P+胸膜腔负压的绝 对值〃,故Vt加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ARDS患者在保存自主呼吸时,虽然肺顺应性很低,但在P-A/C模式下潮气量仍然很高的原因该 ARDS 患者设置 P-A/C, Pc: lOcmHO, PEEP 13 emH 0,监测 Vte 330ml实际跨肺压为2 243.3 cmH 0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