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赫哲族渔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doc
4页浅谈赫哲族渔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赫哲族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虽然没有文字,却通过口手相 传,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民间的文化宝藏这些以渔猎文化为主体的民族 民间文化宝藏,既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涵盖着这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 风貌因此,挖掘、探寻和整理这些宝贵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以一种全新的 文化艺术理念传承和创新赫哲族渔猎文化的精髓,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赫哲族的 风俗和文明,使这个神秘的少数民族为世界所了解和认知,打出我市最具特色的 经济、文化和旅游品牌,已经成为我们佳木斯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 职责赫哲族渔猎文化的起源和形成一切地域文化的发端和形成,都是来源于这个地域的民族日常的劳动生活 当然这个劳动生活包括赖以生存和民族生息繁衍的日夜不息的劳作,以及对大自 然的斗争与索取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劳动生活方式,决定了这个民族就会产 生什么样的文化、意识形态和文明赫哲族自古以来就是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 乌苏里江三大流域,因此,狩猎和捕鱼历来就是这个民族主要的劳动生活方式, 也是他们经济生活的主要来源从前赫哲人的衣食完全由渔猎得来,无论是鱼还是兽,都是“食其肉而衣其 皮”。
也就是说,以鱼和兽的肉为主食,以鱼和兽的皮做衣服穿赫哲人每年普通打鱼三次:第一次在开江的时候,大约在谷雨季节那时冰 虽解冻而尚未化尽,冰块在江中向下游流去,打渔人选择在江滩背水溜处下网 第二次在夏季,立夏以后,海鱼逆流而上,赫哲人于是改变了的捕鱼方法,除了 用网捕鱼外,尤其善于叉鱼第三次是在封江的时候,赫哲人捕鱼的方法又与第 一二次不同,有冰底网鱼,冰上叉鱼,冰上钓鱼等等赫哲人的狩猎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人出外打围,谓之流猎;另一种是多 人合伙外出打猎,谓之围猎和打鱼不同,他们入山狩猎,一年约分四次,即春 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所猎获的野兽也各不相同,如春季可猎获火狐、獐子、黄鼠 狼、狗子等兽,而冬季则可猎获熊、虎、豹等猛兽由于打鱼和狩猎是赫哲族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主要经济来源,于是,在常 年的生产劳动和对大自然的斗争中,这一切就自然地无不具备渔猎的色彩,于是 就产生了赫哲这个民族所独具的渔猎文化谈到渔猎文化,我们必须对“文化”这一概念有一个大致的理解所谓文化, 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的意识形 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具体的再现它具有阶级性、民 族性、发展的继承性和历史的连续性。
赫哲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一切生活和劳动的方式无不和渔猎有关,也就 是说,一切无不带有渔猎的色彩比如在物质生活方面,赫哲族的饮食以鱼肉为 主,以兽肉为辅,而这些完全都是靠渔猎所获得他们的服饰更是离不开渔猎, 夏季以鱼皮做衣服,冬季以兽皮做衣服,包括一些日常用具和装饰品也离不开鱼 骨和兽骨赫哲人居住更是带有渔猎的特征,他们完全是沿江而居,以适应常年 的渔猎生活在交通上,大都在水上运行,使用各种船只冬季在陆地上大多用 狗爬犁,因此这个民族在远古时期被称为“使犬部”而这一切都成为赫哲族渔 猎文化的发端、发展以及形成的原始基础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形式和特色从整个文化的大的概念来讲,赫哲族的衣食住行以及日常的劳动和斗争生活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而当这些属于本民族所独具的文化反过来作用于整 个民族的一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之后,于是便有了对文化这个大概念的集中和 升华,这就是诉诸于口,铭记于心的民俗民间文学艺术赫哲族人世代生活在三江流域以及流域中的原始森林,依靠捕鱼和狩猎为生, 于是他们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以自己所独具的感受、感悟,以及 审美观念,在创造着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丰富的精神文化。
这个精神文 化的内容当然是以渔猎文化为主,而它的载体依然是有着渔猎特色的民间文学艺 术样式早先的赫哲人每当打鱼或者是狩猎回来,大家围着篝火取暖,休息娱乐的时 候,总是有人要讲一些小故事或者小笑话借以消遣和取乐这种故事被称作“说 胡力”,它长短不拘,内容却包罗万象,极其丰富,它具有乐观精神和幽默感, 具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感,具有爱憎分明的感情色彩,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还有 一种故事,就是赫哲族远古流传下来的神话和传说这种神话和传说既有远古神 话和天象神话,又有地方风物、渔猎习俗传说这些神话和传说被称作“特伦固”, 它们都具有十分浓烈的幻想成分和浪漫色彩无论是“说胡力”,还是“特伦固”,都是口头讲诉的故事和传说除此之外, 赫哲族还用音乐和演唱的形式来抒发本民族的情怀,演绎本民族的历史赫哲族有着大量的民歌,小曲和小调,被称作“嫁令阔”嫁令阔”的题材 十分丰富,有颂歌、民谣、情歌、渔歌、狩猎歌、摇篮曲等等在形式上和艺术 表现手法上更是独具艺术特色,可以说是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精 美洗练,曲调优美婉转,修辞手段十分发达,感情色彩异常丰富还有一种长篇的说唱形式,被称作“伊玛堪”这是一种内容极为丰富、繁 杂,形式最具有赫哲族的民族特色,因而也就深受本民族喜闻乐见,在本民族中 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属于原始性、史诗体的民间说唱文学样式。
它所包括的内容 较为古老,大多都是讲诉英雄复仇,降魔除妖,狩猎捕鱼等英雄史诗和神话传奇, 反映了本民族英勇无畏的品格和他们对大自然探索和认知,以及坚毅威猛、粗犷 豪放的民族性格和英雄气概伊玛堪”长篇说唱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展现具有超 现实神奇本领的英雄“莫日根”以及可以变化为神鹰“阔力”的男女主人公和他 们的敌人进行殊死拼争的故事主人公历尽凶险和磨难,经过一次次的严峻考验, 最后战胜凶恶的敌人著名的“伊玛堪”长篇说唱《安徒莫日根》、《满斗莫日根》、 《西尔达鲁莫日根》等就是这些英雄史诗和神话传奇中的代表作当然,还有其 他类型,比如日常生活中非神话和魔幻故事,不过上述那种“莫日根”和“阔力” 的英雄传奇占据着“伊玛堪”内容的主要部分总之,以上这些赫哲族的民间说唱样式构成了本民族渔猎文化的精髓,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具备了本民族所独具的艺术特色赫哲族渔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我们知道,赫哲族以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切身感受和审美观念,在创造 着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独具特色的,足以能够自立于中华民 族文化之林的渔猎文化然而,由于历史的久远和岁月的消磨,这一弥足珍贵的 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瑰宝一度几近失传,或者说尚未自成体系。
因此,如何抢救、 挖掘、保护、研究,以利于更好地继承、发展和创新,利用这一历史文化和传统 文化,使之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服务,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长廊再添上浓墨重彩,就 成了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首先,继承应该是在原始状态上的继承,要努力挖掘和保护赫哲族渔猎文化 各方面的主要的品位和特质,也就是说,要在原汁原味的民间民俗作品的基础之 上研究和继承其实,在这方面,多年来,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后,人们做了大 量的工作无论是作为渔猎文化的母体,即赫哲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在大自然 的斗争中所生发的文化符号和概念,或者是作为渔猎文化的主要载体,即本民族 的民间民俗文学艺术,都做了大量的抢救、挖掘和保护工作由此发现、整理、 保留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数量浩繁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英雄史诗、渔猎传奇,以及各种音乐、歌曲和民谣我们说,要继承赫哲族渔猎 文化的传统,就是要继承这些丰富多彩的原汁原味的渔猎文化元素,做到不离谱, 不走样,不扭曲其次,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所谓创新,就是说不仅 仅要挖掘、抢救、保护和继承,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造,推陈出新这就要求 我们要积极地做好各种具体工作,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生活,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 实地采风,以加强对三江地区渔猎文化的直观理解和搜集整理工作。
积极抢救、 挖掘三江地区渔猎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整理和保护,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再生 和利用大力开展三江渔猎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渠 道进行信息交流,扩大研究领域,推广学术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赫 哲族的渔猎文化发扬光大第三,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大胆地创造,给赫哲族传统的渔猎文化赋 予新的生命,真正自立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之林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文化工 作者已经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创造和产生了一大批文学艺术精品比如,赫哲族 作家乌•白辛创作的大型话剧《赫哲人的婚礼》,作品以全新的视角、浓重的笔 触,精致地再现了赫哲人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巨大变化以及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 以至于成为了旷世的文艺精品再比如,创作歌曲《乌苏里船歌》,五十年来, 已经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唱响了世界,极大限度地再现了赫哲人的精神 风貌除此之外,一些作家、艺术家还创作了一大批展现赫哲族精神风貌的音乐、 舞蹈、美术、民间故事、诗歌以及戏剧等作品,这些作品从各个角度和层面,立 体化、全方位、多侧面地再现了赫哲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风貌,弘扬了赫哲族的 渔猎文化这种创新和创造的基础是保护和继承,是在不离开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底蕴和 精髓,保持其特有的文化元素和符号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比如,赫哲族有一个很 著名的民间故事《天鹅姑娘》,很具有赫哲族渔猎文化的代表性故事讲述的是, 赫哲族部落首领额真的女儿胡萨德都与乌定克莫日根相爱部落里的一个富人巴 彦玛发觊觎胡萨德都的美貌,多次向她示爱都遭到了拒绝后来,罗刹侵略军打 过来了,乌定克去抗敌,遭到了巴彦玛发的暗算,葬身乌苏里江胡萨德都惩处 了巴彦玛发,为乌定克复了仇,自己也投身乌苏里江殉情而死,最后胡萨和乌定 克双双化为天鹅,在乌苏里江上空自由翱翔无疑,这部民间传说是凄美的,浪漫的,动人的,在赫哲族浩如烟海的故事 和传说中,它极具代表性故事中包括了战争、死亡与爱情这三大主题,包括了 忠贞、嫉妒与邪恶等人性的三大因素,包括了爱情与阴谋、罪孽与惩罚、赴死与 复仇等人间最鲜活的戏剧情节正是由于它具有这么多的文学艺术的元素与符号, 所以仅我市就有多位作者将它移植、改编、创作了小说、诗歌、戏剧等作品在比如,依据赫哲族的英雄史诗和神话传说为基本素材,我们正在创意制作 一部大型音乐情景剧《赫哲印象》情景剧由序曲“日出”,以及“水之韵”、“山 之魂”、“神之灵”三个乐章和尾声“追日”等五个部分组成,以赫哲族传统的说 唱形式“依玛堪”贯穿始终,在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上特别突出本土特色和原生 态,强调再现和打造相结合,以再现为主,打造为辅,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赫哲印 象是一个古老的印象,一个真实的印象,一个原生态的印象,一个多姿多彩的印 象。
当然,这仅仅是我们的初步设想,要完成《赫哲印象》的创作,还有很多事 情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赫哲族以渔猎文化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抢救、整理和保护, 以及研究、认知、继承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浩繁、复杂的工程我 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足以使人骄傲的辉煌成就但是,我们还不 能够满足于现状,这种创新和创造今后还要继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