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十七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21页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十七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小麦根尖细胞中,含有ACT的核苷酸有多少种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参考答案:C2. 据“朝闻天下”报道目前英国科学家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成熟精子.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皮肤细胞和精子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B.该实验可以证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常情况下,睾丸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一分为二,便可得到两个精子D.人体皮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成熟精子的一半参考答案:A【考点】细胞的分化;精子的形成过程.【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全能性是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的.3、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解答】解:A、人体皮肤细胞和精子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A正确;B、该实验中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证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C、正常情况下,睾丸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一分为二,便可得到两个精细胞,精细胞还需要经过变形过程才能得到精子,C错误;D、人体皮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成熟精子的2倍,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精子的形成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明确细胞全能性是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的;识记精子的形成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 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元素C、H、O、N的物质是核糖、酶、果糖、油脂B.花生种子中没有蛋白质,只有油脂,故用来作为检测油脂的材料C.淀粉、蛋白质、油脂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D.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参考答案:C4.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如激素、递质、免疫活性物质、葡萄糖、血浆蛋白、尿素等B.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中不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C.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脏后,血糖含量会减少D.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无影响参考答案:D5.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己”D.细胞内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它们的化学组成也完全相同参考答案:D6.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参考答案:A氧气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是顺着浓度梯度方向进行的,生成组织液时动脉血中的氧气进入组织液,此时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较高;组织液回流时,由于经过组织细胞的消耗,进入血浆的氧气含量较低,A错误;正常人体内,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正确;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及其成分关系【名师点睛】正常人体内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由于氧气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是顺着浓度梯度方向进行的,生成组织液时动脉血中的氧气进入组织液,此时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较高;组织液回流时,由于经过组织细胞的消耗,进入血浆的氧气含量较低7.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参考答案:B8. 当“601”药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治疗效果很高;几年后疗效渐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参考答案:C9. 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以下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②E.coliDNA连接酶结合目的基因与运载体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⑤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A.①③ B.①⑤ C.③⑤ D.②③④参考答案:C【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解: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方法是逆转录法,需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正确;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正确;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错误;④检测目的基因时需要用到基因探针,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都要进行碱基互补培养,正确;⑤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不需要碱基互不配对原则,错误.故选:C.10. 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所决定的。
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该男孩及其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是A.aa.AA.AaB.Aa.Aa.aaC.aa.Aa.AaD.aa.AA.AA参考答案:C11.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减Ⅰ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目不变 ⑤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⑧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不同.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⑤ D. ⑥⑦参考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1)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2)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详解】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①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在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②错误;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③错误;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减半,④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⑤正确;染色体复制发生在联会前,⑥错误;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⑦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⑧错误。
综上所述,以上说法正确的有①⑤,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减数分裂过程以及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并掌握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的相关变化规律12. 如图为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该生态系统中,人处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参考答案:C【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解答】解:A、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农作物→人,农作物→家畜、家禽,农作物→家畜、家禽→人,林地→家畜、家禽,林地→家畜、家禽→人,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A正确;B、该生态系统通过对分解者的有效利用实现了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C、生态农业不能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农作物→人,农作物→家畜、家禽,农作物→家畜、家禽→人,林地→家畜、家禽,林地→家畜、家禽→人,人处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对物质再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13. 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 b过程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C. 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只作用于萌发的种子D. b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图示表示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错误;B、b属于杂交育种过程,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所以不能提高突变率,且杂交育种周期长,B错误;C、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因为yR是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错误;D、b表示连续自交,该过程可以提高纯合率,D正确.故选:D.14. 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是 ( )A.产生新的细胞壁 B.细胞膜发生融合C.细胞质发生融合 D.细胞核发生融合参考答案:A15. 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锈病)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锈病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A. 50%和50% B. 50%和62.5% C. 62.5%和50% D. 50%和100%参考答案:B【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基因库中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