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会:浅论徐志摩诗歌之意.doc
6页浅论徐志摩诗歌之意象中国现当代文学王会05010612001摘 要:徐志摩是新月派的最有代表性的伟大诗人,他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的 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诗体现了新月派诗歌的典型特征徐志摩短 暂的一生一直追求“爱、自由和美”三个大的信仰,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他的 诗歌,都体现着他对这三大信仰的追求徐志摩的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意 境优美,虽然是闻一多提出了“三美”主张,但是徐志摩却在部分方面是最好的 践行者意象美是徐志摩诗歌的特点之一,在他的诗歌中主要运用了坟墓、水、 星、月、光、雪花等意象,每一种意象都有它独特的意义,也使我们更加容易理 解诗歌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关键词:徐志摩;诗歌;意象;感情意彖,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内心所想用物彖表现岀来,客观解释就是意彖是 认知主体在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后,根据感觉來源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维空间中 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加工形象,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 系,当然这个是把意象当做专业术语的客观解释诗歌当中的意象是指诗人瞬间 的灵感通过客观事物来表达,是寄予了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是赋予了特殊情感 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彖诗人对于意彖的运用过分推崇,因为诗歌句子一般很短, 所以“言不尽意”,用语言也很难表达诗人心中之意,而运用意象可以通过比喻、 寓示来表达诗人的意思和感情。
据说“意象”在中国古诗中很早就运用了,诗人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情,而往往通过意象的运用来抒发胸意,后来传到了西方,庞德作为意象派领袖 就是通过阅读和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才了解了意彖的艺术我们通过了解意象这一 词可以知道它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古人的理解中,“意”是内在的 抽象的心意,而“象”是外在的具体的事物,象是作为意的寄托物存在的,中国 传统诗歌里面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诸如此类的成语也都很好 的解释了 “意”和“象”的关系当作者心有所想的时候就会把内心的想法寄予 在某种事物上,通过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使读者通过意彖的表现來感受诗人 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常來说,诗人选择的意象是大自然中的具体事物,有些 时候,诗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写的生活场景、所咏叹的社会事物也都是意 象,也都可以通过这些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也是中国现代诗人中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 他的人生很短暂,虽然创作生涯只有短短数十年,但是他却为我们世人留下了数 量颇丰的优秀诗篇,为我们后人研究新诗提供了范本,为新诗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朱自清先生曾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①徐志摩的诗 歌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意象丰富,在徐志摩的诗歌中,主要岀现了 坟墓、水、星、月、光、雪花等意彖,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星、月、光当做一种 意象来分析坟墓是一个象征着死亡的名词,按照专业的意象分析来说,坟墓是一种关涉 生命和死亡的终极意象,有句话是说“不知死,焉知生?只有死才能反照岀生 如果我们拥有一种死亡意识,会更加懂得生的珍贵,从而会加倍的珍惜我们生存 的权利,更加注重我们生存的状态徐志摩对于“坟墓”这种关涉死亡的终极意 象也许并不是我们理解的这样简单,诗人的思想感情都是极其复杂的,他的诗中 这样一种意象并不仅仅显示着他对生命的珍惜,也还有一种内心深处隐藏死亡意 识,即他内心深处隐藏的和死亡相关的复杂认识徐志摩的诗歌中也有很多描写“水”的诗篇,“水”意象包括清泉、清露、 柔波等等,每每提及轻柔、缓慢的流水,映入我们脑际的都是一种优美舒心的环 境,可见“水”意象的层岀不穷的运用可以为诗歌创造一种优美的意境,而且“水” 意象的运用更加能够体现诗人徐志摩的创作风格,徐志摩在诗坛上是以飘逸柔美 闻名的,这里的飘逸柔美不只是指他的诗风,也指他的个性以及生活态度徐志摩的诗歌总数达到200多首,其中涉及到“星、月、光”意象的达到 四分z—z多,我们都知道徐志摩特别崇拜星、月、光,我们从他所属的新月社 这一名号也可以看得出来,“星、月、光”意象对应着徐志摩有关人生、社会以 及艺术的观点,分析研究“星、月、光”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徐志摩对 待人生、社会以及艺术的态度,也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徐志摩这个人。
说到雪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美丽而短暂,雪花是圣洁的象征,它是所有美 好的代名词,它飘飘洒洒随风而落却遇物皆融化的姿态那么近又那么远雪花美 好,但是太短暂,如昙花一现,这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徐志摩的人生,他的人生 曾那样美丽的绽放过,却是逃不过短暂逝去的宿命,他的追求始终是不能实现的 类似于雪花的意彖如“明星”、“天空的云”、“海边的女郎”等,这些意象究竟寓 示了什么是不确定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但都是那么的 遥不可及,令人不免忧伤徐志摩在致凌淑华的信中说:“我的想彖总脱不了两样货色,一是梦,一是 坟墓,似乎不大健康,更不是吉利,我这常在黑地里构造意境,其实是太晦色 了……”②在徐志摩的诗歌中,有许多坟墓的意象,对于平常人来说,坟墓没有 任何美感,甚至让人排斥,那么徐志摩为什么写了许多这种关涉着死亡的意象 呢?我们总的来看徐志摩的诗歌,其中涉及到“坟墓”意象的就有上百篇,其中 以“坟墓”为核心意彖的篇什数冃也不少,其中有:《为谁》、《问谁》、《这是一 个懦怯的世界》、《去吧》、《一星弱火》、《为要寻一个明星》、《残诗》、《卡尔佛里》、 《灰色的人生》、《•毒药》、《半夜深巷琵琶》、《再不见雷峰》、《苏苏》、《残春》、 《一块晦色的路碑》、《哀曼殊斐儿》、《残破》等,对徐志摩诗中的“坟墓”意象 的理解,我们可以借助于鲁迅对坟的描述,“不知死,焉知生,如果一个人没有 对死亡深刻的认识,他也不会对生命有很深刻的理解,同样,如果一个人对生命 没有深切的感知,也不会对死亡有任何体会。
③《问谁》中,“在这冻沉沉的深 夜,凄风/吹拂她的新墓,”“不久,这严冬过去,东风/又来催促青条/便妆缀这 冷落的墓宫/亦不无花草飘飘虽然充满了伤心的感情,却仍然有一丝寻求光明 之意,这首诗的格调是冷峻的,读来心也会跟随诗人震颤《冢中的岁月》:“白 杨树上一阵鸦啼/白杨树上叶落纷披/ 口杨树下有荒土一堆/亦无有青草/亦无有 墓碑/亦无有耿蝶双飞/亦无有过客依违/有时点缀荒野的暮霭/ 土堆邻近有青鳞 闪闪”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白杨树和乔木都是种植在坟墓旁用来识别坟墓的, 是典型的墓树,而且诗中的青草、峡蝶、墓碑等也都是和死亡相关联的名词,诗 中说明没有青草,没有墓碑,没有峡蝶,也没有过客,只有荒野中的一座墓碑, 可见其荒凉程度,也可见诗人心中的凄冷我们读徐志摩的诗可以感受到死亡给 了他写诗的美感和灵感,在徐志摩看来,如果是为了去获取生命存在的价值以及 去追求活着的真实的本义,那么死就是美丽的,这一点,徐志摩应该是收到了西 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在徐志摩的诗歌中“水”意彖的运用对塑造诗歌中美好的意境起到了很重要 的作用,清草、彩鳞、清泉、清踞、柔波、漪绒、波鳞、艳影、倩影、金柳、大 海、青存,这些都是徐志摩诗中常用到的“水”意象,很柔美,很有意境,可以 使人读来很容易在眼前浮现那种美好的画面。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众多名诗中 的一首,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全诗描写了一幅流动的美好的图画,抒发了一种凄 美委婉的离恨别绪,诗歌带着淡淡的哀愁,透着丝丝的惆怅,情感真挚,形彖的 表达了对母校的爱,通过多种意象的运用,情和景完美的结合《我不知道风是 在哪一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 清波里依汹清波”这一意象的运用使读者读来飘飘然,为读者营造了轻盈柔 美的意境徐志摩总是能够把握的住瞬息万变的情感,他在诗坛上多是以轻盈柔 美著名的,那么他对“水”意彖的运用为他的这一风格增添了不少特色,我们对 于“水”意象的深刻理解,会有助于我们队徐志摩其人及其诗的把握在徐志摩的创作中常常把自己的思想利一定的景物融合在一起,他自幼酷爱 “星、月、光”意象,对“星、月、光”的崇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通过对 徐志摩诗歌中“星、月、光”意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徐志摩对人生、对政治、对艺 术的观点态度例如《为要寻一个明星》中的明星,诗人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冲 入黑茫茫的荒野,想要寻找的明星是什么?我们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心 境,可以知道这里的“明星”所指的意义《月下雷峰影片》深深的黑夜,依 依的塔影,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假如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 一个完全的梦境!”这些诗句描写了一种柔和的场景,“一个完全的梦境”可以反 映出诗人理想中的人生境界,折射出了诗人的人生观。
《再别康桥庆“寻梦?撑 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首 诗完美的体现了徐志摩对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掌握,其中音乐美是最突出 的,表现了徐志摩的艺术观雪花是浪漫的象征,徐志摩是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深受西方文化 的影响,在“雪花”美丽的表面背后影射出诗人的宿命,雪花虽然美好但是短暂, 影射了诗人的生命和他的追求《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 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一一飞扬,飞扬,飞扬,一一这地面上有我的 方向……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粘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融,消融,消融,一一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这首小诗中的“雪花”意 象具有了所有真实世界中雪花的特征,轻灵、柔美、短暂,诗人对它填充了自己 的思想,诗人把自己比作是雪花,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停地飞扬、飞扬、 飞扬,永不倦怠徐志摩曾经在散文诗《想飞》中表达了想飞的欲望,④在他的 诗歌描写中向往飞翔的姿态是各种各样的,在他的笔下也出现了许多“飞”的意 彖,其中“雪花”的飞扬、飞扬、飞扬是极具代表性的,,另外还有"天空里的 云”似得云游和“黄鹏”的飞等,可惜人生终究不是童话世界,诗人最终以“飞 翔”的姿态结束了他的一生。
如若把徐志摩与同时代的诗人的诗歌中的意象做比较,便能够看出徐志摩对 意象运用的突岀成就,例如和闻一多相比较闻一多也是新月派的领军人物,他 对中国新诗形式的革新和探求的贡献很大,他是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 之一,判也的诗严格的按照音节和旋律来写,他的诗充满了浓丽的意象色彩,他 的诗歌意象似乎以一种绘画者的审美视觉摄取了大自然的丰富的色彩,他的诗歌 意彖中含有深刻的哲理性闻一多是一位爱国诗人,而且几乎是唯一的一位纯粹 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意象也都是与他的爱国主义特色相呼应的,综上所述, 即使同是新月派的领军人物,他们的诗歌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尤其对诗歌意象的 运用格局特色意象作为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读者领略诗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渠道, 徐志摩在捕捉诗歌意象、运用美的诗歌意象来抒发自己思想感情方而是新月派最 成功的一位,他的诗歌意象蕴含着丰富意味和感情色彩当然,徐志摩诗歌的美 并不仅仅局限于意象这一方面,诸多方面的美共同构成了徐志摩诗歌的意境之 美,为中国新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 陈从周:徐志摩年谱序【M】,上海:上海书店,1981.%1 徐志摩:志摩的信【M】,虞坤林编,上海:学林岀版社2004年,352.%1 杨俊国:“墓庭的光景”一一徐志摩诗文中的坟墓意彖解读,常山学院学 报社科版,2012年12月,第30卷第6期.%1 林亚斐:“雪花的意象”一一徐志摩激情、浪漫背后的猪命,江西科技师 范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一期.%1 闻一多:闻一多精选集,北京燕山岀版社,2009年8月第4版.。












